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要亡了》第235章


北边匈奴的事情还悬而未决,胡亥这会儿对羌人的兴趣不大,他低头盯着那舆图,忽然想到——上有所好,下必从之。
因为他重视舆图,所以叔孙通会愿意从商人手中买下此物来进献。
如今要筹备对匈奴用兵一事,而大秦骑兵的骑射功夫,与胡人相比,始终是短板。
而且除了骑兵营的特殊兵丁进行训练之外,社会上的子弟并无特意训练,仍是以步兵的尚武为主。
他是皇帝,他的喜好,能让百官寻觅舆图进献,自然也能让贵族子弟看重骑射、精于练习。
“叫萧何来见朕。”
叔孙通献了舆图,一个“好”字儿都没得,就被打发走了,只能自认晦气——谁叫他正赶上陛下生气了呢?
萧何担任少府一职,执掌国家山、海、池、泽的出产税收,以此来供养皇室,可以说是皇帝的私人财政官,同时也负责皇家园林猎场的管理。
十余年战乱,皇家园林猎场早已荒废,就连大秦原本的宫殿群,被烧毁的许多也没有重建修葺。
胡亥道:“这次诸侯王入咸阳,都带了不少子弟来。去岁朕接见楚王,不得不花费了一笔。今年不如改为围猎,既是迎接聚会,也让众子弟操练一番骑射。”又道:“你跟赵高商量一下,看私库财政支撑,能够给多少郎官也配置强弓骏马的。”
赵高是郎中令,执掌皇宫门户,所有郎官都归他管理。
而郎官是没有定数的,可以只几百人,也可以达到数万名。
大秦光复之后精简人员,唯有年轻的郎官没有削减太狠,始终维持在千人以上的规模,如今已有三千人。
萧何一一答应了,又道:“郎官人数充裕,今岁山河湖泽的税金入私库,财力也可支撑。只是这强弓骏马……强弓倒也罢了,骏马却恐怕是不够的。具体还要问乌太仆。”
太仆是掌管舆马的官职。
胡亥极为重视马政,征召了养马大商人乌氏倮的儿子乌山来做了太仆一职,让他管理三十六所养马营的细务。
这乌山也的确有能力。
大秦刚光复的时候,厩苑之中只有百余匹马,如今通过繁育、购买等手段,已经在可控的开销下发展到了数千匹。
胡亥沉吟,道:“你牵头,跟郎中令赵高、太仆乌山一同,把此事细节敲定。一定要选最强建机敏的郎官,最优良的骏马。若遇到难处,第一时间汇报给右相冯劫,若是冯劫也难以决断的,便速来报予朕。”
“喏。”
政策吩咐下去了,胡亥决定自己也得先练练这骑射。
皇帝喜欢欣赏郎官骑射,和皇帝自己就热爱骑射,给众子弟带来的观感也是不同的。
骠骑将军李甲带着两百骑兵,先陪着皇帝在渭水之南的林子里试猎了一番。
顶着凛冽的寒风,抖着冻红了的双手,胡亥驰骋在马上,弯弓搭箭,看上去架势还真挺能唬人的。
但是瞒不过李甲这等真精通骑术之人的眼睛。
李甲不忍心,劝道:“陛下,今儿大寒,咱们先回宫。”
胡亥抽了抽冻酸的鼻子,催马狂奔,于颠簸中荡漾得叫道:“别~叫~朕~停~下~来~!朕~就~是~爱~骑~射!”
第212章 
熬过最初刺骨的寒风后; 随着驰骋; 胡亥感到身体逐渐暖和起来。
为了御寒,他上马前喝了一小口酒。
那酒顺着食道滑入胃中,像是燃烧了的冰; 由内而外烘烤着他的身躯。
胡亥沿着渭水之畔开阔的河岸疾驰,猎猎风声中; 只见两侧景色飞快倒退,而他像是要御马飞去。
刹那之间,所有的政务俗事都离他远去了。
天地之间唯余自在逍遥。
这种轻快的情绪似曾相识。
耳畔似乎响起那女孩清脆的笑声,她叫道:“来追我呀!你可真慢!”
她扭身策马; 向着金子般的夕阳驰去,渐渐融入那万丈金光之中。
夕阳忽而一沉。
金光连同那道马上的倩影一同; 倏忽尽收,唯余漫天霞光。
胡亥勒马四顾,满心茫然。
“陛下?”李甲追上来,见皇帝驻马河畔; 由衷赞道:“陛下您方才这一段路,骑得可真漂亮!”
胡亥却道:“天晚了; 明日再来。”顿了顿,又喃喃道:“漂亮么?漂亮啊。”
“我美么?”
“你为什么不说话?我不美么?”
“我比刘萤美么?我比李婧美么?我是你眼中最美的吗?”
纵马过后; 胡亥浑身放汗。
冬天的风似乎都暖了。
胡亥垂头坐在马上; 任由骏马慢吞吞驮着他往回走着。
他偶尔抬眸望一眼天际。
迟了十余载,隔了山与海,他轻轻在心中道:你比晚霞更美丽。
胡亥原本以为自己今夜会失眠; 谁知道一天劳累过后,一挨枕头就睡得人事不知,直到天色微明之时被侍者叫起。
胡亥睁眼就起床穿戴,道:“怎得叫迟了?冯劫人呢?”
侍者小心道:“陛下睡得沉了。”……叫不醒啊!
又道:“右相在章台殿候着呢,也才刚到。”
“你这是胡说。”胡亥哼笑道:“冯劫的性子朕还不知道?朕跟他说的是五更,他就绝对不会拖到五更一刻。”
冯劫果然早已在等候了。
他不是自己在等,还带了一个叫崔茂的属官。
“这就是你跟朕说的大农学家崔茂?”胡亥笑着打量那崔茂,见是个黧黑瘦削的汉子,脸与手露出来的肌肤颇为粗糙,然而站姿行礼都是贵族做派。
冯劫道:“就是这位崔茂。”
崔茂躬身道:“小臣不敢当此称呼,不过是在我父郡内研究过几年如何种田。”
胡亥笑道:“家学渊源,你父亲崔源管辖的上郡乃是多风干旱之所,然而粮食产出丝毫不弱于南方大郡,听说你在里面出了很大的力啊。朕找你来,就是想向你学习学习这种田之法,听右相说,你发明了新的耕种之法?”
“发明不敢说。”崔茂道:“只是此法一直没能推行开而已。”
胡亥坐定,请崔茂也坐了,道:“详细说说。”
崔茂也不谦让,道:“小臣已经听说了朝廷试行的‘代田法’种植,此法亩产能增加十石,但是受限于民间少牛、铁器不合用等原因,实际很难在黔首中推行开来。而小臣要陈述的法子,若用上等田来耕作,十亩所产,可供耕种者二十六年之食用。”
胡亥一听,精神大振。
冯劫却道:“崔茂,陛下面前,说话需谨慎些。”
对皇帝做承诺,要越谨慎越好,做好了固然有功劳,但若是一旦做不到,后果可大可小。
崔茂板着脸,道:“不敢对陛下口出狂言。”他细细道:“小臣所用,乃是浅坑播种之法。地中分出长一尺、宽五寸的格子来,在这格子里挖一个六寸宽、六寸深的小坑,此为一区。一亩地可得三千八百四十个小坑,每坑撒种子二十粒,上面再撒上用泥搅拌均匀的粪肥。如此每坑可产三升谷物,每亩地可得谷物一百石,十亩地,就是一千石。臣并无夸大之处。”
胡亥听得入神,一面在心中做着计算。
崔茂又道:“当然,小臣所计,乃是良田沃土。如果是中下等的土地,那么坑就要大一些,间隔也要大一些,如此一来,每亩地的谷物产出也会有所下降。”
农田民生之事,每日不知要在胡亥心中过多少次。
胡亥一听,便知道关键,笑道:“你这法子,土地是否肥美还在其次,关键是省水。你这法子不用牛耕,也不用大量的水,只要定点浇灌在坑里就可以,难怪你父亲管理的上郡明明是干旱之所,却产粮颇多。”又笑道:“你有这好法子,怎么到如今从才上报?若不是朕与右相参详各郡粮食产量,召见你们挨个问话,朕还不知有你这等人才。”
崔茂垂头道:“种粮乃是大事,小臣不敢贸然进言,先在一郡之内尝试,果然可行,才敢上报朝廷。”
这道理胡亥比崔茂更懂。
他实在是高兴,对冯劫道:“把咱们的大农学家留下来,现在咸阳城郊外与北边边境屯田试行,看看来年的产出,再择几个郡试着推行。”
冯劫一一答应。
崔茂始终垂头听着,不喜不悲、不骄不躁,只皲裂的手指绞在一起,泄露了初次面圣的紧张。
胡亥闲话家常似的,对崔茂笑道:“你父亲是上郡郡守,你也是允文允武——朕记得你原来在王离、章邯手下都带过兵的。等到光复大秦之战,你辅佐楚王韩信,也立了不小的战功,怎么转头去种田了?”
崔茂平直道:“小臣原认为以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