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朱颜[出版]》第59章


个宫女在姑娘的心中也没多少分量。”
“婕妤娘娘乃后宫之主,教训宫女,我一介庶民有什么权力插言?”
沈婕妤被她噎住,愣了半天才道:“算你识时务。静贵嫔的孩子刚掉了,你肚子里的皇上很看重,希望你能悉心保养,别步上静贵嫔的后尘。”
换言之,你是一定要对我的孩子下手的,对吗?
沈婕妤拂袖而去,清明的拳头在渐渐收紧,几乎将崭新的床单扯破。
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决不能再失去一个了。
虚空之中仿佛浮现那张清丽的容颜,她的心再次揪紧,立夏,你也希望这个孩子能平安出世吧。
“来人。”她大声道,“我要见皇上!”
“听说……你要见朕?”杨恪温柔地看着心爱的女人,唇角有了一丝笑容。清明冷漠地回望:“我会安心生下孩子,也会完成师父的心愿,助你一统江山。”
杨恪喜不自禁:“清明,你总算想通了。”
“但是,我有两个条件。”
“你说。”
“第一,既然要我留在后宫,我就不能这么无名无分地跟着你。”
“这个不难。”杨恪柔声说,“我原本打算攻下江南之后重新登基,到时再册你为皇后。既然你向朕开了口,朕就先封你为正三品淑仪。”
“我要比沈如吟位分高。”
杨恪有些为难:“朕知道今日婕妤处罚了你的宫女,但她父亲刚刚立了战功,朕不能轻易驳她脸面。何况你出逃一事,朕好不容易才以江王余党掳走你向朝臣作交代,若此时给你太高位份……”
清明从怀中取出一张纸:“这是‘乞活船’上机关的改进图,用这个总能换来一个从二品吧?”
杨恪愣住:“你这是何意?”
“既然是交易,就要做得彻底一些。”清明不带任何感情地说,“我的第二个条件,就是等你一统江山之后,永远不再见你。”
杨恪仿佛从山顶瞬间跌入谷底:“你说什么?”
“我知道你不会放我走,为了这个孩子,我也不会离开。但我不想再见到你这个沾满我亲人鲜血的帝王,到时我会封闭凝华宫门,只留一扇小门供侍从出入,无论宫内还是朝廷上的事,我连听都不会听!”
杨恪忽然掐住她的脖子,死死地盯着她。她知道,她刺伤了他,咫尺天涯比离开还要令他痛苦。
受伤的帝王大笑起来:“好,好。清明,你不愧是母后的弟子,你懂得如何才能更好地报复爱你的人!”
爱?帝王的爱,只会伤人伤己。
“我答应你!”杨恪面目狰狞,“但是,若你今后忍不住过问了宫里或朝廷上的事,你就必须重新回到我身边。”
“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我会等着。”他俯身吻了她,很深很深地一吻,像是要将她的灵魂吸进身体里,“在江山一统之前,你必须尽一个妻子的义务。”
清明闭上双眼,这个晚上,他们相拥而眠。
夜深人静之时,她侧脸望着枕边的少年,眼泪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她忽然明白品清临死前为何会让她不要爱上他,帝王的爱,是这世上最奢侈的东西,像太阳,将每一个最接近它的人灼伤。
可是,直到现在,她还是无法自拔地爱着他,爱得那么深,她很害怕,害怕被他拥抱久了,就要情不自禁地原谅他。
也许,她最不能原谅的,其实是自己罢。
第二天,她等来了封她为从二品昭仪的圣旨。
一开始文武百官对这道圣旨颇有微词,杨恪以“虎蹲炮”的试射结束了所有人的质疑。几天之后清明从尚衣局带走了饿得奄奄一息的云儿,沈婕妤虽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乞活船紧锣密鼓地建造、朝政的改革也大刀阔斧地进行,不知不觉两个多月过去,秋风席卷大地,南伐的时机终于来临。
“杜先生,朕要御驾亲征。”杨恪落下一颗黑子,豪气干云,杜九重轻摇折扇:“陛下曾受大辱,理当如此,只是希望陛下途中千万保重龙体。”
“放心吧,没除掉杨远山,朕绝不会死。杜先生,改革刚刚进行了一半,朕需要你留守京都。”
“臣自当遵旨。”
“朕要封一位监国,由你辅政,你看封谁好?”
杜九重笑道:“皇上心中不是早有人选了么?”
“杜先生也觉得她合适?”
“自然是合适的,只是皇上心中还有疑虑。臣斗胆进一言,陛下封监国的同时,再请一位王爷进京为摄政王,协理政务,但主事之权仍由监国掌控。”
杨恪闻言大笑:“杜先生果然乃神人也。”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即日御驾亲征,封瑶光昭仪为监国,主理朝廷政务,安平郡王为摄政王,即刻进京与文渊阁大学士杜九重一同协理朝政。钦此。瑶光娘娘磕头谢恩呐——”
清明山呼万岁,接过圣旨,林华满脸堆笑:“恭喜娘娘,如今娘娘可谓高枕无忧了。”
清明不置可否,命云儿取来银两酬谢:“林公公,这安平郡王是何人?”
“安平郡王是皇上的堂弟,名讳皓宇,年仅十六。郡王之父平王在江王乱政时不肯归顺,被杨远山赐死,家眷发配岭南。皇上复位之后又将他们招了回来,让平王独子袭了爵位。娘娘请放心,这位郡王性子是最温顺的。”
杨恪啊杨恪,让我三人互相制约,既无权臣功高之忧,又无后宫专权之虑,更绝了摄政王夺位的路,这一招真是高明至极。
你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帝王了。
只是,为什么我心中会如此失落?那个背我回家,折荷叶为伞的少年,再也找不回了。
半月之后,安平郡王进京,南征也准备妥当,这日下午,秋高气爽、北雁南飞,杨恪忽然遣人来凝华宫,让清明去紫檀亭赏菊。
紫檀亭边,茱萸微绽、菊花盛开,清明穿一件粉色绣小轮花的上袄和一条翠色的马面裙,沿着青石小路而来。杨恪身旁的少年连忙起身,愣愣地看着她,目光有些发怔。
“臣妾参见皇上。”她举止得体,雍容华贵,杨恪心头却微微一痛,她的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在拒人于千里之外:“平身罢,这是安平郡王。”
“臣参见娘娘。”
那是一个俊美的少年,稚气未退,气度儒雅,想必从未涉足官场,只是个闲散王爷罢了。
“郡王不必多礼。”
两人在亭中坐下,满目的金黄,清明的心却空落落的,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杨皓宇恭敬地说:“瑶光娘娘,臣弟无能,今后还请娘娘多多提点。”
“郡王言重了,本宫自当尽力。”
“今日是自家人小聚,不谈国事。”杨恪兀自饮茶,淡然道,“皓宇,你琴艺一绝,朕明日出征,你便弹一曲,为朕送行罢。”
“臣弟遵旨。”宫女捧来凤尾琴,少年食指一勾,清越之音汩汩而出,是霸气十足的《出塞》,被他弹来却无一丝杀意与杂质。杨恪不以为意,赏着满园的菊花,以玉箸轻击瓷杯,低声唱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金黄甲。”唱到“甲”字时,瓷杯轰然而碎,琴音也戛然而止,少年慌忙跪地:“臣弟无能,弹不出王者之气,扫了陛下和娘娘的兴,臣弟有罪。”
杨恪笑道:“起来起来,朕就是喜欢你这毫无邪念的琴音,仿佛能涤尽仇恨。皓宇,今后你要多来为瑶光弹琴。”
皓宇脸一红,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悦:“臣弟惶恐。”
“琴音虽好,但仇恨若能如此轻易涤尽,世上便不会有那么多痴人了。”清明站起身,肚子已经显山露水,“臣妾身子有些不适,就此告退。”
皓宇有些惶惑,不解地望着她的背影出神。杨恪叹息,声音中透着一丝疲惫:“皓宇,弹一曲《恨水》罢。”
“娘娘,这是前线送来的战报。”林华将一张黄色折子递上来,清明看也不看,只顾低头批阅奏折:“念。”
“是。此次南征,以慕容将军为元帅,文羿为先锋,重汐、崔翰为大将,三十万大军已于月前抵达江夏。陛下为鼓舞士气,于战船之上横槊赋诗,三军大振,待南风一起,就渡江与杨远山决一死战。”他说得慷慨激昂,清明却泼了他满头的冷水:“就这样?”
“是……”
“知道了,下去吧。”
林华在肚子里叹了口气,退了出去,武英殿中只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