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卧龙者得天下》第90章


刘曦不加理会罢了。
“如今是非常时期,天下未统,何以为家?”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刘曦用了一年又一年,听得臣工们的耳朵上都要起老茧了,他还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光棍样。我十分怀疑,如今朝廷上下万众一心地要将孙权和士燮生吞活剥,主要是因为臣子们希望他们不省心的圣上能早点打完仗回家生儿子的缘故。
也真是为了平安汉的未来操碎了心。
邵阐排众而出,侃侃而谈:“……当下战事焦灼,兵力短缺,臣以为,应征兵招募,广纳良才,为国所用……”
刚刚经历过残酷的曹刘大战,如今平安汉的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足三十五万,对上孙权尚有一战之力,加上士燮却有以卵击石之感,因此很多朝臣都建议下发征兵令,至少再招募十万以上的士兵,让双方的差距不至于太过悬殊。
但刘曦一直不肯松口。
“再等等。”早朝重开以来,他已经说了无数个“再等等”,却从来不解释到底在等什么。是在等前线的捷报吗?可是郭嘉和孔明再厉害也不是上帝,兵力悬殊之下他们能保住现有的地盘已属不易,想要进一步拓展地盘,无益于痴人说梦。
可是,不管朝臣们如何建议催促,刘曦仍旧只说三个字:再等等,毫无商量余地。
等什么呢?难道上天还会天降神迹不成?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前线士兵的阵亡人数不断增加,但孔明和郭嘉却接到了刘曦的最新命令:不求开疆扩土,只求以最小的伤亡守住现有的土地。换言之,就是只防守,不进攻。
以平安汉现有的兵力,想一口吞下孙权和士燮的确有些异想天开,但这样如此保守的战略,除了将全国上下拖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之外一无是处。
这真的好吗?
什么时候在战事上果决勇敢的平安王变得如此畏首畏尾了?
问刘曦,他仍旧给出那令人匪夷所思的三个字:“再等等。”,从来不给任何附加解释。
不安的情绪在蔓延。所幸的是,虽然很多人传言刘曦魔怔了,但是更多的人却选择无条件地相信刘曦,相信这位屡创奇迹的年轻帝王最终会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第88章 太学
在三国土著们的眼中,皇帝是“天子”,是天上的星辰下凡,他们的周身缠绕看不见摸不着的真仙之气,死后无论功过都完成了上天交予的使命,前尘尽忘,重归仙府。但是理所当然地,受过现代唯物主义教育的我从来不这么看。事在人为是我一惯的行动准则,在一丝不苟的因果律面前,将砝码压在虚无缥缈的气运之上显然是一个十分愚蠢的决定。
可是,当天下局势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在面前推演的时候,即使是从不迷信的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或许真的有一双神秘之手主宰着一切的发展。
刘曦得偿所愿了。
历时五年的等待之后,他等到了他要等的东西。在这五年中,有无数人动摇、抗议、投敌、叛逃,但更多的人陪着刘曦坚持了下来,成了平安汉坚不可摧的中流砥柱。
刘曦用红衣大炮轰开了建业的大门。
五年前,平安汉与孙权、士燮的兵力相差太过悬殊,刘曦在评估了获胜的可能性之后,最终选择了蛰伏。五年后,平安汉与孙权、士燮之间的兵力差距依旧悬殊,但在经历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废寝忘食后,研发营终于按照刘曦的要求交出了一份震惊世界的答卷。
东吴被攻陷了。
吴国的皇宫燃起冲天大火,将这个建国未满十载的短命政权化为灰烬。孔明没有发现孙权的尸体,被烧死在吴宫中的死尸并非孙权真身,但这已经不再重要。从刘曦下令将“孙权”厚葬的那一刻开始,属于孙权的辉煌时代就已经逝去,从此以后,世人只关心刘曦,孙权再也无人问津。
孙权一败,交州的失守也只是早晚而已,士燮显然对此心知肚明。他明显要比孙权识时务地多,红衣大炮一出,他便认清了现实,确认抵抗毫无意义之后,十分干净利落地缴械投降,只求晚年平安喜乐。
但事实证明他太天真了。
郭嘉被战事绊在交州五载,被迫与刘曦谈了许久的异地恋,心中早就将账记在了士燮头上。虽然碍于舆论不能滥杀俘虏,但天底下下黑手的办法数不胜数,郭嘉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的手段却将士燮折磨地苦不堪言。刘曦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不仅无意加以阻止,还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说这是郭嘉对他爱的证明,脸上那傻不拉机的微笑让我恨不得当即将他推进太液池喂鱼。
“此番大战告捷,黄月英当记首功。”平安汉赏罚分明,战局明朗之后,论功行赏便被提上了日程。红衣大炮是以黄月英为首的研发营研制成功的,倘若没有她,也就不会有孙权、士燮的兵败如山倒,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她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但是刘曦显然对她的奖赏心存疑虑:“她想让她的儿子进太学……”如果我没有眼花,那么刘曦看着我的眼神难得地竟然有几分小心翼翼。
我不由讪笑。黄月英与孔明早年的哪点破事,刘曦早就摸地一清二楚。我承认我是个小心眼的人,即使如今一切早已时过境迁,我对黄月英也始终做不到平常以待。红衣大炮涉及国家机密,黄月英心思通透,虽然早年刘曦曾半开玩笑地表示会放她自由,但她很快就从刘曦的言语中判断出他已然变卦,所以才退而求其次,求刘曦为她儿子谋个出身。太学是刘曦专门为皇亲国戚和勋贵子弟设立的学堂,除了日常坐堂的讲师外,孔明、郭嘉甚至刘曦也会时不时地过去讲学,教学质量可谓一流。
可是刘曦怀疑我不会愿意让那个叫做蔡柯的孩子时常出现在孔明面前。
女肖父儿肖母,蔡柯虽然是男孩,但据说长地与黄月英有七八分相像,又因为年纪尚小,第二性征并不突出,乍眼一看,简直就是第二个黄月英。
“我哪里是那么小心眼的人!”虽然感动于刘曦的爱护,但因一时喜恶断人前程未免太过恶毒。孔明如此忙碌,一个礼拜能去太学讲一天课已经是极限,绝不可能更多,“他只是个孩子,而且,黄月英为儿子打算也很正常。”孤儿寡母处境本就艰难,何况蔡柯还顶着个不招人喜欢的姓氏,但凡知道蔡氏与刘曦恩怨的人家都避之不及。黄月英想将蔡柯送入太学,一方面是为了儿子的学业,更重要的一方面却也是希望借此告诉世人,他们母子并没有为刘曦所厌弃。
能入太学的,都是被刘曦看中的子弟。
“那便让他入太学吧。黄月英没有居功自傲,绝口不提几年前我说会放她自由的话,我也该投桃报李,给她点补偿。”刘曦仔细观察了我的神色,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我也觉得你不至于跟个孩子过不去,但是孔明却非得求着我先向你报备,不然到时候你罚他跪搓衣板,他就冤死了……”
……诸葛孔明,今天晚上的搓衣板你跪定了。
诸葛瞻半点不客气地闯进我的卧室,小小的眼睛里燃烧着浓浓的八卦之火:“娘,爹爹又怎么惹到你了,听说今天你让他去睡书房?啧啧,这个那个……你一个人睡觉不觉得,恩,冷清吗?”
“你这熊孩子,瞎说什么呢?”好好的一句话,无端被他说出了迤逦的风光,我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巴掌毫不客气地拍在了他的脑袋上。
时光荏苒,一眨眼诸葛瞻已经十一岁,按照三国人的话来说,已经可算是半只脚迈入了成年。但是,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到了些不恰当的教导,以至于他对男女之事的兴趣异常浓厚,偶尔透出来的只言片语让我这个当妈的心惊肉跳。
若非我和刘曦对他管控极严,知道他身边除了我以外连只母苍蝇都飞不进去,我真的要怀疑他是不是已经被哪个不知廉耻的宫女勾引着偷吃了禁果。
这孩子从小就胆大包天,又与郭嘉如出一辙地心狠手辣,我根本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闯出祸来,他轻飘飘一句“杀了”,我却不得不为一条生命的无辜逝去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记得三年前刘熙身边的一个小太监主动向诸葛瞻投诚,诸葛瞻没有马上答应他,反而将姿态摆地高高地冷眼看着他帮他打探消息、陷害刘曦的异母弟刘懿,挑起兄弟争端。一年后刘熙察觉不妥东窗事发,诸葛瞻却袖手旁观,即使完全有能力相救也不愿伸手,还理直气壮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