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出版]》第86章


人却多番阻挠。如此反复,百姓们只会将种种弊端归咎于失败的变革上,劳民伤财不说,要东山再起也就难了!”
祈鉴愁眉深锁。蘅冰送水果进来,见此情状道:“殿下不过是担心官家怪罪,但殿下无论怎么小心翼翼,只要你是太子,就必须这样战战兢兢地过着日子。明眼人都知道当今官家只知道因循祖制,没有开天辟地的魄力,太子若真有心改革,就耐着性子等到官家百年后再议吧!”
祈鉴立刻怒道:“你这是什么话?”
几位大臣一起进言道:“太子妃言之有理。革除弊政非一日之功,若每一个环节都要战战兢兢等待官家谕令,何年才能功成?臣等愿拥护太子试行置将第一诏。”
国子监直讲孙复亦道:“微臣有一计。官家此次出行虽然秘密,但终究能够查探出来。待诏令颁行后,臣等即前往官家处所向官家请罪。若准,则皆大欢喜;若有怒意,臣等以为太子可效法前朝太宗皇帝,为官家修筑别苑,颐养天年……”
祈鉴顿时拍案道:“你等是在劝谏本王造反吗?”
几位大臣齐齐跪下道:“千秋功罪皆由后人评说。李唐若无玄武门之变安得百年盛世?国朝若无陈桥驿起事,又何来这千秋基业?忠言逆耳,太子若降罪臣等,臣等甘愿领死!”说完便纷纷拔剑。
祈鉴连忙绕过书案,将各位大臣一一扶起,咬咬牙道:“各位卿家为朝廷鞠躬尽瘁,我焉能降罪于你们?只是爹爹是一代贤君,万一这过程中有了闪失,我岂不是犯下弥天大罪?”
几位大臣道:“古语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如今外敌环伺,内政积弊,殿下如因一时犹豫误了千秋大业,才是真正的罪人!”
祈鉴沉默半晌后,转身回到案前,取下下面新近呈报上来的地图。大宋领土不断被蚕食,每年对外缴纳的岁币也越来越多,数量多得足以培养一支骁勇的精骑。他抬起头问兵部尚书道:“如今随时可调的禁军有多少?”
孙复的远房表兄、上将军肖铁答道:“十万余。”
祈鉴道:“事不宜迟。依据前例,三天后官家的行队约在京畿百里内的地方。肖卿家速令亲信带两百精骑查探官家行踪,但切记勿伤其一根汗毛,否则夷族论罪。孙卿家则在城中备一处宅子,以备策应之用。即刻传我的命令,各路禁军进入战备,随时准备西行。”
“西行?”众臣困惑。
祈鉴道:“不称西行,难道现在就告诉他们准备围困宫廷不成?”
六宫平静。
裁撤的第一批宫人已经出宫,而笙平所在的第二批,三天后亦将离去。裁撤宫人的名单由玉安呈报,皇后批示。她在第二批名册盖上金印后,却在许承佑的带领下来到了霁月阁。
皇后款款走进正堂中央,仪态高雅,气质端庄,但玉安仍旧能够从她脸上看到一丝疲倦和忧虑。
玉安心中正有疑惑,皇后已经开口屏退了包括笙平、许承佑和冰燕在内的所有宫人,空旷的屋子里只剩下她和玉安相对而坐。
“玉安,如果我代替官家留你,你会留下来吗?”她缓缓开口,语调平静,仿佛在说别人的事。而玉安这一惊非同小可。
“娘娘,您都知道了?”她一瞥写着笙平名字的名册,抬头问。
“是的。”皇后见她的目光掠过手中的名册,微微笑道,“不过却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是官家告诉我的,从荆王大婚后他便猜出了你的心思。之所以一直没有点破,是因为他想悄悄地成全你。我想他挑这个时候微服出巡,也是和你有关系的。临行时他让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曹皇后取出一个精巧的盒子递到她手中。打开一看,火红的绸缎之下是一枚莹润透亮的白子。玉安的脑海里陡然闪过赵祯送她那枚黑子时曾经说过的话:“有些棋子,比起放上棋盘,我更愿意将它捧在手心。”
如果捧在手心亦无法护佑周全,便唯有还它自由。
玉安直觉耳边响起一声闷雷。
“比起万世传唱,你这句话更让我欣慰。我就知道,不论何时何地,我都有你。”
如今思来,赵祯近日的一些言语中,似乎早就透着诀别的味道。只是那样一个多情却又恩威不露的人将自己掩藏得那么好,甚至瞒过了她的眼睛。
泪水顿时涌上了玉安的眼眶。
“你想必知道你对官家的意义。你若走了,他不但少了左膀右臂,还被挖走了半颗心。我想为他留下你——也为我自己。”皇后的声音如琴弦拂过,在耳畔曼妙作响。
泪水滚落,玉安却坚定地摇了摇头。
“多谢娘娘的一片心意,但玉安身为玉阙金枝,命却注定是山坡上的一树闲茶。琼林玉苑虽有爹爹这样的碧树撑起的荫凉,但没有自由的阳光雨露亦会萎谢。人生苦短,玉安至少想试着找找看,外面那么大的天下会不会有我想要的幸福。”她抬眼注视着皇后,“纵使玉安心中有千百不舍,但亦知有些爱注定相望而不能相守,有些爱则相守不能相望。爹爹和娘娘又何尝不是明月和山冈,守护着彼此的寂寞却又沐浴着彼此的清辉,夜夜相望却终究默默无言呢?”
听了她这番话,曹皇后眼里一抹惊异如流星一闪而逝。那张脸虽不似辞赋华丽,却是一部深蕴的典籍,是肩负天下的人最好的陪伴。
直陈心意后,皇后终于不再挽留她,而是缓缓道:“告诉我你要去哪里。至少让官家念起你时知道眺望的方向,也至少让我好筹谋该怎么向天下交代玉安公主的突然失踪。”
她言辞恳切,玉安亦不打算瞒她。想起尹晓蝶脸上曾经那缕春风般的笑容,她缓缓吐出两个字,“江宁。”
皇后那天走后便再没有来过。玉安循例前去拜见时,亦只能见到她身边的冰燕。冰燕看起来和那日的皇后类似,疲惫却又心事重重。她心底生疑却又不知该如何问起。
东宫则更是心急火燎地等候着消息。
第三天晚上肖铁的手下人进宫回话,已经查实官家行队次日将抵达徐州并逗留三日。孔直温已联络当地厢军,伺机包围官家居所,将随行人马严密控制。
得到消息后,祈鉴立刻颁诏废除更戍法。更戍法自太祖皇帝接受赵普建议以来已行多年,使分驻京师和外郡的禁军定期轮换以控制禁军,但如此一来,兵不知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大大削弱,是造成大宋难御外敌的重要原因。故废除诏令一经颁布,京城里的禁军一片欢呼。
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当祈鉴颇有些欣慰时,肖铁却道:“太子殿下以为官家见军中将兵皆拥护此诏便会赞同吗?臣以为他只会更加猜忌你。如今之计顺天则昌,殿下早些定夺,以成大事!”
祈鉴默默取下墙上宝剑。事到如今,已没有退路了。
但是包围官家居所的密令下达后的第三天,信使竟然前来密报,孔直温所勾连的厢军被契丹人收买,动了杀心,要为太子“永除后患”。
祈鉴怒道:“本王若落下不忠不孝罪名,他日即便登上大宝,又岂能威服四方?”他当即调拨三万兵力,派出亲信前往徐州主持大局,要求势必“近身护送官家返京”并当场斩杀“叛臣贼子”。这样一来,不但同样能实现目的,还能留下护驾有功的美名。
然而三万人一路声势浩大,宫里头立刻听到了风声。
玉安得到消息时已经是傍晚了。见殿前军正紧锣密鼓地调动着,她心生疑惑,拦住匆匆来去的太监和宫女探问。
“听说太子殿下要谋反,带着三万人行刺官家去了!”宫女太监们吓得直哆嗦。
“哪里得来的消息?”
“宫里宫外都传遍了!皇后正在紫宸殿紧急召集各位大人议事,并调集宫里守军保卫宫廷安全,像是人数不够,连潜火军都被调去了。听说今天晚上太子就要包围宫廷了!”
“太子人呢?”
“昨儿个已和太子妃离宫!东宫余下的人都被皇后抓起来了!”
玉安急匆匆地赶往柔仪殿。京畿禁军不下七八万人,纵使调离两三万人,御前军恐仍旧难以抵御。
以祈鉴的个性,无论宫外是否制住官家,他必然会先占据宫廷,届时若以嫔妃要挟,官家想不逊位也难。
柔仪殿大门敞开,已有许多妃嫔听到风声后聚集于此。皇后正劝慰她们离去,“御前军自然要防守整个宫廷,焉有只守柔仪殿之理?若大家都集于一处,宫廷万一沦陷,岂不要被一网打尽?各位还是先回寝宫,静候消息!”
皇后支走了这些哭哭啼啼的嫔妃,玉安急忙问道:“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