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谋略[封推]》第225章


不过好在有柔柔在,整日忙着照料她,倒是冲淡了离别之愁,效贤一下子少了两个伴读,而剩余的两个安舒和张序之又是和他不怎么合得来的,因此十分郁闷,对念书也少了几分兴趣,倒是跟着曲师傅练拳的时候更多了。
如今小小年纪已经像模像样,伯让又特地寻了几个年纪差不多的陪练,相互喂招,常常练习,进步的越发快了。
徐妙筠欣慰之余,乍闻太后提起效贤的婚事,十分惊讶,太后却道:“效贤已经十岁了,再过五六年,就到了说亲的年纪,到时候少不了有人攀龙附凤,生出些污糟事来,倒不如现在看准几个,以后五六年慢慢的观其品行挑一个好的,不知能省出多少事呢。”
太后这话不假,估计现在家中有和效贤年龄差不多的勋贵王公大臣心里都是打的这个主意。
效贤是太子,又是独子,没什么兄弟争权夺位,下头又只有一个妹妹,舅家徐家又是日益昌盛,若是把女儿嫁过去,等效贤登基后,正妻就成了皇后之尊,即便是妾,一个妃位嫔位也是少不了的,而那些人家,也将一跃成为皇亲国戚,大家定然会削减了脑袋往里钻,彼此也少不了倾轧和算计。
徐妙筠犹豫道:“太后说的有礼,不过还得悄悄地进行才是,万一漏了风声,这可就不好了。”
太后笑道:“这是自然。”徐妙筠回去又问伯让,伯让沉吟片刻,道:“母后先前和我提过,我觉得有点早,没想到母后把你给说动了,既然如此,早就早了,你多多的瞧着就是了,只一点,人品一定要端方,性子一定要忠厚,若是那等容不下人的,咱们柔柔即便贵为公主,也要在嫂子手底下吃亏的。”
徐妙筠笑道:“你想哪儿去了,这人选我和母后先挑着,再交给看有没有什么不妥的。”
太后和徐妙筠筹谋了三四天,列出了一张单子,上面都是父亲是正三品及以上,门风称著的适龄女子,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婉姐儿和宝姐儿这两个表姐妹,不过因为婉姐儿比效贤大两岁的缘故,便从单子上删去了,只留下一个宝姐儿。
其余的还有唐囡囡的女儿盼姐儿,也就是山东陈家的三小姐陈宗莹,以及岑寒和沈望秋的长女沈书娘,都只比效贤小一两岁,还有其他的总共十个人选,太后看着心满意足,道:“总能挑出两三个好的。”
徐妙筠笑着赞同,不过心里已经偏见,她更中意唐囡囡的女儿盼姐儿,从小就活泼伶俐,长大后必然也是个开朗大方的,虽然小时候和效贤整天吵架打架闹的鸡飞狗跳的,不过如今慢慢大了,倒是感情好了,效贤还借着徐妙筠给唐囡囡写信的机会给盼姐儿送了两回东西呢,至于宝姐儿和沈书娘,正因为和她沾亲带故的缘故,她才觉得有些不妥,就是不嫁给效贤,有她在,也不会委屈了这些外甥女。
第一百六十九章 修园
因为替效贤选妻这件事是悄悄进行的,除了太后,伯让和徐妙筠这三个人外,其他人并不知道,对于最后确定下来的几个人选,也是太后和徐妙筠各自心里有数罢了。
过了中秋节,伯让忽然召了工部的人来说要修园子,要说伯让登基这么些年,也的确做到了励精图治,河清海晏,宫里就徐妙筠一个皇后,没人敢说伯让好色,而且在开销上也省了一大笔。
在政事方面又一向是集思广益,选贤任能,就是一些苛刻的大臣也挑不出什么来,如今伯让一说修园子,说真的,大家都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从古到今,哪个皇帝没做出点出格的事情啊?就是以贤明著称的文宗,也曾经做过废除皇后另立宠妃的事情,可今上却一直守着一个皇后过日子,太子又早早的立了,也没什么要做昏君的迹象,反倒一副无求无欲的样子。
说真的,大家表面上歌功颂德,心里其实嘀咕着呢,如今一听伯让要修园子,立刻就答应了——好容易皇上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答应么。
工部的人立刻召集了一批善于规划园林的官员按着伯让的意思来画草图,户部的人又表示国库充足,可以满足伯让的这一需求,而内务府的人则开始采买各种布置屋子的帘帐器具。
徐妙筠瞧着伯让一点点细心的布置园子,有些奇怪:“你怎么忽然想起来要修园子?”
伯让笑而不答,反而朝她招手:“你也来瞧瞧。”徐妙筠摇头:“我也不懂。你自己看着喜欢便是。”
正说着,效贤回来了,后头呼啦啦跟着一群人,他则满头大汗,进了屋子三两下把外头的袍子脱了扔给身后的宫女,坐到了徐妙筠身边:“母后,我想跟着傅将军去西北。”
徐妙筠大吃一惊,忙道:“这是怎么回事?”边说边看向了伯让,伯让却只抬头笑笑。依旧埋头绘图。
徐妙筠心中大概有数,替效贤擦了擦额头的汗,道:“你要去西北做什么?”
效贤笑道:“自然是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了。”
别说效贤是徐妙筠和伯让唯一的儿子,又贵为太子,就是在普通人家。也没有哪个母亲愿意看到儿子上战场的,遂徐妙筠一口否决了,效贤有些不服气,拉着徐妙筠不住的央求。
伯让淡淡道:“你别痴缠你母后了,这事她也是做不了主的,你安安心心给我在京城呆着。若是闲了,明天就跟着我上朝议事。你可别忘了,你是太子,将来是皇上,不能任性妄为。”
效贤悻悻的站起来称了声是,他年少时的一句“我是太子”是他横行无忌的利器,如今却成了禁锢他的枷锁,徐妙筠瞧着效贤这样子反倒心疼了。安慰道:“你听你父皇的话,安心在母后身边呆着。若是去了西北,山高路远的,有个万一,母后可找谁要人去。”
效贤闷闷不乐道:“可是整天在宫里呆着,可没意思了,连表哥都去了江南,我却连京城都没出过。”
徐妙筠道:“你也可以去啊,等你长大了,成亲了,行事稳妥了,尽管可以去江南出巡,母后是不会反对的,可你现在毕竟还小呢,穿衣都要人服侍,母后怎么放心呢。”
效贤原本抱的希望就不大,不过是想侥幸仗着徐妙筠的疼爱求一求,见果然没戏,慢慢的也就放下了,和徐妙筠一起逗柔柔玩儿。
伯让倒是把修园子当做了正经事,除了特别重要的奏折他会看一看,其余的都交给了效贤,父子俩一人一张桌子,一个批改奏折,一个绘图制园,因为效贤很小就被伯让带着批改奏折的缘故,此时倒是得心应手,一本正经和大臣们讨论政务的样子倒有几分伯让的风范。
大臣们对于储君参与政务这件事是举双手赞同,纵然效贤年幼,可谁敢轻视他?都是恭恭敬敬,一丝不苟的。
伯让时不时在旁边指点一番,效贤倒是越发的像模像样了,不过毕竟年纪还小,有些浮躁和沉不住气,一听下面报上来哪儿哪儿需要赈灾拨款,就急吼吼的令人去办,也不查实了,伯让少不得教他一些官场上的弯弯绕绕。
伯让以前就想过,以后效贤肯定不能避免要接触这些事情的,到时候让徐景焕这个浑身上下都是心眼的去教他是再合适不过了,只可惜徐景焕如今不在,伯让只好亲自上手。
要论读书,还是谢玉树教导的好,要论这些官场上的事和一些不能明说的话,谢玉树这个谦谦君子就不大合适了,一段日子下来,倒是颇有成效,效贤脱去了几分稚气,说话也云山雾罩起来,有时候拿在徐妙筠跟前显摆,把徐妙筠气得要命:“居然敢拿话糊弄我了。”效贤嬉皮笑脸的讨饶,扶着徐妙筠去看伯让忙碌一个多月的成果。
内务府早已把伯让所绘的图做成了模型,送过来摆了满满的两张大桌子,亭台楼阁,假山池塘,小桥流水,都十分精致,伯让瞧了又添了几样东西,这才交去由工部的人开始建造,伯让笑道:“三年后相必就能收拾妥当,顺利入住了。”很是期盼的样子。
转眼又是两个春秋,伯让主持建造的奉颐园已经提前竣工,一应桌椅摆设也都搬了进去,效贤和从江南回来的茂哥儿一起去园子里查验。
如今,两个人俱已长成英俊的少年,长身玉立,风姿翩翩,尤其是茂哥儿,是除效贤以外京城有名的贵婿人选,晏静宜已经张罗着给他说亲事了,不过因为茂哥儿是徐家的嫡长孙,婚事自然要慎重,晏静宜也是挑来挑去,有些犹豫不决。
两个人到离奉颐园不远的地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