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丽江山_华风》第132章


崔浩见他们二人这般小儿女神色,装作什么也没看见,暗中笑着摇头,大步离殿而去。
回到云庐,绮云想起刚才的话,心中婉柔辗转。静静的出了屋子,走到潭水边,见潭水清澈,水底滚圆的鹅卵石清晰可见,鱼儿在水中游着,煞是可爱。她便脱了鞋袜,坐在潭边方石上,赤着脚荡在潭水中,清凉怡人。不知名的花瓣随风纷纷洒落水中,顺流而下,映衬着她的足晕染出几抹粉色桃红,静美而又艳丽。
拓跋焘见她回来以后,一直默默无语,心思重重,也脱了鞋袜,挨了她坐在方石上,扶着她的肩膀,低声哄道:“好云儿,你不要生气了。我们还没有成婚,叫你娘子,有些唐突。虽是一时玩笑,但在我心里,我就是那样想的。”
绮云睨了他一眼,“得了便宜还卖乖,我也没有生气。佛狸,我是那样小气之人吗?”
拓跋焘见她没有生气,暗自松了一口气,戏谑道:“你不小气,那是谁把着我的胳膊,又是捏又是掐的?恐怕我的胳膊早就青一块紫一块了呢。”
绮云听了,急道:“我掐疼了你吗?让我好好看看。”说着,便要来挽起他的袖子察看一番。
拓跋焘侧身躲过,握了绮云的手,哈哈笑道:“云儿,我是骗你的。就你那点力气,给我挠痒还差不多。”
“就知道你皮糙肉厚的,刀枪不入。估摸箭簇射到你的身上,都要打弯了。”绮云抽了手,握成粉拳轻轻打在他的肩上。
“但如云儿所愿。以后,我拓跋焘上了战场,箭簇见了我都退避三尺。那我大魏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拓跋焘剑眉上挑,有些傲然地说道。
绮云戏谑道:“你是谁啊?是一只最英勇无敌,能征善战的狐狸。天下要能战胜你的,恐怕不多见。”
拓跋焘面上带着笑意,答道:“可是这只最英勇无敌,能征善战的狐狸,最最害怕的就是云儿你了。”
“你怕我做什么?”绮云扬手向潭水中丢了一颗小石子,看着水中的涟漪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
“我怕你难过,怕你伤心。”拓跋焘缓缓地一字一句地说道。
听他说得真挚诚恳,绮云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听他继续说道:“怕你被人欺负,怕你有一天再也不理我。和你在一起的时日越长,就怕得越多。对你喜欢越多,就怕得越发厉害。每日里让我朝思暮想,牵肠挂肚的就是云儿你。”
他平静地娓娓道来,仿佛在说着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眼底那抹难以言喻的深情,灼热了绮云的心。
听到这里,绮云再也撑不住,泪水汩汩地流下来,说不出完整的一句话,语带哽咽,“佛狸,你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你说是怕我难过,可眼下……偏要来惹我伤心。”
“好,我不说了。”拓跋焘忙轻抚她的背脊,低低安慰道:“云儿,你也不要再流泪了。你一流泪,我这里也会很难过。”说着指了指自己的心口,伸出手帮她轻轻拭擦了泪水。绮云听了,收了眼泪,静静地偎在他的怀里。
两人默坐良久,不用言语,柔情蜜意在两人间流转。
始光二年的春夏之际,拓跋焘率北魏大军,第二次征伐柔然汗国,以雪始光元年柔然进犯之仇。魏军分兵五路,同时进发。大军抵达漠南后,舍弃辎重,改由轻装骑兵,带上了十五天的军粮,追击几天几夜,度过大漠攻打柔然。
五路大军在不同地点同时作战,之前的部署计划周密。拓跋焘审时度势,指挥其进退有序,首尾呼应,配合得天衣无缝。作战时,拓跋焘不避箭矢,身先士卒。魏军见少年天子如此英勇,也争相效命,气势如虹。
绮云换上男装,跟着他一起上战场,目光和身形紧紧跟随着他。目睹他的豪情万丈,痴迷地捕捉他在战场上驰骋飞扬的英姿。
柔然各部没见过如此浩大的攻势,听闻拓跋焘的大名,十分惊恐,全都向北逃难。拓跋焘大获全胜,只可惜沙漠太广袤,无法一路追到底,未能擒住大檀。
第168章 五星吉兆
大军回到平城后,不久从统万传来消息,夏王赫连勃勃准备废黜太子赫连璝而改立幼子酒泉王赫连伦。赫连璝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率兵七万人北上进攻赫连伦。赫连伦率骑兵三万人迎击,双方在高平大战,赫连伦不敌兵败身死。
正乱作一团之时,太原王赫连昌率骑兵一万人袭击赫连璝的大军,斩杀赫连璝,收服了他的部众八万五千人,回到国都统万。赫连勃勃听闻,不仅没有责怪赫连昌,反而大喜,立赫连昌为太子。
西面夏国皇子之间内讧的消息传到平城,拓跋焘下诏书遍问朝中文武大臣,就魏军继续出击柔然,还是先攻打夏国,展开了廷议。
鲜卑贵族从上一次对柔然的战争中获益颇多,朝中重臣太尉长孙嵩、司徒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一致要求攻打柔然,他们说:“赫连氏土生土长,暂时还不足为患。不如先伐北方蠕蠕,如果能够追到他们,可以大获全胜;如果追不到,我们则到阴山作一次大狩猎,可以获取大批禽兽的毛皮骨角,用来充实军用物资。”
太常崔浩则认为,关中地区对魏国的战略意义,力主伐夏,进言道:“蠕蠕来的时候,象飞鸟一样霎时集结;去的时候,也象野兽一样霎时逃散。用大军追赶,一定不会追上,如果用轻兵突袭呢,又恐怕不足以消灭完。而赫连氏的国土不过千里,刑罚残暴,人神共愤,微臣觉得,还是应该先行讨伐夏国。”
另有一部分人,武京侯安原等人又有不同意见,请求先行讨伐辽东的北燕。
拓跋焘迟疑不定,廷议过后,他请崔浩入宫叙话。
拓跋焘语重心长地对崔浩说:“你富有才智,学识渊博,事奉过朕的祖父和父亲,忠心耿耿辅佐了三代君王,所以朕一向把你当作亲信近臣。你应该竭尽忠心,直言规劝,不要有什么隐瞒。朕虽有时不听你的劝告,但是最后还是深思你的话。所以,你对于廷议之事,有什么想法,尽管进言。”
崔浩恭谨地答道:“皇上既然犹豫不决,不如巡视边防。眼见为实,更有利于皇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微臣每夜关注星辰,若有预兆,第一时间禀报皇上。”
崔浩善于根据天象预告未来,常把生铜放在装有醋的容器中,夜间观天每每有所发现,立即用那块生铜在纸上写字,记录异象。
他观测天象,预判天下事,曾经精确地预言了后秦的灭亡,刘裕在关中的地盘会被赫连勃勃所夺,预言刘裕会篡权称帝等。拓跋嗣在他预言成真多次后,十分叹服,对他的意见更加重视,崔浩作为魏国第一汉臣的地位更加牢固。拓跋焘尚为皇太子之时,崔浩为右弼之首。
拓跋焘听后,决定巡视边防,部署好京城政务。离开平城之前,他特意下诏命令尚书省说:“朕不在京城之中,由崔太常主持政务。凡是军国大事,你们所不能决定的,都应该向崔浩请教,然后再付诸实施。”
于是,拓拔焘带着绮云,从云中向西视察,抵达五原,到阴山狩猎,又往东抵达和兜山。过了几个月,拓跋焘率众才返回平城。回到平城后,得知贺思凝生子,难产而死。
拓跋焘给出生的长子取名为拓跋晃,他抱着在襁褓中咿咿呀呀的婴孩,伤心地道:“我从云中巡视,从东到西,历经三月。可是朕自己的儿子出生,居然不能陪着思凝的身边。朕是不是很失败?”
窦太后慈爱地宽慰道:“佛狸,你巡视边境,并不是为了自己私利,而是为了军国大事。思凝虽然去了,她一定能体谅你的,你也不用过于自责。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会记住他的圣德,公而忘私是圣君所为。”
伤心之余,拓跋焘感佩贺思凝,追赠她为贵嫔,葬在魏国皇陵云中金陵。并亲自挑选乳母,抚养皇长子拓跋晃。
绮云见拓跋焘自思凝过世,心情郁抑,便下厨精心地做了几道南方菜。拓跋焘见了有了些胃口,端着饭碗大口吃了起来。她双手支着下巴,自己并不动筷,只是看着他吃,心情便觉得很好。
这些日子以来,他先是征伐柔然,又是出巡边境,日夜操劳政务。他的身体虽然健壮,却也有时略显疲惫,脸上有些黑瘦。
绮云心疼地为他布菜,宗爱前来禀报消息道:观象授时的钦天监,传来消息,崔司徒夜观星相,发现大吉之兆。拓跋焘听了,立刻弃了碗筷,也顾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