《我家娘子种田忙》第383章


他也是笑着同众人寒暄,并不曾冷落任何一个人。
末了才站在大堂中央,拱手做了一个罗圈揖,笑道,“各位,恐怕也是听说宫里的皇后娘娘又放了一批宫人出来吧?”
“自然听说了,皇后娘娘贤德,必定是不忍心那些宫人老死宫廷,这才行此善事。”
“就是,皇后娘娘最是心慈。”
陈信却是摆手,神色里也带了三分郑重,“其实各位都猜测错了,皇后娘娘此举自然是考量了宫人们渴望一家团聚或者安然归老,但更多的是为了缩减宫里的花销用度。各位也知道,南边几州受灾了,若不是皇上同朝中各位大爱人禅精竭虑,调拨粮食,救灾得力,怕是灾民这会儿都到了咱们京都城外了。”
“啊,原来是这般,娘娘贤德,如此忧国忧民,实在是大元之幸啊。”
一个老书生第一个开口赞道,话语里到没了客套,添了几分真心。
其余人等不管如何,也是连连点头。
陈信见此,这才说道,“不只如此,娘娘听说灾民们家园尽毁,甚至今冬都没有棉衣,没有铺盖,特意下了懿旨,取宫中三月用度的一半,连同喜洋洋酒楼三月的进项,供给三万两,尽皆买了棉花布匹,捐给灾民。”
“啊?”众人听得忍不住惊呼,“三万两,一半用度,这裁减的也太多了。这般岂不是要委屈皇上和皇子公主们了。”
“就是啊,南边几州的百姓,也是我等的兄弟姐妹,怎么能让皇后娘娘如此苛待自己?不成,算我一个,我也要尽几分绵薄之力。我捐银二百两!”
世上从来不缺聪明人,几乎是陈信的话音刚落,就有人猜出了他今日这番话的用意,于是第一个嚷了出来。
陈信得了梯子,自然赶紧往上爬。
“这位贵客如此大义,实在是我大元楷模,不知贵客可愿留下姓名,我必定禀报给皇后娘娘。”
众人听得都是眼睛发亮,就是脑子再迟钝,这会儿也彻底明白过来了。
不过是捐些银子,就能在皇后娘娘跟前露个脸,兴许运气好了,还能入了皇上的耳朵,真是太划算的一个买卖了。
于是,不等陈信让人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纸墨笔砚,众人都是嚷了起来,“我也要捐银,一百两!”
“我捐二百两。”
“我捐银一百两,外加棉布三十匹,棉花二百斤。”
很快,就有伙计抬了桌子出来,陈信请了众人里年岁最大的老书生执笔,分别记录下众人的姓名和捐献之物。
那老书生激动坏了,别人只是留了个名字,他可是留了满纸的字啊。到时候送上去,就是皇上和皇后没有留意,将来说起来,在亲朋好友中间,在后代子孙面前,都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譬如大元宏德七年,江南水灾,帝后忧心,京都善心人士慷慨解囊,为大元乡亲援手,为帝后解忧,特献银献物。记录于册,某某纸笔。
若是有史官参一脚,兴许都要青史留名呢。
众人也是羡慕眼睛都要红了,但陈信没有依照众人身份择选,只请了年岁最大之人,这不得不说,实在是高明,谁也挑不出毛病,反倒落了一个敬老的名头。
很快,就记录完成了,但是不等众人再说几句话,外面又有人得了消息赶来了。
一个来自北地的富商,直接砸了一万两的巨款,得了众人的称赞不说,直接被另外开了一册写在了第一名的位置。
如此这般,喜洋洋忙碌的如同菜市场一般,不到一日功夫就得了银两四万多。
而朝中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也是闻风而动,但他们的捐献却是直接送去了户部,户部自然也有名册送给宏德帝…
待得晚上,凤翔宫里的饭桌边聚集了一家人,封泽就笑着给妻儿夹菜,问道,“你前日说的惊喜,就是带头捐银捐物?”
小米给小儿子擦了下巴上的汤汁,末了得意一笑,“这才刚刚开始呢,你只管等着就是了。老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是大元百姓,能帮忙的话,谁都愿意搭把手。只不过缺一个机会罢了,更何况若是能利人利己就更好了。”
“利人利己?”
封泽听得新奇,追问道,“怎么一个利人利己的办法?”
小米却是不肯说话,封泽又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前惩罚她,只能暗地里咬牙。
好在小米也没多拿乔,待得饭桌撤去,孩子们聚在软塌上玩耍,她就坐了桌边,敲响了桌上的小铃铛。
几乎是眨眼间,玄一就不知道从哪个角落转了进来,单膝跪倒在地给主子磕头行礼。
封泽笑道,“怪不得,我吩咐事情的时候,上前的是玄二,原来是你把玄一唤走了。”
“我有事借他忙几日。”
小米也没客气,直接借了人。
封泽摆摆手,示意无事,他反倒对她有何事比较好奇。
玄一见帝后并没有因为他的差事起了口角,这才掏出塞在胸前的几页纸,禀告道,“按照奶娘的吩咐,已经是调查清楚了。”
☆、番外之宫里那一家子(五)
“辛苦你了。”小米接了纸张,仔细看了看,就道,“事情倒也是凑巧了,这人家里有闺女要出嫁啊。”
说罢,她就喊了玲珑上前,吩咐道,“前日内造监送来的那几套赤金首饰,选一套出来,明日赏赐给这人,算是替他女儿添妆。”
“什么人?需要你这般费心思?”
封泽忍耐不住,伸手接了纸张,只见上边写了一个人名,连同他的籍贯,家中人口,还有一些生意往来。
他再想起白日的募捐,于是恍然大悟,“这法子倒是好,如此,明日怕是有更多银子捐出来。”
小米嗔怪瞪了他一眼,笑道,“不过是个小手段,各取所需,也鼓励一下大伙儿众志成城,扛过这次灾难。还有啊,你也别享清闲,今晚就写几个字,到时候捡着捐银最多的人家赏下去。”
“好,这个容易。”
几个字就换了几万两银子的善银,户部压力大减不说,更是鼓励向善。
玲珑几个极有眼色的赶紧摆了桌子和笔墨纸砚,小米琢磨了几个字,比如“福”“善”“义”“积善之家”之类,封泽就挥笔泼墨写了下来。
承运承盛刚刚学习写字,扭头瞧见爹爹在动笔,也是上前凑热闹,不小心碰翻了砚台,就染了几张写好的字。
封泽也不在意,吩咐拾掇了,重新又写了几张。好似这些笔墨就像街边售卖的一样廉价,岂不知随便扔出去一个都要被得到的人供起来,作为宝贝传给子孙后代。
第二日,某客栈里,北地的商贾正在一楼里喝茶,家里的管事跟了他有十几年,也算半个兄弟,很是苦恼的抱怨着,“东家,您这次来京都,本钱也就只带了这么多,您怎么都捐出去了。若是被家里大夫人知道,怕是…”
商贾老脸一红,想起家里泼辣又精明的妻子,也是有些头疼。但依旧梗着脖子,不肯服软,“大丈夫,行走于世,行善事,除恶事,是应有之义。夫人一定会理解,你无需害怕。”
那管事恨不得翻个白眼,心里叹气,左右回去也不是他跪木头绊子。
正这样的时候,客栈门外突然来了一队人马,带头的是个年轻太监,惹得打他那里众人都是紧张的看过去。
客栈掌柜赶紧应了出去,带了三分忐忑和七分疑惑。
那太监倒也没什么倨傲神色,笑起来反倒很是和气,他安抚了老板几句,就问道,“昨日在喜洋洋酒楼捐献了一万两银子的北地客商,可是住在你们这里?”
“在,在!”客栈掌柜眼见如此,也收了害怕,赶紧引着他进门。这时候那商贾已经站了起来,不等开口询问,太监已经笑着拱了手,“这位掌柜,杂家给您道喜了。”
“道喜?何喜之有?”
商贾来自北地,脾气直爽,心里有什么就说了什么,倒也不惹人厌烦。
那太监笑的眼睛都眯在了一处,“昨日,掌柜的在酒楼里捐银一万两,娘娘听说了,对掌柜的义举很是赞赏。听说您家中女儿还有三月就要出嫁,所以特意赏了一套首饰添妆。这不,杂家就送了过来。”
说着话儿,他一摆手,跟在后边的小太监就机灵上前,顺手把蒙着红绸的托盘也掀开了,露出里面一套十二件的赤金头面儿,从金钗,步摇,簪子,项圈,到镯子,戒指,简直样样俱全。
而且做工极其精美,一看就是内造监出来的好东西。
这会儿正好外边的阳光照射进来,更是耀的这些首饰冉冉生辉,分外美丽。
有人忍不住小声道,“真是好东西,怕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