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闺玉记》第204章


无瑕从吴家回来,去了一趟陆子渊的院子,她没有想到谢远来了,谢远对她的态度一下子改了许多,立即请进为她倒茶,看见翠儿,二人高兴得如很久没见的朋友。
是了,他们本就是朋友,无瑕不由得欢快的勾勾唇。
“未想到你能来?”
无瑕笑着问他何时来了京城,他道一月前。
”是因为子灵的事?“
谢远手一顿,也不相瞒,点了点头。
”我正要问子渊,你们是怎么查到子灵之死的蹊跷?“
谢远在她面前坐下,看了二人一眼,长叹一声,将始未简述了一番。
“原来如此。”无瑕不住的点头。
“我早就说过陆姑娘的事不管小姐的事,也不管玉老爷的事。”
谢远有些不好意思,“大小姐,以前是我不对,我不该把这事归于你的身上,我还以为”
“以前的事都别说了。”子灵的事得以真相大白也让无瑕无比欣慰,“我没有怪过你们。”言毕,四下看了看,“子渊什么时侯回来?”
谢远看看天色,“快了,只是近日子渊心情不是很好。”言毕抬头看了无瑕一眼。
“发生了什么事吗?”
谢远欲言又止,“其实,当初子渊也误解了大小姐,因为子灵的事,子渊错过了大小姐”谢远的声音越来越小,无瑕倒也听明白了,怔了怔,翠儿听了却不愿意了,提高的声音,“谢远你这话什么意思?”
无瑕无奈的笑了笑,”都过去了“
”那么,如果我是说如果“谢远像是鼓起了勇气,不理翠儿横眉瞪眼,”子灵没有遇害,没有发生这件事,或是子渊不曾怪过大小姐,大小姐会与选择与子渊在一起吗?“
这个问题让无瑕怔住。
”谢远!”
突闻陆子渊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原是他刚进门便听到了这句话,立即打断了谢远。
谢远赶紧噤声,无瑕也回过神来,朝子渊看去。
他站在门口,冬日的阳光本该温暖,但无瑕看着沐浴在阳光中的他,却不由得感到一阵寒冷。
她这是怎么了?或是他怎么了?
子渊进了屋,谢远赶紧起身拉起翠儿,“翠儿,咱们外面说说话。”
“我不去。”翠儿还在生气,又岂能让小姐单独与陆子渊在一起。
“你去吧。”无瑕淡淡道,“我有话与子渊说。”
翠儿哦了一声,“那,奴就在院子里。”
翠儿随谢远出了屋。
子渊见他们的背景有些讽刺的哼了一声。
无瑕解释道,“你别怪翠儿。”
“我明白。”陆子渊为自己倒了茶,“你毕竟是嫁人了。”他的声音很平淡,“是该避嫌,否则让武安侯知道了”陆了渊没有说完,目光一闪而过的阴沉。
“我代石坚向你道歉。”
无瑕赶紧说道,“玉牌的事,他做得不对。”
想起这事,无瑕也是恼怒,石坚未免太过‘霸道’了些。
陆子渊轻笑,“你来就是与我说这个?”
无瑕道,“子灵的事真相大白,过了年我想回苏州祭拜她,只是来告知你一声。”
陆子渊倒没有想到,“你要去祭拜子灵?”
无瑕尴尬一笑,”是,这么久了,我一直没有去她坟前上柱香。“
言毕,沉默,子渊也没说话,陷入深深的思念当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幽幽说道,”谢谢,我代子灵谢谢你。“
这到是真心实意,子渊抬起头看着无瑕,一时又想到谢远刚才的话,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那么他与她如今会怎样?
她又是否知道,当初他离开玉家,要到京城来的真正目的,是为给自己挣一个前程,是为了让她有好日子过。
子灵是支持他的,他宁可舍下行动不便的妹妹,为了他,为了他们的将来。
后来,他还是来了京城,却不是当初的初衷。
他也真算糊涂,如果他听了她的话,子灵的事另有蹊跷,他相信她,她曾经拿出那枚铁珠给他看过,可他为什么不信?
当知道了真相,当开始怀疑一切,他有多么的恨自己,他究竟错过了什么?他还与杀妹妹的仇人共谋,陆子渊紧紧握着手里的杯子,似乎要将无边的悔,恨,怒,怨灭杀待尽。
“子渊,你怎么了?“无瑕发现他的不妥。
子渊这才回过神来,”我没事。“他放开了茶杯,轻轻喝了一口茶。
子渊的神情无瑕也起了疑,站起身来道,“那么,我便告辞了。”
陆子渊点了点头,并没有起身相送,待无瑕走到门口,子渊又唤住她,“无瑕"他说,”适才谢远的话,你要怎么回答?“
无瑕站了片刻,”我不知道,没有发生过的事,谁知道呢。“
”如果呢?“陆子渊这时又像个固执的孩子,他还是站起了身,就站在无瑕的身后,”那年上己节,你一直没有给我答案。“
无瑕思绪远游,想到那年花灯,他约她相见,他给她说了很多话,他一路悄悄送她回家,他站在玉宅的墙门下,笑着看她。
他的笑容,此刻还记得,那么灿烂,那么温和。
是了,如果没有那件事,她会如何?
那时,她还当他是前世给她最后温暖的那一沫阳光,如果,如果
无瑕闭了闭眼,忽尔目光清澈无比。
”我一直当你是朋友,是最好最好的朋友。“
言毕不再回头,从容的大步离去。
留下子渊还站在原地,呆呆的,傻傻的,但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子渊,你是在笑,还是在哭。“
谢远站在门口见子渊神色,不由得大为诧异,他明明在笑,为何眼角却挂着泪水。
无瑕回到清风院,还有些神色恍然,心情五味杂陈,直到看到石坚坐在窗下看书。
也有一道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与陆子渊的不同,她看到了温暖。
她突然奔了过去,扑进了他的怀里。
正文 第231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除夕,皇宫设大宴,朝廷驻虫己除,大快人心,百官从未感到的轻松,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自然是武安侯。
“武安侯立一大功,怕是年后要进内阁了。”
“那是自然,明之杭伏法,张德政被贬,内阁需重组只能靠武安侯。”
“王大人,以后要靠大人多提拔提拔。”
那位被称为王大人的官员,一脸笑容,就因被武安侯点名审过刘景的案子,一时间也是风头正盛,被看着是武安侯的心腹,一个从五品官,顿时就门庭若闹。
”那里,那里,都是为朝廷办事,好说,好说。”王大人也是一脸得意,”咦,小李大人来了。“
众人又朝李安而去。
因工匠闹事一事,当时京兆尹李大人被刘景撒了职,但其子李安的职位仍在,他是武安侯妹夫,才是真正的红人呢。
他所到之处,竟是一片问侯声,身边的石敏,那真是感到无比的荣耀,石敏也被一群贵妇围绕着,对她皆是赞美之词。
夫妻二人笑着左右应酬。
”老李大人的身体可好?“
”多谢挂念,尚可。“李安本就性子温和,凡人相问,皆认真回答,这更引来众臣的称赞。
”我刚得一棵上好人参,明日就送到贵府,让老李大人好生养着身体,他可是朝廷的栋梁呀。“
”适好我今日得友人赠送一包西洋参,来自邻国,明日亲自送到贵府。”
“听闻小李大人喜书法,我寻得一份王羲之真迹,明日送到府上,小李大人帮着见赏见赏。”
李安一一谢过。
与之同时,中宗还在御书房,向陆子渊请教玉石之事。
新太监总管看了看时辰,笑着提醒道,“皇上,时侯不早了,该去接太后娘娘赴宴了,群臣都等着呢。“
”让他们都等着,没眼色的东西。“中宗呵斥道,总管一怔,赶紧退下,不敢言语,不时的抬起头瞟了中宗一眼。
中宗倒不是真的生气,而是对玉石入了迷,正在兴致上,不容人打扰。
”这块玉石可制作一对如意,乃上品。“陆子渊道。
”嗯。“中宗点点头,”不错,太后生辰将至,朕正愁着送何礼正好,此事,就交与你去办吧。“
”是。“陆子渊领旨。
”不过,如意是否太普通了?“
陆子渊笑了笑,“臣制作的如意定不会普通,请皇上放心。“
听陆子渊这么一说,中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