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嫡女调香诱惑:思嫁》第545章


不过自从代号为萧一的萧洛堂暴露回归之后,大梁对于博尔大石身边的动向就彻底的断了掌控,寿光皇帝并不知道,此刻他不过是心中担忧而已,对面的北胡阵营中,博尔大石却比他更难受。
遥遥望着对面的这座雄城,博尔大石的脸色阴沉的可怕。
明明对手已经精锐尽丧,明明知道此刻大梁的京城里剩下的不过是一帮刚刚整编不久的杂牌军,可是至今为止北胡人的每一次进攻都被打了下来,对手的战斗力明明不如自己,可是就是老差着那么一点儿。
北胡勇士是勇猛,面对着如此高的城墙,他们同样敢于用最简单的挠钩绳索,凭借惊人的勇气就这么攀爬扑击,这在汉人的书里,叫做蚁附攻城,叫做蛾搏舍命。可是勇气有,命也舍了,博尔大石依旧是身先士卒,有两次他甚至都已经登上了城墙,却仅仅到此为止,就没法子再进一步。
那个汉人里古怪的老太监,他的招数几乎和那个萧洛辰一模一样,只要自己一登上城墙,他就会将自己死死缠住,让自己再腾不出手来做任何一点突破纵身的行动。而其他的北胡战士们,则是要应付潮水一般涌来的汉人守军。
两次登上城墙的结果都一样,博尔大石都是打着打着,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人都已经死光了。汉人们的那些小兵小将之类的打不过他,却能够在旁边捅冷枪放冷箭。而每在这个时候,那个老太监就会剑法一变陡然凌厉起来,仿佛处处要和自己同归于尽一样。
那个老太监就是把自己身边这个叛降的汉人吓得要死的什么皇甫公公么?看得出来,他是真敢玉石俱焚,此人非常明白与自己这个北胡统帅同归于尽的意义。
如果不是博尔大石的本领实在够强,如果不是两次的运气都够好,如果不是那个老太监年纪实在老了,两次他都差点下不来。
不过就是这样,博尔大石也够后怕的了,说来好笑,在草原的时候他从来就没想过什么生死的问题,他有足够的勇气直面死亡,可是现在,他忽然觉得有些舍不得死。
唾手可得的天下便在眼前,有几个人能舍得死呢?
几天的仗打下来,汉人被一击即溃的可能xing已经变成了零,而博尔大石身边已经有了这样的声音。
“博尔大石,咱们的儿郎伤亡不小啊!”
“博尔大石,这个京城和咱们以前叩开的汉人城池不一样啊,这么一味猛攻不划算。”
“对啊,博尔大石,我们这一次入关已经收获很多了,很多儿郎们包裹里的钱帛都鼓鼓的。不如……草原才是我们北胡人的家……”
刚刚打了几天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虽然细微,但确实存在。北胡人向来是没有汉人那么多规矩的,将领手下们也不像汉人那般讲究个揣摩上意和城府,想什么就说什么。毕竟,这时候对博尔大石大家还直呼其名呢。
那些叫嚷着草原才是故乡的声音,博尔大石并没有大发雷霆。在他内心深处其实很羡慕对面的寿光皇帝能够口气把“怯战投敌”的一堆臣子砍脑袋了事,虽然那天刚到京城之时城楼上砍下的上百颗脑袋里有大把人北胡方面并不认识,不过按照博尔大石的推测,这些人多半未必是真的私通北胡,大半不过是说要逃要跑之类的话罢了。寿光皇帝肯定也知道里头有不少冤死的,可是为了军心士气有些决定是一定要做的,不仅做,而且还做得高调无比。
做皇帝就是和做部落联盟的头儿就是不一样啊……博尔大石心下一叹,更眼热那对面的京城繁华,可是他却是不知,对面那位寿光皇帝,是不是又曾经羡慕他这个北胡首领在草原大漠上曾经的快意恩仇,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太繁琐屁事儿太多了?
城外的人想进去,围在城里的想出来,这个道理在很多问题上都成立。其实,若是博尔大石此刻选择撤围北上回老家,带着他在中原的大批收获到草原上休养生息重整旗鼓,鹿死谁手还真是未必可知。可问题在于,江山如此多娇啊……
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派两个万人队去,把南门也围上。”博尔大石当然知道如今的京城未必好啃,可是他用这种方式表示了他的决心和想法,既然对手没有丝毫的逃亡之意,又何必围三阙一?四面受敌,更容易让京城里的汉人们顾此失彼。
当然博尔大石也不再是一味不计伤亡的拿人垫,那个投降过来的皮嘉伟皮公公打仗不行,对付曾经的同胞汉人却是一把着实的好手。如今他献了一策,跑到京城周边的州府去搜捕百姓,虽然说大梁搞出了坚壁清野,但是中原富饶,那些离京城稍远一点的市镇乡村还有很多。
开京城难,开这些小市镇却容易得紧,这个叛逃过来的阉人不仅给博尔大石弄来了更多的粮食和物资,还有工匠,他把当初四方楼的那一套用在了这些无辜的汉人身上。
“在规定时间内赶制不出来北胡老爷们要的攻城器械,就得死!”
汉人们敢怒不敢言,只能低头干活,心里早已经将皮嘉伟这个汉奸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博尔大石则是满意地看着一架架的攻城器械不断的制成极为满意,北胡军依旧是经常搞搞攻城,用博尔大石自己的话来说,狼的爪子不磨砺,早晚是要变钝的。当然,力度小了很多,更大程度是为了让守京城的大梁方面日日不得安宁而已。
不过,就在博尔大石一边搞小规模进攻,一边等待着攻城器械完工而发动一击而中之役的同时,大梁方面的情况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小人四方楼情讯堂管事黄昌华,给五奶奶请安。这是从北边新传来的鹰信。皇上特地让小人来送给五奶奶的。”
一个中年太监毕恭毕敬的站在安清悠面前,伸手递过一个羊皮卷筒,如今皇甫公公一直陪着寿光皇帝陛下在城楼,转递鹰信的差事却是换了人。而伸手接过那鹰信,安清悠心里却是一阵微微的激动。
北边……这是萧洛辰传来的鹰信!
文章正文 第五百二十三章 练与炼(下)
太阳照在城头,有些暖洋洋地,寿光皇帝脸上带着些疲惫的神色,不过看着城头上的大梁官兵,他心中却是颇为欣慰。
这些天来北胡人的攻势弱了下去,守城部队的任务倒是没那么繁重,对手的轮番小规模进攻不但没有给京城造成什么威胁,反而让大梁的新编禁军有了历炼的机会,眼看着面对攻城之时,士卒们的表现越来越熟练,军官们的指挥越来越有沉稳,寿光皇帝也是越来越开心。
再没有比战争更能让一支军队快速成长的事情了,大营里头练兵再久,也比不上战火的锤炼,如今北胡人的伤亡与器材的损耗比已经从八支箭造成一次伤亡下降到了五支箭造成一次伤亡,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哥,你们辛苦了,没有你们这些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咱们京城的百姓可就要吃苦喽!”
“是啊是啊,真是靠你们,北胡人打下一城屠一城的啊,要不是靠着你们,真不知道我这家里的妻儿老小该怎么办啊……”
民夫们趁着搬运物资的间歇,小声地和士卒们说上两句,对于这些冲杀在一线的将士们而言,这样却是振奋士气最佳的良药。很多时候士兵们会狠狠啃上一口老百姓送上来的“得胜饼”,大大地吼上一嗓子:“放心!咱们这些军汉在京城就在,老百姓就在,他娘的北胡人来上一百次,咱们就打下去他一百零一次,总不能让他们冲进来祸害大伙……”
人都是需要鼓励和承认的,这种交流从民间到军中,再从军中返回到民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体系。尤其是那些外地来京城避难的流民,更有许多人本就身负血海深仇,见到北胡人就恨不得上去拼命,一时之间请求参军的民意四起。寿光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大笔一挥统统将这些人划进了新成立的“预备役”,好啊好啊,自己这个义女这颗九窍玲珑心究竟是怎么长的,连制度也懂?
寿光皇帝带着几分疲惫带着几分欣喜之时,安清悠正在自家宅里看着丈夫发来的鹰信。如今萧洛辰率领的队伍已经到了关内,距离并不似当初那般的北胡腹地那般千里万里之远,萧洛辰又和四方楼重新建立起了联系,如今鹰信有个十日八日的即到,看到的却不是那等相隔月余的信息了。
“臣钦命征北军都统萧洛辰遥叩陛下,自入关来,目睹北胡诸烧杀事,愤不可遏。臣身负国仇家恨,日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