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将军锦绣妻》第399章


既然是何夫人的嫡亲表妹,又在这徐家府邸里和她相互扶持多年,她过世时本该用往生咒,又为何要用驱鬼符啊?若说你是为了驱那个姚氏的鬼魂,这也说不通,因为处死姚氏是父亲的命令,不是你!姚氏要索命也该找杀她的人,不该来找你!”
徐太后说着,声色中竟带了些许颤抖。
“哀家一直以为,你是这世上为数不多的真心待哀家的人。哀家的生母早逝,这么多年了,哀家一直将你当做恩人,甚至是当做母亲……可当年的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啊?哀家从没有怀疑过母亲的死因,也从没怀疑过你,因为所有人都在说,何夫人和姚夫人都是老国公的宠妾,争宠多年,最后两败俱伤……都在说,你身为正妻不得宠,与何夫人是表姐妹,在府邸里相互扶持着……”
徐太后絮絮叨叨地念着。
她位高权重,很少会说出这么多话;但这个时候,她并不是说给李氏听,似乎只是说给自己听。
“我一直觉着啊,这深宫里再难再苦,你们是我娘家人,总是我在世上最后的仪仗。可到头来想想,这世上,哪里还有我的亲人呢?你们啊,也没有将我当做亲人吧。”徐太后说着落了泪。
边上的女官们跪了一地,李氏和国公爷等人都吓傻了。
徐太后无声地流着泪。
她心中充斥的,不是对亡母的悲痛,而是对自己的悲悯。
她在宫里活了大半辈子了,什么苦都吃过。但她这一次觉着,她这辈子真是不值啊。
众叛亲离,不过如此。她为谁活着呢?出嫁前,父亲忽视她,生母早逝,兄妹不和,家宅不宁。出嫁后,丈夫不喜欢她,儿子提防她,儿媳妇和她成了敌人。
可真没意思啊。
徐太后正伤心地满脸泪痕,瘫软在地上的李氏突地爆发出一声喑哑的嘶喊。
“太后娘娘,不是这样的!这个和尚……啊不,道士!他是个江湖骗子,他的话你不能信!太后娘娘您要明察秋毫啊,臣妇绝没有谋害过何夫人,也没有求购过什么驱鬼符!这一屋子的符纸是被人替换的,这个老道士更是被人收买的!就凭着一个骗子的一面之词,凭着这一屋子的符纸就能指正了四十五年前的案子?刑部都不能这么判!这是有人要害臣妇,要挑拨臣妇和娘娘的母女情分!娘娘不能被奸人蒙蔽了!”
或许是身为皇族郡主与生俱来的高贵血统,在紧要关头,老迈的李氏竟口齿清晰地喊出了这一番话。
李氏知道她面临的是什么。
她也知道,徐太后不是她的女儿,而是一个随时能拿走她生命的主子!
徐太后轻轻叹一口气。
“太夫人。”她目色冷凝:“这个老道士,他说的都是真的,因为哀家已经把他的生平经历,还有他的祖宗和后代们全部查过了。这事儿到底时隔久远,太夫人年纪大了脑子糊涂,怕是早就忘了自己有没有买过驱鬼符吧?只是,今日哀家是瞧见的,太夫人在那间屋子里贴满了符纸,想必每一年的中秋节,太夫人都会这样做吧?”
李氏又急又惊又恐,哆嗦道:“不,不对……就算,就算他说的都是真的!臣妇的确不记得当年事了,毕竟都四十五年过去了……但是,今日之事是有人陷害臣妇啊!臣妇没有做,臣妇冤枉……”
第六十六章 母女情分,到此为止 
“太后娘娘,母亲她是冤枉的!”国公爷也膝行上前,辩解道:“太后娘娘且容微臣说句话。我们晋国公府家大业大地,私底下结怨颇多!您,您怎么能凭着几样符纸和一个江湖骗子就定了母亲的罪过呢!”
徐太后定定地看着他。
“二弟说的有理啊。”太后道:“哀家没有办法给太夫人定罪,一个老道士和几样符纸,又能说明什么?可是,咱们自幼活在这高墙红瓦里头,想必二弟也很清楚无风不起浪这个道理吧?”
无风不起浪……
国公爷额头上渗出了冷汗。他记得这句话,因为有另一个人很喜欢这样说,那个人是先帝。
徐太后跟随先帝多年,也学会了这句话。
国公爷对这句话深恶痛绝!拥有天下的帝王能轻而易举地说出这句话,只凭着一丁点的凭据,就怀疑臣子有某种罪行……很多臣子不是因罪而死,而是死于皇帝的疑心!
无风不起浪,是说若是你行的端坐的正,又如何会有小鬼敲门?既然有了浪,那就说明你这个人不干净。
每一次国公爷听到这句话,都会吓得两股战战,他知道自己的劫难又来了;这一次也不例外。
“太后娘娘啊,您,您不能这样!您要顾念血缘情分啊!”国公爷老泪纵横道:“您的生母是咱们母亲的亲表姐,若她在世,怕是也不会愿意看到您问罪母亲啊!”
徐太后的嘴唇紧紧地抿着。
她从未对李氏动过手,但现在……
她其实一直在怀疑。这么多年了,她位高权重又手眼通天,不是没有得到过一些小道消息——什么李氏与何夫人也曾争过宠之类的话。
但她因坚信何夫人是被姚氏害死,故而从未怀疑过什么。
现在想想……
当年何夫人溺死时,老国公在外征战,旁的少爷、小姐、姨娘们那一日恰巧去了京城里盛行的茶花会,留在府中的人很少。而恰巧姚夫人和李氏都在府中。
姚夫人被怀疑谋杀了何夫人,遂被处死;那李氏呢?她难道没有可能?
她只知道姚夫人一直与何夫人作对,但……难道李氏就不曾嫉妒过何夫人吗。
徐太后开始后悔,她没有在刚刚成为皇后的那一年,命人好好地查一查当年事。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蛛丝马迹都没有了。
偏偏这些旧账再一次被翻出来了,而且是被安定侯府的人无意间提起的。
安定侯府的人提起徐家高价求购灵符之事,徐太后一时生了气,想要查一查晋国公府到底在这些鬼神之事上洒了多少钱。可没想到这一查,竟查出陈年旧案。
“老太君求购的当真是驱鬼符,是因她多年前害死的一个姓何的妾室,此后时常噩梦连连睡不安稳。老太君信佛,一心以为是那姓何的妾室在索命,故而这么多年了,年年都要驱鬼。”这就是她手底下的心腹们打听出来的消息。
徐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念头可不是怀疑李氏。
相反,她怀疑的是安定侯府!
她想,这一定是安定侯府设计构陷李氏、目的就是挑拨她们母女。但徐太后这个人,她不相信安定侯府是一回事,实则她连晋国公府都不信,她只相信自己的耳目。
她很快遣了更多的人暗中去查,她要亲手翻开这桩案子。
可查出来的结果却令她不敢相信。
安定侯府的人没说谎。那个老和尚、现在是老道士了,当真被她给找到了。
这个既当过和尚又当过道士的老骗子,这么大年纪了竟还活着。徐太后把他全家都捆进宫,又查他八辈祖宗,查到了他一辈子的人生,确定他当真给晋国公府卖过驱鬼符。
徐太后这会儿不得不怀疑李氏。
再进了晋国公府、亲眼瞧见了满屋子的驱鬼符后,徐太后再也忍不住了。
“人心隔肚皮啊,哀家毕竟不是太夫人亲生。”徐太后叹着气道。
李氏哭得如一滩烂泥,国公爷跟着软在地上。
“也罢,也罢。”徐太后站了起来,挥手道:“哀家要回宫了。”
“太后娘娘!”李氏和国公爷一同哭叫起来。李氏拼命地爬起来,扯着嗓子喊冤枉。
“太夫人应该庆幸这件事情还没查清。”太后冷声道:“若是哀家能笃定当年那件事和太夫人是有牵连的,那这会儿不光是太夫人,整个晋国公府也都不会再存在了。哀家虽怀疑你,可惜没有更多的证据,这事儿就到此为止。”
说罢,徐太后提步向前,扔下了最后一句话:“日后,你们好自为之。”
说罢传了轿辇前来。
李氏和国公爷两人都傻了。
好自为之……
太后的意思他们明白了。这件事没完啊!太后的疑心已经种下了,李氏和太后再也不能做母女了!
太后娘娘是君主。君主若是有了疑心,除非臣子自证清白,否则都是没辙的。
不需要铁证,不需要定罪,只需要这么一点儿疑心……就足够割裂徐太后和李氏的情分。
国公爷只觉浑身无力。
母亲是冤枉的,他能够肯定……当年的事他不曾亲眼见证,没有资格评判;但今日的事,那一屋子的灵符一定是有人陷害,他是亲眼看着母亲命人把平安符挂在了大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