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阙》第358章


“有什么事情,与这位吏官说清楚。小王爷最是爱民如子,不管你们有什么请求,他都会仔细听取的。”风重华指着那个中年小吏说道。
那中年小吏头点得如同鸡啄米。
风重华已经把风头给安抚下来了,要是剩下的事情他再处理不好,那就不要再活了。
几位老者商议了一下,觉得既然风重华已经把事情给解释清了,就没必要再进衙门里了。
可是有两个老者觉得这辈子还没进过衙门,而且难得又是小王妃商请,便准备将进衙门当做一辈子的谈资。听到这样的话,几位老者深以为然,便跟着中年小吏进了衙门。
见到几位老者笑吟吟地跟着中年小吏们进衙门了,门前聚着的人群也慢慢开始散了。
只有几位妇人围在风重华身边,用羡慕的目光打量着风重华身上的服饰。
风重华冲着几位妇人和气地笑着,用平常的语气与她们叙说家常。
用平常的语气问她们,“家里是做什么营生的?”“孩子可好?”“可吃得饱?穿得暖?”“家里老人身体可好?”
几位妇人没想到风重华不仅不嫌弃她们,还愿意坐在路边与她们说话,不由得感动非凡。以至于很多年以后,她们想起这一日,都会流下感动的泪水。
又过了一会,中年小吏笑着将几位老者送了出来。
几位老者看到风重华依旧在和几位女人说话,脸上的笑容更盛了。
“托小王妃的福,如今我们也到衙门里转了一圈,将来给儿孙们讲古时也有了炫耀的资本。”几位老者恭敬地请风重华上轿,又主动替她清理街道。
风重华微微地笑,和众人打了个招呼就重新回了轿中。而那个一开始耀武扬威,打着巡抚衙门名义要抓人的班头则是灰头土脸地站在路边。
大家都装作看不见他。
当轿子起动时,旁边的百姓皆是跪伏在街道的两旁,用激动的目光看着风重华的轿子。
两世为人,风重华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从来都不像现在这般心里被塞得满满的。
这种喜悦的感觉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感觉,令她快速地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令她无比感动。
原来,得到百姓的爱戴,是这么的令人欢愉……
风重华坐在轿中,静静的思考。
不一会,就回到了总督府。一进了府门,就听到府里的人在议论方才总督衙门前的事情。
“我们小王爷万家生佛,小王妃心底良善,能在总督府里做工,我也是跟着沾光。”一个仆妇脸上露着与有荣焉的表情。
旁边的人在不停地点头。
风重华微微地笑,笑盈盈地回屋更衣去了。
到了晚饭时,韩辰派八斤过来送信,询问今天的事情。
风重华就将事情和八斤说了一遍!八斤回去复命,没过多久,八斤就回来。
“小王爷说,难得小王妃在此件事情上处理得当,才没有造成更大的麻烦。小王爷还说,百姓们心底是好的。只是怕冲撞了小王妃,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小王妃一定要先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八斤抬头看了看风重华,见到她并没有生气,便又道,“小王爷说,要罚徐光和陶春一年饷金,都怪他们保护不力,差点让小王妃陷入险境。若是小王妃真被百姓们给冲撞了,他们怕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风重华本想为徐光和陶春辩解几句,可是后来一想这既然是韩辰的决定,那她就不好反对。
以后就找个其他的机会补偿一下好了。
接到了韩辰的处罚,徐光和陶春并没有生气,而是很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
天凉如水,月色如皎。
风重华一个人睡在卧室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韩辰。
她想起韩辰将她抱在怀中,柔声地哄着她,轻声地与她说着话。
就这样想着想着,她渐渐进入了梦乡。
四个丫鬟们都在卧室里守夜。
听着风重华渐渐均匀的呼吸,四个丫鬟也先后阖上眼。
月华如霜,透过纱窗照在铺着红砖的地面,形成几个菱形的方块。
第311章长风烈烈
御驾大军浩浩荡荡地自京城出发,一路朝着宣府方向走去。
出居庸关,过怀来,直走了十日还未走到大同。
十月十二日,御驾大军刚至大同,就接到前方线报,说瓦剌二王子亲率大军二十万,在大同城下摆好攻城架式。永安帝当即下令,大同巡抚邵玉阳和大同总兵出城迎敌。
在永安帝看来,所谓的二十万大军,最多能有五万就不错了。
而且,上次二王子攻城,就被大同守军给打了一个落花流水。
然而,永安帝设想的好,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
为了配合二王子攻城,知院阿来与同一天进攻宣府,三王子别哲更是同时进攻甘州。如此三线齐下,宣府和大同顿时失去守望之势。
若是大同守城,二王子自然会无功而返。
可是圣旨即下,哪怕总兵和巡抚再不愿意,也只能舍了性命率兵出城。
据传闻,大同巡抚邵玉阳和大同总兵出城之前,皆写了遗书。
二王子见到久克不下的大同居然大开了城门,惊喜万分。
瓦剌是马上的民族,最不善长的就是攻城,而中原人最善长的却恰恰是守城与攻城。一旦失去了城墙的保护,缺少马匹的中原人就像是待宰的羊羔般。
不过数个时辰,整个大同城外就成了修罗城。
大同总兵当场战死,大同巡抚邵玉阳断了一臂,被部下拼死救回城。
大同巡抚邵玉阳回到城中,看着那些战死的将士,对天大呼:“苍天负我!我未负苍天!”
而后一跃而下,跳下了城楼。
巡抚与总兵先后殉国,整个大同一下子乱了套。
而此时,永安帝的申斥诏书又到了大同。大同的将士眼看着诏书,只觉得心神欲裂。
两位主将都殉国了,还要处罚?将士们对永安帝的不满到达了顶点。
而这时,有一个青衫文士开始四处串连,讲述永安帝的条条罪状。其中一条,就是弑君杀父。书生将梁国公被杀的原因,全推到了永安帝的身上。
青衫文士言道:“帝少年时与张氏定亲,后爱慕袁氏美貌,便另娶袁氏。梁国公不忍张氏一族受辱,便将其又嫁与三子。而张氏一门,又与先皇后有姻亲之谊。先皇后因不满帝之为人,便向先废帝进言,后被帝知晓后,竟在言语间辱及先皇后……这才有了梁国公被从辽东召回京城之事……”
九边的将士,本就爱戴梁国公。
听闻梁国公是因为永安帝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这才被前朝废帝赐死,不免生起了同仇敌恺之心。
如果不是因为永安帝另娶袁氏,怎么会惹得先皇后起杀心?先皇后不起杀死,梁国公怎么会死?梁国公若在,瓦剌敢这般欺上门?
就在这时,永安帝第三道申斥诏书来到。
眼看着接连三道申斥诏书,大同的军士们群情激奋了。
“军门与总兵为国捐躯,不思褒奖便罢,竟然连下三道申斥诏书。军门与总兵岂不是白死了?这身后骂名,担得冤枉不冤枉?”
“我愿反了这狗日的朝廷,不知诸位可愿追随?我已打听到,先帝有遗腹子尚在人间。此时就在大同,你等可愿与我一起迎先帝之子?”
此言一出,众将士哄然。
而此时,大同巡抚衙门外,一个青衫文士站在长街上,看着那扇紧紧闭着的大门。
轻轻地咳了一咳。
而后,他转过身,伸手扶着一个童子的手,缓步朝着街角走去。
轻风吹起,扬他满头白发。
“先生,是要回白石山吗?”远远的,传来童子的问话。
青衫文士摇了摇头,满头的白发乱舞,“回不去了!”他剧烈地咳嗽地起来,咳得如此用力,以至于咳得满手是血,“去玉真观!”
远远的,青衫文士的声音越来越低。
“再不去,我怕这辈子也见不到了。”
“先生,可是这大同的事情还没办完啊?”
“不!办完了!该我做的事情,已然做完了。”
“可是小公子?”童子的声音里带了焦急。
“他有自己的路要走!”青衫文士缓缓吐出一口长气。
然后他回过头,最后看了一眼长街……
白云萧索,秋风凄凄。
这条长街如同一把利剑,将他与旧时光一隔两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