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夫农妇》第151章


尉迟锡冷着脸,用低沉的声音再次强调“几位大人,现在就放粮吧,如果因为粮食不够出了什么问题,就由我来承担责任。”
他只差没有说,你们就别再想了。这粮食问题我来负责行了吧。你们该偷笑的就偷笑吧,不管这粮食怎样,都与你们无关。
不过呢。尉迟锡也是聪明的,他可不会傻兮兮的说什么责任都由他来承担,他只说了,粮食不够引发的问题由他来承担。
既然尉迟锡都这么强调了。知府等人也不再反对,不过王大人和胡大人都不信任尉迟锡。口说无凭,这到时候出了事儿尉迟锡不承认说过这些话咋办。
所以,帝都来的两位大人非得要尉迟锡立个字据,尉迟锡也不推脱。吩咐下人拿来笔墨,唰唰唰几下,尉迟锡就把文书写好了。
还真别说。尉迟锡这字还写的不错,让几位大人高看了他这莽夫一眼。大家伙儿纷纷在上面按了手印儿,这下,这些人都放心了。
散会之后,尉迟锡跟着知府去安排放粮的事情,尉迟锡担心朝廷拨下来的粮食有人从中作梗,所以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知府大人还真不知道尉迟锡是个如此细心的人,他们每从粮仓里拿出一袋粮食,尉迟锡便要求负责的小吏称斤两,并且还要在他准备的本子上签字画押。
话说,这下可把知府给震住了,他虽然不是贪官,可是上头调来的粮食中间都是有人扣了些的。
要说原原本本是上头要求调来的斤两,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他自己虽然不大贪,毕竟或多或少也是动过这粮食的。
尉迟锡这样一来,可不就得出了粮食的斤两了么?万一他把他记录的粮食往上面一报,知府等人还不吃不了兜着走啊。
尉迟锡可不管这些,他就是知道皇帝陛下派人给每个城市调的粮食必定不少,这中间肯定有猫腻他也晓得。
他之所以没有早早就去称粮仓粮食的斤两,而是每放多少粮食他都要登记,否则他就不承认,就是为了给知府等人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弥补错误的机会。
尉迟锡可不是傻子,他聪明的很,没有经过他登记就放出去的粮食,他可是不会承担责任的。
这一来,可以避免有人故意把粮食早早放完,来陷害他,二来,他可以查查这粮仓到底有多少粮食。
此举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儿吗?哎,他真是太聪明了有木有?
尉迟锡登记完今日发的粮食,便带着小吏们去设置发放粮食的地方去了,不对,现在还不是放粮,而是施粥。
粮食放出去,他还真不肯定这些人会怎么吃,万一有人拿了粮食直接几天就吃完了怎么办?这仓库里的粮食还要撑很久呢,他可不敢贸然就发米给他们。
熬成粥的话,每次倒是要不了多少,至少他可以规定熬粥的干稀程度不是。
尉迟锡并不是太相信这些小吏,所以他就到处贴了告示,说锅规定是用多少米来熬粥,这些灾民可以看着这些小吏熬粥。
如果有人对他们粮食使坏或者是故意私藏粮食,而让灾民饿肚子,灾民肯定是不会那么好说话的。
话说,尉迟锡完全是让老百姓自己来监督这些办事儿的人呐,在这灾荒之年,难民们本来就吃不饱,只差没饿死了。
他们要是发现这些熬粥的克扣他们的粮食,这些小吏还能有好日子过?狗急了也会跳墙的,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想必熬粥的人也不敢呐,这还节约了尉迟锡的人工不是。
尉迟锡派人在青城下面的每个村镇都安排了施粥的人,当然他还让每个村的村长审核,村里哪些人是真的没有粮食吃了才准备领粥喝的。
这样下来,管府里能用的人基本上都用上了,还真别说,尽管只是每日施粥而已,这粮仓的粮食也跟流水似的往外流去。
令尉迟锡没想到的是,这青城受灾的情况这么严重,每个村里吃不上饭的人家已经很多了。
由于吃不上饭,各个村里的人有的都饿的不成人形,实在是饿的很了,就用水来充饥,以至于许多的人身体都开始浮肿了。
没有饭吃,身体营养跟不上,还导致很多人抵抗力下降,恐怕这些人再不吃饭,饿死的必定不少哇。
粮食一日一日的从尉迟锡的手里流了出去,很快的粮仓的粮食就不太多了,不过这也是一个月以后的事儿了。
知府大人虽然担心,可还是偷偷摸摸的把弄到自己荷包里的粮食退回到了粮仓里。
至于他上头的那些人贪墨的那些粮食,他可没那么好,帮他们补上,他只要把自己的补上就得了。
加上知府补回去的粮食,这仓库里的粮食还是不多了,尉迟锡忙碌了一个月,别无他法,他只能写了信会帝都,找他的小媳妇儿帮忙。
顺便他还偷偷的写了本折子让人捎回去,把青城的情况跟皇帝陛下说的一清二楚的。L
☆、第一百九十八章 皇帝陛下的震怒
尉迟锡写完信,每日依然很忙碌。
他写的信和奏折什么的,赫连香和皇帝陛下都分别收到了,赫连香自然是要全力的帮助尉迟锡的。
好在赫连香早就开始囤粮食了,也不至于让她想帮尉迟锡而没有名头,她总不能自己没买粮食,就这么大咧咧的拿出粮食来吧。
赫连香将送粮的事情都一一安排妥当了,才安下心来。这时候,宝宝和贝贝走路也稳当了,惜香园的事情也被安排的有条不紊的。
赫连香决定带着两个小的一起去青城看看尉迟锡,有她在身边,尉迟锡办事儿肯定能更加有效率。
毕竟这粮食她都随身带着,他要是需要,还不是秒秒钟的事儿啊,也不至于还得这么大老远的运过去不是,就算不是真的运过去,那也得假装运过去呀。
惜香园营业这么久,赫连香真真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她修建惜香园的本金都被她给挣回来了,并且还要多的多。
另赫连香意外的是,这帝都的人真是有钱呀,别的地方的人都是受灾受难的,他们却还能挥金如土。
看来这大历朝这么多年来的积淀也不是白白积淀的。
话说,这些人之所以还能够挥金如土,是因为他们自信自己家里的粮食和银钱足够他们度过几个这样的灾荒之年。
所以他们心里不慌啊,就算别人吃不上饭,他们这些有底蕴的家族是不可能吃不上饭的。
想想他们的田庄有多少,每年除了自己吃,卖出去不少,留下的也不少的说。他们这些大家族,可是对灾荒什么的早就做好了准备。
并且这些准备皇帝陛下也知道,可是他也不能拿这些人如何的,就因为这些世家大族这么强悍,皇帝陛下才会忌惮他们呐。
话说,要是皇帝陛下知道赫连香空间里的粮食都足够她养好多的军队了,不知道皇帝陛下会不会更忌惮尉迟锡一家的说。
赫连香打点好一切。便悄悄的带着两小儿往青城而去了。
皇帝陛下看了尉迟锡的折子。震怒非常,一个人在大殿里发火来着,身边的公公什么的吓的大气都不敢出。
皇帝陛下一向自负圣明。国家还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没想到就这么一个灾荒,就让他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
想一想。这样一个圣明的皇帝陛下如何能不恼怒呢?这些蛀虫,皇帝陛下一定要将他们除去。
皇帝陛下发完火。就偷偷的下了一道圣旨,并附了一把宝剑,让人偷偷给尉迟锡送了去。
此时,尉迟锡还在青城这边儿忙着呢。这几天粮食越来越不够了,赫连香和皇帝陛下却都还没送粮食来,他忧虑着呢。
他就担心这些粮食发完了怎么办?难道粮食不到就让这些人就这么饿着么?
话说。此时的青城已经算比较好的了,虽然也死了几个人。但都不是饿死的,不过也可以说是饿死的。
因为之前饿的久了,尽管后来派了粥,可一些年纪大的人撑不住,最终还是死了。
至于安葬什么的,尉迟锡都派了人去给他们帮忙,一时间,尉迟锡在老百姓的心里可以说是神明也不为过。
别的城市,洪涝灾害也挺严重的,就因为那里的知府或者派去的人怕担责任,一直没有放粮,所以饿死的人更多。
在有了青城这个先例之后,许多的城市倒是也开始放粮了,他们也有样学样,只是施粥,没有直接给老百姓粮食。
但别的城市没有学到的是,尉迟锡每放一袋粮食还登记了的,所以到底出去了多少粮食,他都门儿清。
他们更没有学到的是,尉迟锡让老百姓监督熬粥的人,所以这些粥都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