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学一点点》第40章


她笑道:“亲贤王哪里都好,但我就是不想嫁,谁说女子就一定要嫁人,一辈子陪着父亲母亲也不错。”
王崇之也不再管她,只说了句:“掌握好那个度,别让人替你担心。”
说完,转身回了院子。
王晗钟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离开的方向挑眉。
片刻后,才由侍女们扶着回了自己的房间。
王崇之刚回到书房,便见他的位置上坐着一个人,右手撑着脸,像是在小憩。
桌面上以此放着两壶酒,他的文书被迫放在另一侧的桌面上。
他笑了笑:“是来接风洗尘了吗?”
谢诣抬眼看向他:“少说废话,喝酒吗?”
“却之不恭。”
王家的屋顶上坐着两个人。
一人手中拿着一壶酒,相视一眼,碰撞一声,发出清脆的声响。
上头月色正好,下头蝉声阵阵。
“此次回来,有什么收获?”王崇之喝了口酒,问道。
“我已查明兄长死因,告禀于今上,但今却不相信。”
“谢大兄的死因?是和亲贤王有关吗?”
谢诣惊讶于他的敏锐,抿酒,点头:“当初便是亲贤王假冒今上书信,信中所言援兵马上就到,命令大哥立刻出城支援。”
他将手垫于脑后,淡淡道:“若是同亲贤王结亲,暂且还是缓缓吧。”
“你听到了。”
“这么大的动静,谁听不见。”
王崇之苦笑,将手上的酒壶放下:“我这个妹妹,一心不想嫁人,怕是心中还想着——”
声音戛然而止,他猛地想起身边的人,默默的停了声音。
“想着刘唐是吗?”
谢诣突然出声,打破了屋顶上的尴尬气氛。
“叫她不要想了,这个人怕是一辈子都不会回来了。”
说完这句话,他便从屋顶上跳了下去,头也不回的出了院子。
王崇之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突然间就想到刘唐下葬的那日。
谢诣骑着马冲了回来,眼尾猩红,发了疯般的赶到墓地。
看到墓碑的那一刻,整个人又静了下来,一抔抔的泥土不停的落下去,他的神情,直到现在,王崇之都无法忘记半分。
好像有什么东西碎了,连带着仿佛被抽走三魂七魄般,一动不动的,呆滞的望着墓碑。
眼中空落的厉害,像是什么都没有,又像是满到极致之后的糅合成一块。
这样的谢诣,同谢端身死那日一般无二,但又好似少了点什么。
他叹了口气,想从屋顶下去,猛然间想起,自己压根不会武功,方才还是有武功的带着他上来。
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难道要在屋顶上过夜吗?!
☆、第三十五章 城中有女郎
太承殿内。
文武百官分派站列两侧,晏帝坐在最上面; 手搭着额头; 眉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看着下面这群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
原先众人是在讨论建康城中突然出现的大批流民; 关于怎么安置他们; 该由谁来安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哪知两家两派突然就起了争执。
一派是以工部侍郎韩阳为代表的寒门子弟,一边是以礼部侍郎王崇之为代表的世家贵族,两方据理力争; 谁也说服不了谁。
“够了!”晏帝烦躁的开口喝止他们,“吾要的不是你们的吵架; 而是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你们谁出来说一下。”
殿上顿时沉默了下来。
王崇之率先执着玉笏上前。
“臣以为首先要做的便是查明这些流民的来源,知晓他们的出处,方能对症下药。”
“今上,臣以为不妥; ”工部侍郎韩阳跨一步从右侧出来; “当下最紧急的便是安抚民心; 民心乱; 则不平,不平则可能引起大祸。”
他看了眼王崇之,随即说道:“如今国库空虚,恐没有足够的银两来赈济流民,臣以为; 世家大族们应当为国效力,拿出钱财来救济流民。”
王崇之本就为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而感到头疼,如今有人在朝堂之上主动提出这件事,那他自然也不会客气。
“工部侍郎可知现下有多少流民徘徊于建康城中?”
“这本不在工部的职责范围之内,是你们礼部应该负责的方面吧。”
“现下建康城中有将近四千的流民,而且看样子,还会有增长的趋势。”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就连晏帝也面露震惊。
他们只知流民肆虐,但却不知数量竟庞大到这个地步了。
四千,已是将近南燕一个小城的人数了!
王崇之接着说:“若是单纯的接济流民,每日便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国库空虚,那谁来承担?”
他望向工部侍郎,质问的不卑不亢:“敢问工部,国库的银两都用到那儿去了,去年百姓的征税到了何处?”
“国库的银两自然是用在该用之处,况且因为沿着江南一带水患严重,去年征的税本就不多,现下要拿出这么大一笔庞大的数目,自然也不容易。”
“流民问题紧迫,若一时半会儿追查不出结果,那便要一直放任吗?”
韩阳同样不落下风,步步紧逼:“既然世家有这样的能力和人力,同样为南燕子民,那为何不助我们一臂之力。”
王崇之气笑:“工部难道不知,王家早在半月之前便开始布施善粥,开设善堂,如今将近一半的流民都靠世家们的救济活下来。”
“韩大人又做了些什么呢?”
“但是——”
韩阳还想在争辩一番。
“够了!”
严厉的声音从上头传来,众人一滞,随即闭上嘴,没有再开口。
晏帝疲倦的捏着眉心,指着队伍中的一个人。
“李敖,你来说说。”
李敖隶属于祠部,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官。
早前被晏帝从底层提拔上来的,步步高升,到如今,李家也算是挤入新贵的行列。
但正因为如此,他在朝堂上的位置十分尴尬,既不属于世家一派,也不属于寒门一派,无奈之下,只好自成一派,谁也不站。
平时能不开口就尽量不开口,在众人的眼中称得上低调行事。
但晏帝提拔他毕竟也是自己的道理,李敖的思路非常独到,经常能提出一些新奇的有见地的建议,所以在一些事情上,晏帝对他还是十分的器重的。
“臣认为王、韩两位侍郎说的都有道理,但流民之事该当尽快解决,不能拖沓太久,不若韩侍郎派人查明事情缘由,而王侍郎则派人救济流民。”
“双管齐下,岂不妙哉,至于银两,先由国库出,若真的捉襟,那便由世家填补上一些。”
“总归,先让流民有粥可食,有屋可住,不至于人心动荡。”
这一番话不得罪任何一方,也算是他的本事了。
晏帝沉吟片刻,似是疲倦不堪,指着他,随意的吩咐:“既然如此的话,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
李敖傻眼。
“礼部和工部随你调动。”
“一月之后,所有关于流民的问题,吾都不想再看见听见。”
“退朝——”
何公公拉长声调,将拂尘甩着换了个方向,文武百官有序的退了出去。
李敖快走几步,追上前头的人。
“王大人,请等等。”
王崇之止步,转身看着他小跑着过来,鞠了一躬:“李大人有什么事吗?”
李敖回了一鞠躬:“不知王大人明日可有空?”
明日。。。。。。
王崇之想了会儿,叹气摇头:“近日礼部事务繁忙,明日虽是休沐,但还少不了处理公务,怕是整日都得待在礼部。”
“那不知道谢将军有没有空。。。。。。”
“谢诣?李大人是想?”
突然提到,王崇之有些弄不清他的意思。
李敖呵呵笑了几声,解释道:“是这样的,关于赈济流民,我个人的意思是找个人作为朝廷的代表出面,这样比较能安抚人心。”
“所以李大人是想让谢诣出面吗?”
不知为何,王崇之忽然松了口气。
“当然不,我心中已有人选,明谦书院的‘棠娘子’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棠娘子?”
对于他的疑惑,李敖显得十分惊讶:“王大人竟然不曾听过棠娘子的名声!”
王崇之摇头。
“棠娘子是明谦书聘来的夫子,一月前才在建康崭露头角,开授女学教导女郎,不管是世家贵女还是平民女子,均可入学。”
“女学。。。。。。”王崇之喃喃道,语气中多了几分兴味,“这倒是闻所未闻。”
世家贵女们通常都是在府中接受教育,大多请夫子上门,单独教学,最多也只是和族中姐妹一块学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