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夫养成贤》第163章


老太太一喜,点头道,“我看行,有些人家的孩子叫招弟,咱们家的这个小马驹儿就叫招妹,希望他能给咱们家招个妹妹来”
马三爷吓一跳,忙道,“爷爷,奶奶,不可。男孩子起这个名儿,是要被别人笑话的。”
老爷子不高兴了,起身过去拍了马三爷的后脑勺一巴掌,骂道,“老子起的名儿多好,咋不行了?不叫招妹也行,叫盼妹。”老爷子装疯卖傻,马三爷只得捂着后脑勺生闷气。
二老爷委婉地拒绝道,“爹,娘,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平哥儿这一辈的孩子正好排到‘成’字,干脆就给这个孩子取名为马成招,也合了你们的意。怎样?”
老太太先还一喜,想了想又否决道,“不成,马成招,招哥儿,那不是又给咱们家招个哥儿来?我还盼着二郎媳妇生个妹妹呐。”
这就为难了。众人集思广益想名字,马二爷提议叫马成拒,拒哥儿,拒绝哥儿,多好。
这又遭到马国公和二老爷的反对,感情你们倒是有儿子了,马四爷、马五爷和马小六还没讨媳妇呐,人家还要留后不是?
最后,还是聪明的老太太想到一个妥当的名儿,大家也认可了。叫马成跃,跃哥儿,意思是跃过一个孩子,下一个再是哥儿。
马三爷回去跟秦氏说了孩子的名字和名字的由来,秦氏都气哭了。自己的小儿子刚出生就被无视了,连取个名都不是冲着他本人,而是冲着他的下一个,多让人心塞。
马三爷还劝秦氏道,“这个名儿挺好,彻底把压力交给了二嫂。若她的这一胎不是闺女,白瞎大家伙费劲起名字了。”
谢娴儿也很无语,心里为那个胖嘟嘟的小奶娃鸣不平。同时,压力也更大了。L
ps:谢谢亲的月票,非常感谢!
☆、第212章 水涨船高
都回了剑阁,谢娴儿见马二爷还是有些闷闷不乐,玩笑道,“咋的,还在为没用二爷取的名字不高兴?”
马二爷摇摇头道,“我是在想,若你这胎生的是儿子,爷爷和奶奶不知道会起个啥古怪名字。”
谢娴儿笑道,“不怕,若是爷爷敢给咱们孩子胡乱起个啥招妹、盼妹的,我就让太极去揪他的胡子。”
马二爷一想也对,马家人胆寒的老爷子拿自己的小媳妇可没辙,便笑起来。
第二日逢十,男人们休沐。马二爷正在屋里教真哥儿写字,谢娴儿坐在一旁做裙子。如今大中小号的各色小裙子小衣裳已经做了好几柜子,但只要谢娴儿想起好的样式,或是看到颜色嫩的好料子,她都会继续给梦里的那个小女孩做。
有钱就任性,也充分体现在了她无休止地做小裙子小衣裳上。
这时,下人来禀报,朱得雍又领着显哥儿、裴裴、雪姐儿等几个孩子来了。那个憨货,每次来马家,都会把他的几个侄子、外甥女的一起邀约来。这次,又多带了一个人,就是朱得峙的大儿子朱士中,中哥儿。
不知道皇上什么意思,竟是放任朱得雍把马家当成他的渡假胜地,隔几天就会来一次,而且还连吃带拿。
对于接待这几个皇亲国戚的工作,已经不需要谢娴儿多操心,马家建立了一套专门的接待班子。而这套班子中,真哥儿、小六儿、熊大姐和太极是中坚力量。只是晌饭会在剑阁吃。
快晌午的时候,谢娴儿正看着丫头们摆桌子,玉溪庄的周大栓来了。送来了好几大车洋蕃茄和新鲜的瓜果蔬菜,还带来了他媳妇王小兰怀孕的事情。周嬷嬷高兴得直念佛。儿媳妇娶进门大半年,这总算是有了孩子。
周嬷嬷有了孙子谢娴儿也跟着高兴,赏了她二十两银子,两匹细布和一些吃食,让她下晌跟着儿子一起回去看望儿媳妇,等生了孙子再回来。
周嬷嬷笑道,“回去看看就行了。如今她也有小丫头侍候着。亲娘老子都在跟前,我有啥不放心的?”
朱得雍和孩子们走的时候,谢娴儿除了送了一些小点心外。皇宫送了一百斤蕃茄,另外几家每家送了二十斤。玉溪庄种的蕃茄,根本没有多余的拿去卖钱,光送礼就送光了。每次拉来几百斤。亲戚朋友一送,就没了。
如今谢娴儿也不缺这几个卖菜的钱。现在拿着蕃茄还能当稀罕物送礼,再等一段时日,市面上蕃茄多了,也就不稀罕了。
下晌送走周嬷嬷。谢娴儿想着剑阁里的几个大龄女青年,白鸽和银红十六岁,银霜和白鹭十五岁。青瓷十七岁。银霜是家里给她订的亲,她的一个远房表哥。说是等到十八岁就放出去成亲。
上个月,青瓷被绿枝娘看中了,说给了儿子王强。银红被福庆院小厨房管事詹嬷嬷看中了,说给了她的儿子。这都是因为她们在玉溪庄朝夕相处,看对了眼。先定了亲,等到她们满了十八岁就成亲。
只白鸽和白鹭还没着落。也不是她们没有人家看上眼,她们两人是谢娴儿的丫头,颜色都不错,求娶的人自然不少。只不过是,求娶的那几家人不是后生小子不行,就是家人不行。她们本人和谢娴儿都不愿意。
谢娴儿有些着急,便跟马二爷说了。马二爷用看怪物一样的眼神看着她,说道,“这还用得着你操心?外院没成亲的下人多的是,等她们满了十八岁放出去,管事的自然会给他们配成对。你要心疼她们,就赏管事的几两银子,给她们配个好人家。”
谢娴儿就是不愿意自己的丫被集体放出去集体找婆家,然后再来个集体婚礼,这样能找到什么好人家?特别是白鸽,沉稳能干,把剑阁打理得妥妥当当,谢娴儿可舍不得她放出去被人家拉郎配。
几千年的代沟伤不起,谢娴儿没言语,嘟着嘴低下头继续做着小裙子。
马二爷见她不高兴了,又说道,“要不,就把她们两人配给小刀子和小斧子?我这两个小厮别看人小,却很是机灵。”
谢娴儿想到那两个十四岁的愣小子,摇摇头。只有大夫人脑袋进水了,儿子的小厮多重要,偏她给他找了两个小屁孩,当真是这个儿子一点都没上她的心。
谢娴儿在这里头痛丫头们的亲事,谢家老太太也在想着谢妍儿的亲事。如今,因为谢洪辉的关系,谢妍儿更是水涨船高。
老太太翻弄着求亲人家的贴子,翻来翻去,都觉得配不上谢妍儿。她还是觉得朱得宜最好,是皇上的亲侄子,顺王府又有钱有势,将来也能帮衬谢府的几个孙子。听说顺王不想再娶正妃了,而是想把方怡重新弄进府去当侧妃。因为这事儿,他正跟太后顶着呐。
若真是这样,世子妃一进门便能当家作主主持中馈。而且,朱得宜的腿伤已经彻底治好了,又正被皇上重用。这么好的条件,万一哪天被别人捷足先蹬咋办?
可恶的是,安平和那死丫头都不肯帮忙,她和三儿子又找不到够身份的人去说合。前阵子,她架了好大的势去求卫国侯府的霍老太太。想着霍小将军在自己儿子手下被重用,霍老太太肯定要帮忙了。结果,话刚说了一半,就被霍家大夫人给拦了,弄得她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好在大儿子快回来了,到时让儿子去说合,这事准能办成。
英俊潇洒的谢洪辉大元帅虽然还没回来,但他大败敌军的光辉事迹已经被四处传扬。还被说书人编成段子,被唱戏唱大鼓的人编成曲儿,四处传唱,英雄形像已然深入人心。
谢老太太把手里的贴子往几上一撂,对三夫人说道,“这几家的家世配不上咱们家,还是别费功夫了。”
三夫人也是这么想的,笑道,“此次大伯和大郎立了大功,加官进爵指日可待。咱们谢家更是富贵了。”
这是老太太最喜欢听的话,说道,“娴丫头那个眼皮子浅的东西,以为攀了高枝儿就不需要娘家帮衬了,连我请她她都找借口不回来。如今,我大儿也不比马家的老爷子差了,我们谢家的门弟也不比马家低了。以后她再想回来,我让她连这个门儿都进不来。哼,她不帮忙,咱就说不成那朱世子爷了?咱还偏要说成,让她瞧瞧。”
三夫人冷哼道,“婆婆该是让她进来,进来了就拿茶盅砸她。当初,马老太太可是拿鞭子抽了大伯,抽没了咱们家好几千两银子。那时大伯忌惮马家的势,现如今咱们谢家可是不怕他们马家了。”
正院里,谢三老爷的姨娘胡姨娘正在这里。她给安平做了两双绣花鞋,一件大红素缎绣百福的褙子。胡姨娘的亲娘是蜀绣传人,手工活自是不一般。
安平虽然富贵,但看到这几样活计精细寓意又好,也甚是喜欢。笑道,“哟,这几样东西可是要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