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第一纨绔》第1434章


另外更有意思的就是许敬宗和李义府这两个家伙,闲来无事的情况下,两个家伙又把目光对准了自己人,今天弹劾这个,明天弹劾那个。
李承乾对此自然是喜闻乐见,反正只要下面的臣子不要针对他这个皇帝,互相之间弹劾就弹劾,只要不闹出什么大动静就好。
而在他的默许之下,很快朝中的臣子就开始慢慢分成了几拨,一拨是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的搞事派,一拨是以马周为守的务实派,还有军方的鹰派和求和派,最后就是御史言官又是一派。
五个派系时不时就会打起来,今天你把我的人流放一个,明天我把你的人贬出长安一个,李承乾坐山观虎斗,看的不亦乐乎。
不过好在很多事情还在他的控制之中,几波人虽然闹腾,但对于大局来说无关痛痒,下面的人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而且李承乾也并不是没有原则的支持这些人互相攻歼,首先想要弹劾别人,那就必须有弹劾的证据,就算是御史也不可以像以前那样闻风奏事。
就好早朝之上,御史弹劾李恪玩忽职守,中饱私囊,李承乾倒是真的相信李恪这个三弟,只是三千贯这个数目实在是太小了,而且还没有真凭实据。
眼下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吴王李恪的手中就算没有十亿,也有八亿存款,为了三千贯的好处费而在治水工程上做手脚完全没有必要。
所以那个弹劾李恪的家伙因为拿不出实据,当场便被流放到了岭南,一家老小从今往后只能靠种田为生。
如此情况让御史一系有些想不通,毕竟他们干的就是闻风奏事的活计,如果这样都要受罚那以后这工作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上官仪便这一批人的代表,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属下被如此轻易的贬出长安城,故而在那御史还没有被拖出去之前,迅速出班奏道:“陛下,这闻风奏事本就是御史之责,若是因此言而罪人,今后又有何人敢言呢?”
“上官仪,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很久之前朕就对闻风奏事持反对态度,你们是御史,是言官没有错,你们也的确有奏事和检举朝臣的权力,但你们同样也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把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拿出来当成证据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朕如此说你可明白!”
李承乾对于上官仪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来自于他未来的女儿上官婉儿,不过那丫头眼下还没有出生,没有办法让他这位皇帝陛下见识一到这位在历史上值得一书的女性是何等风采。
但就算是这样,也使得李承乾对上官仪包容了许多,甚至不厌其烦的为其解释为什么会将那个弹劾李恪的家伙发配岭南。
不过这上官仪倒也真是倔的可以,李承乾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依旧还是不肯罢休,甚至也不管李恪就在殿上站着,直言道:“可是,陛下难道就不问问吴王是否真有其事么?或者陛下不应该命人查访一下这件事情的真伪么?”
御史做到上官仪这个份上,耿直的确是够了,不畏强权似乎也做到了,但李承乾总是觉得他们这些人的脑回路似乎与正常人不大一样,啧了一声,略有些失望地说道:“上官仪,你读了许多书,应该明辨是非才对,为何到了现在你还没有搞清楚朕是为什么生气。难道你真的以为朕是在维护朕的三弟?若是这样的话,朕对你可太失望了。”
而那上官仪也是一绝,尽管已经听出李承乾语气中的失望,但还是杵在当地,梗着脖子说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李恪见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心中也颇有些不快,但却不是针对李承乾的,于是瞥了上官仪一眼,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奏道:“陛下,这治水的工程臣弟的确有疏于管理的地方,臣弟有错!”
他这一番话听上去像是认错,但实际的含义却是在告诉上官仪,这种小事,其实是错,并不是罪,老子就算是认了又能如何。
李承乾无可奈何的看着下面两个斗鸡一样的家伙,半晌才说道:“李恪,你的事情朕回头会与你细说,眼下朕要说的是闻风奏事的问题。”
“是!”李恪有些不解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退了回去。
其实这个时候所有人一致的想法是李承乾在维护李恪,毕竟人家是亲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在有能力维护弟弟的时候,皇帝陛下如此做倒也无可厚非。
而在这个时候李承乾却继续说道:“朕知道你们都在以为朕是在维护吴王,不过朕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朕绝不会因为李恪是朕的弟弟而姑息。而朕之所以会惩罚弹劾之人,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闻风奏事。”
“你们这些人最好都给朕记住,今后不管是谁想要弹劾,那就一定要拿出证据来,如果没有证据,那就去找,否则就给朕把嘴闭上。”
“今天弹劾,明天弹劾,说话都不用负责的么?总是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来搞弹劾你们觉得朕应该怎么办?查是不查!若是要查……看看你们一天都弄上来多少奏章来弹劾,全都查一遍,这朝庭还要不要干事情了?”
“所以你们以后最好是把精力全都用在工作上,该干什么干什么,御史台,如果没有人实名举报,没有确实的证据,你们最好都把嘴闭上,如果真的没有事情可干,那就都下去教书,朕的大唐还有很多地方缺少教书先生!”
第1987章 君主立宪
很久很久以前,李承乾就对那些御史有些成见,整天拿着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来说事儿也就算了,还特么干啥啥不行。
你真让他查案子,他保管给你办出一大堆的冤假错案,你不让他查案子,他又跟你瞎逼逼,今天这个不好,明天那个有错,就跟青楼里那八婆差不多。
不过经他这一吓唬,这些御史的表现果然好了许多,有事儿没事儿也不瞎嚷嚷了,御史台的门口摆了一个投诉意见箱,专门用来一些来自各方的举报,但也需要实名,如果举报人不留地址和姓名,那么就算是写了举报信也不会有人来查。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细化分工,三省六部以前的配置已经不能满足朝庭的正常运输,大量新生事物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方面,六部不得不增设许多部门。
还有就是涉及到民生民计的能源部门,一直隶属于国家煤炭司,洧水化工司,发电司,铁路等等全部统合到了一起,单独成立了一个独立于六部的能源部。
科学院和医学院同样也独立了出来,成立了两个独立的部门。
另外就是情报科,独立运转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情报科被改组,七大小组被重新划分,一部分划归地方行政,主要负责处理地方上的刑事案件,另一部分被划分到了兵部,主要负责军事情报的收集。
大唐是天下人的大唐,而不是他李承乾一个人的大唐,君主立宪制是一个好东西,拿过来用用其实也不错。
因为大力推行免费教育,民智已开,十余年下来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了,这一批人多少都是免费教育的受益者,思维与见识都与老一代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推行君主立宪的时机已经成熟。
至于说下面那些臣子,老实说,如果能够获取更大的权力,君主立宪才是他们所喜欢的。
毕竟推行了君主立宪以后,以前掌握在皇帝手中的权力便会逐渐下放到他们的手中,而皇帝本身更多的是代表表这个国家而已。
而对于李承乾来说推行君主立宪首先来说他就不用再为谁来继承皇位而操心,反正就是一个摆在那里的花瓶,谁喜欢谁就当,不喜欢就换人,只要不换李家之外的人头上,谁喜欢当谁就当呗。
而且君主立宪之后,皇位便不再重要,吸引力也不是那么大,下面人造反的机会也减少了很多,就算真的有人造反,其结果估计也会比以前好很多。
虽然李承乾想的有些乐观,但理论上还是能说通的。
至于老头子,不好意思,交待完李承乾之后,老头子才不管他以后怎么当皇帝,如何去执政,反正他的责任尽到了,这天下也不再属于他,吃喝玩乐才是正经。
便是这样,很快君主立宪制便得到了所有朝中大员的一致通过,伟大的皇帝陛下从今往后告别了每天都要上朝听政的生活,除非是有必要,一般来说根本不会再有人去找他。
而李承乾的那些子女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对皇位没了兴趣,左右不过是个摆设,论权力除了一票否决权,再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真说起来可能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