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琐闼》第77章


皇帝看了他一眼,不由地想起他小时候的模样来,这孩子似乎从小便寡言少语,倒是一点也不像他那母妃,他母妃原是草原上吹着狂风骑着战马长大的,空长了一个淑女佳人的壳子,里头的性子却是素来野惯了的,历来是直来直往想说什么便是什么。
这孩子跟他母妃是两个性子,一点也不相像,他这是像谁呢?皇帝微微地皱起眉头,这孩子倒是……很像自己,越来越像。
皇帝心中苦笑,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感觉呢?
想头几年自己年轻的时候,最钟爱的儿子是长子洺儿,洺儿是自己三十岁上头才得的,虽说在洺儿前头有三个孩子,两个皇子一个公主却都早夭了,洺儿是自己头一个健健康康长大的儿子,因着这一番曲折,自己在洺儿身上寄托的希望自然不言而喻,加上这孩子向来说话讨喜又是极聪明伶俐的,自然得了自己不少宠爱。
等上了点岁数,自己又更偏爱年幼些的孩子,那些皇子公主们那肥嘟嘟的脸颊,藕节子似的手臂仿佛都能让自己顿时年轻十几岁,譬如清儿,从幼儿时候的牙牙学语一直到初学骑射,哪一件哪一桩没有自己的心血?
可是溶儿呢?这个孩子排在一众皇子公主中间,上头有兄长,下面有幼弟,他那母妃又去得早,因此这孩子虽是皇子,可却没让他十分放在心上。
想起他那母妃,便让皇帝心里头颇有些不自在。
那年姜妃撒手西去,皇帝虽然下了诏,对宫内宫外都称姜妃是病逝的,可他心头却跟明镜儿似的,姜妃的病多少有自己折腾自己白白送了命的意思。在后宫这些个妃嫔里头,姜妃虽然算不得是他心尖尖上的人,可想当初进宫之时,也是与他山盟海誓郎情妾意的,旁人有的恩宠,他给了她,旁人没有的恩宠,他也俱是给了她的。可是没想到,她从小生在草原长在草原,那些京中高门闺秀淑女们奉若至理名言的妇德妇言,她却并不以为意,一心只想要他的心他的人。
他乃天子,前朝后宫,哪一处并不是关节要害,牵扯制衡?皇帝现下想起姜妃来,也不由地皱一皱眉头,她一直是这般的不懂事,这般的荒唐,人人都道她恃宠而骄,他却一直顾念着她,可是她尚且不知满足。开始的时候,自己还放下身段去哄一哄,日子久了心便渐渐淡了下来。她竟然还摆脸色给自己看,自己到了她的宫门口,她竟敢命人直接把大门给关了!他勃然大怒,顺理成章的禁了她的足,而从那一次禁足之后,她便郁郁寡欢起来,一直郁郁寡欢,明晓山上的那惊鸿一瞥,那般少女的明艳颜色在后宫之中渐渐地暗淡下去,仿佛是混杂着宫墙上头的蒙了灰的陈年苍苔一般,变得灰败不堪。
皇帝嘴巴上不说什么,可心底到底是有些愧疚。存了这一番心思,因此上去她的宫中越发地少,从日日相见到一个月两三次再慢慢地变作两三个月一次,最后一次见她是在什么时候?是她病重后的某一日罢?
那时候刚入宫的静嫔正伏在他的胸上,给他讲笑话呢,静嫔年芳二八,正是最喜欢笑的年纪,她给他讲着笑话,他也没有觉得特别有意思然后却很喜欢看她的笑,那静嫔讲着讲着没把皇帝逗笑,自己倒是笑得直是前俯后仰,她发鬓上斜斜插着的一支凤点头,凤嘴下头衔着硕大的虾子红玛瑙垂珠,一头珠翠花枝乱颤,鸾钗明珰,红香腻雪,甚是动人。
说笑间却听太监来禀,说是三皇子郑溶求见,那个时候,郑溶不过九岁罢?那孩子的那眼角眉梢很有些像他母亲,从小便是寡言少语,仿佛那一双眼睛把这世情,把他的那一点点不可说的愧疚看了个透亮,许是因着姜妃的缘故,他对这个儿子素日间也不由地平添了几分严厉。
三皇子进得静嫔的寝宫,端端正正地跪下来叩了一个头道:“儿子给父皇请安,给静嫔娘娘请安。儿子母妃病重,儿子斗胆请父皇移驾母妃宫中一叙,以慰母妃思念之苦。”
他尚没有开口说话,却听一旁的静嫔噗嗤一笑,少女的笑声如同山涧清泉一般清脆动人:“姜妃娘娘病了,三殿下还不紧着派人去太医院请个太医给娘娘瞧瞧?怎么急匆匆地跑到我这宫里头来呢?皇上又不会瞧病,可别一来二去地把姜妃娘娘的病耽误了呀!再说了,娘娘既是病了,若是请了皇上过去,一堆人呼啦啦的再跟着过去,反倒是扰了娘娘清修养病,反倒不好了!”
三皇子郑溶并未曾理会那静嫔,只微微将头埋了一埋,在底下道:“静嫔娘娘说的是,儿子来这里之前,母妃已是对儿子说过了,说是养病还是要清净些才好。只是儿子私心里头想着,母妃那里已是清净了两年了,即便是扰一扰,也是无妨的。”
他在底下又叩了一个头道,“父皇之忧是天下太平,儿子年幼,不能替父皇分忧;母妃之忧是父皇安康,儿子无能,不能请得父皇移驾母妃榻前,让母妃再亲眼见一见父皇龙体安康。儿子既然无能,唯有祷告父皇龙体常康健以全母妃心愿。”说罢又叩了一个头,站起身来便要告退而去。
皇帝心中些微有些不快,不知是为着姜妃的病还是为着那静嫔的口无遮拦,或许是因为儿子年纪如此幼小,却能说出如此平静却针针见血的话。他突然觉得静嫔身上的香气甜腻得有些过了头,站起身来道:“朕同你去看看你母妃。”
郑溶脸上却无半点惊喜之态,再端端正正地叩了一个头道:“儿子替母妃谢恩。”
在记忆之中,自己从未曾将溶儿放在膝盖上,未曾手把手地教他写字读书,未曾与他同骑一马,未曾亲自指点他的骑射功夫,清儿那般的娇贵盛宠,这个儿子是从来没有过的。
自己一直以为,这个儿子不过是中庸之材,当个闲散王爷已是足矣。这是第一次他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
第二次,便是到了郑溶十六岁那年。
北疆不安,他站出来自请领兵,自己第一次见自己这个儿子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那神情之间的意气勃发,居然……居然和当年的自己一模一样。
再后来,郑溶在北疆果然立下一番功业,他在军中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三军之中与三皇子有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情谊的将领竟有半数之多。近十年间,三皇子在北疆立下战功赫赫,西梁诸国俱是秋毫不敢有犯,三皇子战神之名不胫而走,这天下足足安享了十年太平。
自己稳坐在那龙座之上,可儿子却离自己越来越远,帝王之道,权衡相制,五年之前自己派了洺儿将他替了回来,这样的分功之事,溶儿倒是并未曾拖延,也未曾听得什么怨言,只是收拾了行装,交接了公事,甚至比自己下诏定的日期提前了近一旬就回到了京城,掩起盔甲上的凌厉光芒,将那塞外的一身风霜俱敛在了华袍广袖之下,仿佛那十年的沙场征战不过是过眼云烟,竟然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做起来了挂名王爷。
小小年纪便能韬光养晦,如此沉稳有持。
自己心中渐渐地看重起这个儿子来,这些年来便不露声色地将六部上的事一点点地交到他的手中,每一次他都没有让自己失望。今年自己故意又派了他去江阳,朝廷上的党朋之交,江阳的那一潭浑水,自己在高高的龙座之上,焉能不清不楚?果然他一眼就看透江阳种种的盘根错节和那些绕来绕去的圈套,不出手则以一出手便极为果决,直接将那郑求立斩于帐下,先斩后奏,将郑求几十年的苦心经营连根拔起,再施以安抚民心之举,短短一两个月一并解决水患之灾,钱粮之缺,官场之乱,如此有张有弛恩威并重,自己收到五百里加急的奏折的时候,也不得不为这个儿子的铁腕谋略暗赞一声。
这些年,他冷眼看着郑溶在自己目光之中,在自己的刻意安排的种种历练之下,默默地磨砺成出将入相的千古君王之才。他本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才干,再加之外有母妃家一众从母兄弟俱在军中任职可相依持,内有挚友顾侧等人高居相位尽心为辅佐,下一个盛世必是指日可待。
没想到今日早晨,许美人服侍他更衣的时候却半含半透地提起一桩风流轶事来。说是现下街头巷尾都在盛传,三殿下新纳了美人,极尽宠爱之事,同吃同住不说,前阵子三殿下引了旧伤复发便是因着这如花似玉的美人。
那许美人本是二殿下郑洺暗中安排进宫的人,这一番说辞自然也是二殿下的授意。她见皇帝闲闲地听着她,神情和善,仿佛并不十分在意,于是胆子也渐渐地大了几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