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大闲人》第1090章


英雄迟暮,豪杰凋零,弥留的这一刻,他仍像个不屈的战士,死撑着一口气对抗岁月和轮回,落日下的孤独背影,何等的悲壮。
李世民倔强地缓行,一步一顿,拒绝任何人的搀扶。
走到凌烟阁前的玉石阶前,李世民费力地抬起腿,想跨上那一级阶石,可是试了好几次,终究跨不上去。
旁边的常涂流着泪,忍不住上前伸出手,刚碰到李世民的袖边,却被他狠狠一拂,怒道:“滚开!朕虽病疴,死也不愿假旁人之手!”
常涂黯然退下。
李世民继续尝试着跨上阶石,广场上众臣的眼睛都盯着他,无数人想上前扶他,可都不敢,连李治都是掩面哭泣而不敢动。
然而,李世民终究跨不上那一级阶石,平日轻松抬步便能跨过去的台阶,今日却仿佛变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李世民双手撑住膝盖,使劲往上挣,眼神里仍是熟悉的霸气和不屈,可他仍然跨不过去。
气喘吁吁地垂下头,李世民黯然神伤,旁边却忽然伸出一只手,托住了他的肘部,李世民大怒,扭头一看,却见李素微笑地看着他。
“陛下不止一次说过,您创下这千秋基业,非陛下一人之功,这么多的开国文臣武将,他们当年都为陛下伸了一把手呢,陛下能否准许让臣也伸一次手?”李素温和地笑道。
李世民一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转怒为叹。
“子正是无双国士,得国士之手相扶,朕之幸也,多谢子正了。”李世民神情肃然地道。
李素回以肃然的神情,一字一字道:“臣愿一直扶着陛下,往后亦如是。”
李世民欣慰地笑了:“开国君臣老的老,死的死,时日皆无多矣,幸见大唐社稷后继有人,朕可瞑目也。”
抬眼一扫,李世民看到人群前面的李治,笑着朝李治招了招手,道:“太子上前来。”
李治急忙快步小跑上前,泪流满面站在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摸着他的头顶,目光满是宠溺:“朕多想再活几年啊,一年两年都好,你太年轻,很多事不懂,朕想多教教你,可惜……”
李治忍不住大哭道:“父皇受上天庇护,一定长命百岁,求父皇听太医的话,好生诊治……”
李世民笑着摇头:“药医不死病,父皇已到寿限,药石难医了……”
顿了顿,李世民又道:“该嘱咐你的事,朕已跟你说过,不多说了,今日君臣相聚,作乐之时,来,你二人扶朕上去。”
李治和李素闻言一左一右扶住李世民的胳膊,一步一步地走上阶石。
广场上,皇子公主们和群臣纷纷跪拜,带着哭腔山呼天子。
李世民一边走一边朝众臣徐徐含笑点头,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哭泣的脸,耳边回荡的,是众人嚎啕的哭声。
李世民越过众臣,慢慢走到凌烟阁楼前,有气无力地抬了抬眸,李世民低声道:“来人,打开凌烟阁。”
宦官急忙将凌烟阁的殿门打开,阁楼正殿内高高挂着诸多功臣画像,高祖李渊的画像摆在正中,旁边便是李世民的画像。
君臣无声地盯着阁楼内的画像,李世民目光仿佛停滞,从高祖到诸多功臣,他的目光一一扫过,最后停在他自己的画像上。
画像上的李世民骑着战马,身披铠甲,手中一柄利剑斜指向天,真正是雄姿英发,意气飞扬。
李世民盯着画像中的自己,目光充满了慨叹,仿佛在追忆着什么,良久,李世民笑了,指着画像对身旁的李治道:“雉奴,你看看,那是朕当年的模样,那时的朕啊,正领着你秦伯伯,程叔叔他们征伐暴隋呢……”
李治含泪笑着点头。
李世民叹道:“‘当年’这两个字,似乎已是隔世了,好遥远啊……这些画像上的人,一半都不在了,朕也快了……”
摇摇头,李世民蹒跚转身,道:“今日聚宴,应该高兴,哈哈,来,扶朕就座。”
李治和李素搀扶着他,走到矮脚桌后盘腿坐下,李世民双手撑在桌案上,急促地喘息,刚刚走过的那一段路,仿佛已耗尽了他的力气。
众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他,看着他喘息,看着他举起颤巍巍的手,下令传宴。
宫人们飞快将早准备好的御宴和酒端了上来,常涂含着泪为李世民斟了半盏酒,李世民端盏一闻,随即笑着对旁边的李素道:“此为子正所创的烈酒,饮之如快刀割喉,痛哉快哉,世间宝刀当配英雄,美酒亦当配英雄,来,你与太子分坐朕之左右,与朕同饮。”
李素还没答话,旁边的宦官已将两张矮桌蒲席分别放在李世民的左右两侧,李治和李素只好默默坐下。
下面的一众文臣武将目光闪动,今日凌烟阁前,李素竟能坐在李世民身侧,看似是李世民的随口一提,但谁也不清楚究竟是不是李世民刻意为之。毕竟李素如今虽然年轻,但可以想象未来李治的朝堂里,李素的权势地位必然与贞观朝截然不同。
贞观朝堂上,有资格坐在李世民身旁的人是谁?
是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仅此二人。
那么李素呢?贞观之后,他在新朝将是何等的地位,其实从今日的座位上,众人已能看出分晓了。
爵封县公,经验条即将涨满。尚书省右丞,离尚书省仆射只差一步了,而这个人,今年才二十六岁!
底下的人纷纷揣度上意,李世民则一手撑在桌案上,另一只手撑在蒲席上,李素离得近,看到他的双臂微微发颤,此刻的李世民其实根本坐不稳了,完全靠着双臂的力量支撑着身体,脸色也越来越苍白。
李素黯然一叹,低声吩咐身后的宦官拿两张熊皮卷起来,放在李世民的身后,让他的后背靠在熊皮上。
李世民有所觉,扭头看了身后一眼,又朝李素笑了笑。
颤巍巍地伸手,颤巍巍地端杯,李世民费力地直起腰,举盏面朝众臣。
“大唐三十年社稷,诸卿有治世之劳,戎马之功,与朕亦有同甘共苦之义,朕敬诸卿一盏,大唐……万胜!”
第九百六十章 紫微星落(下)
凌烟阁外,百余朝臣跪地山呼“大唐万胜”,李世民哈哈一笑,仰头饮尽杯中酒,然后长长吐出一口气,舒尽半生荣辱。
“朕有袍泽臣子如尔等,与朕不离不弃,此时此地,有美酒助兴,有袍泽同饮,还有儿女送终,此生不亦快哉,哈哈!”李世民大笑。
广场上百余朝臣垂头掩面而泣,压抑到极致的抽噎声此起彼伏,无人敢发出哭声。
李世民笑了一阵,忽又叹道:“可惜许多袍泽先朕而去,他们豁出命打下的江山,却来不及享受富贵,不知他们九泉之下可否瞑目……”
扭头再望了一眼身后的凌烟阁,从那些高挂着的功臣画像上一一扫过,李世民黯然低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三十载功名,不过一捧尘土,逝者已矣,生者垂垂,朕总算在这世上留下了一抹痕迹,够了。”
喃喃言毕,李世民忽然开朗起来,大笑道:“有美酒有袍泽,岂能无歌舞?来人,召太常寺乐工歌舞伎,与我君臣助兴。”
朝臣们不敢相劝,强忍着悲意,同时举杯遥敬李世民。
李世民痛快地端盏饮尽,脸色又红润了几分,看起来愈发精神矍铄。
太常寺的乐工和歌舞伎早早便在太极宫内等候,很快一行袅娜的美女鱼贯上前,舞伎们穿着合身的铠甲,手执方盾和长戟,英武的装扮配上姣好的面容,犹如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
乐工敲下第一记编钟,接着震慑人心的鼓声渐起,场中的舞伎们列队整齐,随着鼓声越来越密集,场中的舞伎步履忽动,扬起了盾,长戟斜指,一股凌然肃杀之气顿生。
李世民怔怔盯着舞伎们的舞动,嘴唇微微颤抖,神情渐渐陷入思忆,过往的岁月仿佛快进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闪现。
场中戟盾舞动,鼓声从急到疏,歌伎们的歌声激昂而起。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君臣无比熟悉的《秦王破阵乐》再次传扬,广场上悠悠回荡着这首记载李世民毕生功绩的战歌。
朝臣们流着泪静静地赏舞听歌,隆隆的鼓声将人群中不时传出的呜咽嚎啕之声掩盖下去。
李世民含泪饮尽一盏酒,又斟满,吃力地站起身,常涂急忙搀住他,李世民推开他的手,带着几分醉意踉跄走到场中。
正在舞动的舞伎们急忙停下,纷纷避让一旁。
李世民将酒盏高举过顶,身躯随着鼓声旋转,舞动摇曳。
凌烟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