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南山下》第195章


这两百斤麦种不算多,只能种三四亩地,却已经让他全家感恩戴德了。
回来,孙武细细说了在李家的见闻。
航哥儿娘,再嫁的这家姓张,男人排行第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已经成家出嫁。
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住一个大院子里,原本张三结婚的房就是东厢房两间。头个媳妇死后,张三守了三年才重新找的人。
所以比航哥儿娘大两岁,今年刚刚二十一岁。张三爹娘还算正常,不算好也不算坏。张三原本娶媳妇,就是二婚,他们也没指望新媳妇能有多少嫁妆。
自己家花出去的二两银子能带回来就不错了,没想到,新媳妇进门,带进来的是二十亩良田,一头壮实的青牛,好有二千贯压箱子钱。
这是嫁妆,老头老太太不能伸手拿媳妇的嫁妆养活全家。
可带着这么多嫁妆嫁过来的媳妇,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是好。不动媳妇的嫁妆,那田地帮不帮着种,帮忙粮食要不要带着分。
分,那是老三家的嫁妆。不分,另外三个儿子肯定有意见。
不帮着种,也不行。没分家,老三两口子去忙自己二十亩地去了,吃还吃的公众的粮食。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又不愿意了。
思来想去,最后老两口决定分家。
南山镇因为黄家是娶了新媳妇就分家,日子越过越好,大家也不在这么拘泥于父母在不分家的想法。
分了家,儿子儿媳妇做事都有劲。不分家,你多做了她少做了还容易吵架。碰见那种不讲理的,饭桌上多夹一块腌菜疙瘩都能吵一架。
张家老两口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分家。
大儿子住老屋,二儿子三儿子小儿子都分出去。自己有钱自己去村里分的宅基地盖房,没钱就在原来地方继续住着。
第190章 新媳妇进门
张三家的嫁过来正好赶上秋收,新媳妇没两天就挽起衣袖下了地。
今年,不但张家自己家地要忙,还有陪嫁的二十亩地,等人家收获过后就要交给他们种麦子了。
这二十亩地,是黄豆和赵大山知道航哥儿娘,也就是现在的张三家的,定下的人家是哪家才开始寻摸着买的。
买地不是那么容易的,古代人把地看的比性命还重要。
恰好,那边有个地主,家里在那边有几百亩地。赵大山放出要买地的讯息,知道只是买二十亩地他主动找上门。
二十亩,他还是舍得的,能和黄家赵家搭上关系,这才是关键。
二十亩地买的轻而易举,只等秋收过后就可以交到张三两口子手里。
张三和媳妇趁着下地回来的空隙,两口子跑去仔仔细细看了地。跟着去的还有张老汉,他也想看看地在哪,怎么样。
这二十亩地靠近张家不算远,地主既然想搭上赵家,卖给他们的地自然不是差的。二十亩都是良田,灌溉也方便,是真正的好地。
张老汉看的很满意,这二十亩地要是自己的多好,三个儿子就可以分分了。可惜,是老三家的嫁妆。
听说,老三家的前面一个男人跟黄港码头的那个赵家是堂兄弟。老三家生的个儿子还在他家养着,这情分自然非比寻常。
老婆子眼皮子浅,想着要么不分家,用老三家的二十亩地,再加上家里的几亩地养活一大家子多好。
好是好,可老三家的肯定不愿意。要是闹起来,大家都不好看。
张老汉从媳妇进门就开始寻思,一直到秋收秋种结束,都没寻思好。
分家是要分的,怎么分,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好在四个儿子加上四个媳妇都没多说,多出来的二十亩地一起帮忙种了。也是家里有了牛,才忙活的这么快,这大畜牲别说张家,就是整个村子也没有一家有牛的。
自从三媳妇进门,张老汉天天早起,去割最嫩的青草给牛喂饱了才忙活自己。
几个儿子,谁都不许碰,天天都是他看着。舍不得牛放在外面,特意在东厢又搭了一间牛棚四周遮得严严实实的,晚上还熏了艾草。
用张老婆子的话说,张老汉恨不得跟牛同吃同住才好。
犁地的时候那叫一个快,这犁也是三媳妇掏钱去镇上定的,一天十来亩地下来,轻轻松松。可张老汉舍不得下死力用它,都是犁半天地,让它歇半天。
它犁出来的半天地,就够全家忙活一天了。全家连孩子都上阵,帮忙收帮忙种,牛就放在田埂附近吃草喝水。
秋收多少户人家过来帮忙,都想秋种能使使他家牛。可张老汉家地少,三媳妇的地等秋收后才能到手。还没等几家伸手,他家都收拾的差不多了。
想帮忙的没帮上的人家就懊恼的不得了。
秋种的时候,看张家只用了三四天,二十多亩地就种完了。大家都忍不住上门,想请张老汉带着牛去他们家帮一天忙。
最后,张家全家商量了一晚上,主要亲戚家,一家帮忙种半天。兄弟四个和张老汉轮流带牛去,只种半天,下午天热,一定要把牛赶回来休息。
就这样,一头牛在一个村子转悠了大半个月,秋种就结束了。
张家全家该商量着怎么分家了。
张老汉刚开口说分家,至于怎么分,兄弟几个商量着来,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三家都面面相觑,他们不想分家。也许以前想过,现在多了老三家二十亩地,全家温饱起码没问题了。真分了,大家只能看老三全家吃肉,他们只能闻味了。
几个儿媳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开口说话。老三媳妇刚进门一个月,做事不惜力,平时不多言,还摸不清性格呢。
看大家都不说话,老三媳妇先说话了:“爹,娘,哥哥嫂子们,爹说分家,是因为我嫁过来带的嫁妆,二十亩地一头牛。咱家日子在这里摆着呢,我也不不会说话,说错了大家别怪,家暂时不分了……”
听到老三家的说家暂时不分了,全家人包括张老汉老夫妻都松了一口气,全家一声不吭,继续听老三媳妇说话。
“我刚嫁进来,我和老三啥也不会,地和牛还得爹娘看着。等三年,三年后我们再分家。这三年内,种得收的都是大家的,也别分你的我的。余下银钱我们家就买地,买不到地开荒也行。不是有牛吗,三年开的地养养也不会太差。你们说,行吗?”
行啊,当然行。
三年有牛有地,全家日子就能缓过来了。老三家说的啥都不会,不过是说的好听,让大家面子上好看。不管是老三还是老三媳妇下地就是一把好手。
这话一说,全家人都喜笑颜开。
晚上,躺在床上,张老三忍不住感叹:“你当时和我商量说在家待三年,我还不咋愿意。还是你对,你没看爹娘哥嫂,进进出出,看见我都要比平时多笑几次。”
“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计较那么多干嘛。我们天天吃香喝辣的,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你就能吃的下喝得下?不如大家绑在一起多辛苦三年,三年后,大家日子都好点了,我们再分开,也不让别人说我们没良心不是。”
老三媳妇低着头整理着衣服,又看看老三说道:“我箱底那两千贯钱寻思着交一半给爹娘,留一半我们自己用。还有六块衣料,给你做一身秋装一身冬衣,我就不做了。再给爹娘各做一身,剩下的留着以后用,就不给兄弟嫂子他们了。”
“那不成。”张老三一骨碌爬了起来,老三媳妇以为他嫌弃给少了,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张老三张嘴说道:
“给爹娘最多二百贯,家里买犁不是用的你钱,虽然以后还是我们的东西,但是也是你钱买的不是。我们以后还要过日子,分家还得盖房,你的钱你自己留着,以后想吃个零嘴也得有钱不是。
给爹娘布料就行,做不做是他们的事情,我就做一身冬衣,秋天不冷,糊糊也能过,你再做身冬衣穿穿,我瞅着那布料不孬。”
看着面前的男子,老三媳妇微微一笑:“好,都听你的。”
第191章 去黄港蹭饭
进入九月,黄豆的肚子渐渐显露出怀了。
早上,吃早饭的时候,突然觉得肚子一动,她连忙挺直身子,一动不敢动。
“怎么了?”赵大山放下筷子忙看向她。
“他动了。”黄豆手放在肚子上说道。
“真的。”赵大山连忙凑了过来,伸手去摸:“怎么不动了?”
航哥儿也放下饭碗,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三妈。
“不动了。”黄豆又拿起筷子吃起饭来。
赵大山看了一眼又一眼,不死心的又伸手摸了摸,还是没动,才伸手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