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纪事》第702章


该死的没有死,原该还活着的死了。
他于是改变了志向,想要拯救天道。
那时候他没有想到会这么困难。最开始是奶声奶气一只虎——不是,一只老虎为什么叫得这么嗲?它吃素长大的么?
然后是当胸一箭——天子箭!
法照自小就跟着师父开导愚夫愚妇,不要陷入世俗的烦恼,他忍受过饥饿和寒冷,也经过长途跋涉,他原以为自己佛心坚定。
到这时候方才知道,佛心再坚定,肉身也是痛的。
在生与死之间徘徊的时候。
从前看人烦恼,不知烦恼,不过是没有落在自己身上,至此方知,什么通透——不过是没有落在自己身上。
从前所悟,应有所误;如能不死,从头悟过。
皇后元氏来见他。
她开门见山告诉他:“我和我表姐贺兰一样两世为人,大师大约也已经发现了。”
法照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表姐不想回去,我也不想。”她说,“如果大师一定要强迫,那就要看大师肉身硬还是我的刀快了。”
法照无语,再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是天道放任我们姐妹重来,那么我们两世为人,便是顺应天道,大师所为,才是逆天而行——大师,什么是天道,什么是逆天,你当真明白么?”
法照低眉。
天意难问,他自知之。
“我知道大师是有慈悲心。我听闻秦汉之时,有方士能召人魂灵——不知道大师能是不能?”
然后他被带到了武川镇,安城王府。
他看着这个眉目明艳的女子,她已经不很年轻了,但是仍然光彩夺目。他双手合十,唱了一个喏,他说:“娘子有佛缘。”
昭熙觉得他的刀在鞘中颇不宁静。
段韶按住了他。
这小子倒是很沉得住气,昭熙心里想,比周小子强。
“什么叫佛缘?”
嘉言也是一呆。她可没想过她阿兄和段韶会带个和尚来度她出家——这和尚是觉得他脖子比较硬,还是命长?
“娘子和他原本无缘,是娘子苦苦修来,才有那几年。”
“谁——他是谁?”
法照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我要见他!”嘉言叫了起来。
法照看了她一会儿,眉目里一片澄明。这澄明让她的心渐渐静下来,她忽然想起年少的岁月里,跟着姨母和母亲诵念过的那些经书,所有的,都金光闪闪,一字一字浮起。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我要见他。”她说。
劫也罢,缘也罢,她要见他。
“施主见不到他。”法照说道,“唯有心有执念,心有牵挂之人,才会游荡在这世间,徘徊不肯去,施主——”
“难道他不牵挂我、不牵挂他的孩子?”
法照再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他在生之时,曾发过大愿,愿施主有劫难,他以身相代。他去的时候,便知道施主此生,再无灾厄。心愿已了,了无牵挂——施主,他已经放下,施主也放下罢。”
他低眉,连诵佛号不止。
他这些年走遍大江南北,阅人也多,阅世也浅。这样痴心之人,原是极少。那个容貌俊美的男子,早在他们被困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以血盟誓,与神订约,到刀斧加身,烟消云散。
他牵挂两世,至于此,心满意足。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
昭熙离开武川镇,在半年之后,他这次回中土,滞留的时间已经是不短。
嘉言和段韶送他出境。
拨马回府的路上,嘉言想起来和段韶说:“阿兄的侍从里,竟有个缩肩驼背的小子——不知道怎么被阿兄选上的。”
“兴许是老兵。”段韶这样回答她。
“阿姐没有认出我。”昭询眉目黯淡。他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阿姐会认不出他来。
也好。
他终是见了她最后一面。
昭熙拍了拍他的肩,扬鞭指着前方说:“走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次年清明,嘉言带段韶去给独孤如愿扫墓。
阿虎又长大一岁,他阿娘也不再喊他小名,正儿八经叫他“大郎”,将要去长安。他听说长安繁华,非武川可比,十分向往。
他阿娘还在和他阿爷说话,边上是段叔。他幼时淘气,给段叔使过很多绊子——就是都不管用。段叔滑得和蛇一样。
如今他大了,也知道段叔不容易,他阿娘凶悍,也就段叔吃得消。
阿豹倒是一直很黏他。
嘉言想起来和段韶说:“你从前寄给我的种子……发芽了。”
“要明年三月才开花。”
“那天……为什么走那么急,都不等我送你。”虽然佳人猜测过原因,但是嘉言还是想亲口问他。
段韶笑了一笑:“伤离别——何况也不是一去不回,何必惺惺作小儿女态。”
不,不是这样的。
他怕她不来,他怕她失约,他害怕自己空欢喜。
他不是尾生。
他不会一直站在那里,等着时光过去,水涨上来,淹过他的头顶——他是兵家。兵者诡道,以正合,以奇胜。
他会好好爱护嘉言,他愿长眠于此的人安息。
次年三月,绿叶落尽,花开如火;旭日方升,有人打马归来。
。。。。
作者有话要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
小段不容易23333追妹子被逼到用兵法了。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不过那会儿还没有花语这种东西啦……附会一下。
而且木棉长在广州和云南这些地方,多半在内蒙古养不活……当然,这是佳人的麻烦了^_^
三娘兄妹想搞死和尚的心是一样的2333
和尚:人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呃米豆腐。
阿虎兄弟本来一早就该去长安就学,三娘实在怕她妹子想不开。
猫是老虎的师父;阿狸是阿虎的姐姐2333阿虎看见春申估计心情很复杂哈哈。
………………………………
391。郑娘子(上)
这年冬天的风吹得格外冷; 琴弦摸上去像刀。
侍婢进来通报说:“姚郎君在外头站了一天一夜了。”
郑笑薇没有应声。
她目光有点直; 从窗口看出去,一树腊梅凌霜傲雪。阿姚那孩子什么都好; 就是心思软了。也许是随他娘。
李家和他什么关系,什么关系都没有——非要说有; 那还是兴和年间,教唆他离开兴和帝,上山向她求教学琴的功劳。
那时候帝都还是洛阳。
如今洛阳虽然也还是东都; 已经不能和从前比,就像当初帝都从平城迁到洛阳。人总跟着权势走。当初父亲问过她,要不要去长安。
她说算了; 那么远。
父亲差点落下泪来:“阿薇你还年轻; 总不能就这样——”
她那时候只问了一句:“父亲你觉得; 姓李的会容我再嫁吗?”
父亲便没有再多话; 黯然下了山。他当然是要跟去长安; 人人都会去长安; 她兄弟; 姐妹; 子侄。李十二郎。
洛阳的繁华在一夕之间挥霍殆尽——当然那不是真的。迁都断断续续花了有大半年的功夫; 华阳上山来与她道别,带了冬生和阿狸。
郑笑薇记得她三哥出殡; 华阳设路棚; 冬生主祭; 一脸严肃认真地在黑幛白幕之间。转眼长高了好些。阿狸那孩子眉目和她娘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只是不像她娘当年,有种无忧无虑的豪气。倒是像华阳更多。
华阳和她说:“我就要离开洛阳,我留在洛阳的产业,就都麻烦郑娘子关照了。”
皇后的产业,要什么人关照——无非是她关照她。
郑笑薇觉得好笑。
又说道:“世子和独孤小娘子都是头一次来,我做长辈的,不能没有表示。”便叫侍婢领冬生和阿狸去库房挑选礼物。
华阳道:“你倒和我客气起来。”
郑笑薇笑而不语。
阿狸挑了一口宝刀;冬生两手空空。郑笑薇奇道:“想是我这里没什么能让世子瞧得上眼?”
“不是的。”冬生忸怩道,“是我有求于姑姑。”
郑笑薇掩口笑道:“承蒙世子叫我一声姑姑,就不用这个‘求’字了。”
“我有个熊……”冬生比划了一下,“没了。我娘不让我带去长安。我瞧着姑姑这里依山傍水,姑姑能赏我块地方,安置他吗?”
郑笑薇有点诧异——她原以为是华阳授意,想不到渤海王的儿子,会有这样的心肠。
华阳摸了摸他的头,那孩子从她手底下滑开。
郑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