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后周(张建邦)》第389章


便外出做官。朝廷虽然很欢迎这些有志之士,但也不能不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我建议给那赵逢侍放个长假,只要他养好腿脚,就让他立即去潞州上任。”
石守信明白了董遵诲话里的意思,这样的投机者,这辈子的腿脚肯定好不了。朝廷相应官员一定会表彰他的急功近义,并耐心劝说他回家休养,直到……直到他去世。
董遵诲与众将商议完这些善后之事,又提起那李重进来。这些日子,大军斥候捕获了许多李重进派来的细作,恰好说明了这李重进居心叵测、其心可诛!
石守信诧异地问道:“大帅,咱们如今乘船返回开封府,虽然能让士兵们得到充分的休息,可是也失去了时间。要知道兵贵神速,咱们为啥不直接转道淮南呢?要是这李重进趁机作乱,淮南定将不保!”
董遵诲微微一笑,看着众将低声说道:“你们被李重进往日的战绩所蒙蔽,居然忘记了查看李重进所占地盘的特点,这才会被李重进吓倒!
淮南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刚刚爆发过饥荒的地方!李重进所部每日耗费的粮草物资都需要从各地向他调度,根本不能做到自给自足。李重进缺少粮草辎重,这是他必将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当年咱们跟随先帝征战淮南,当地的许多居民抛弃土地,前往江南躲避兵祸。在我军收复淮南之后,百姓们只有部分返回淮南,大多数依然滞留在江南。李重进就算是起兵,也缺少民众的支持,尤其是青年民众的支持,这是他必将失败的第二个原因;
眼下陛下主政,我与范公等人执掌全局,这是先帝划定的权限,世人皆知。而李重进为了一己之私,起兵谋反,不过是想谋夺皇权。可他恰恰忘了,他麾下虽然有数万将士,可是主力部队却是朝廷派去的两万大军。而这两万大军的家眷妻儿都在朝廷腹地,岂能与那李重进一同谋反,害了家人的性命!这是他必将失败的第三个原因。
朝廷对于李重进不是没有防备,一方面掐紧了他的粮草供给,不给他屯粮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于淮南军各部加以区分,对于李重进的嫡系部队加以整编、缩编。而且,朝廷还在淮南一带驻有相对独立的水军,这些水军的家眷都在开封府,他们对于朝廷很是忠心,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如果李筠起兵造反,水军就可以迅速封锁扬州与各地的联系,包括与南唐的联系!而李重进只重步兵和起兵,麾下没有成器的水军,这是他必将失败的第四个原因!
有了这四大因素,李重进不起兵则已,一旦起兵,必将失败,甚至没有李筠据险而守的有利条件!到时候朝廷大军一到,李重进所部就会土崩瓦解,被我军一鼓而平!”
众将全都为董遵诲的战略预见力而叹服,对董遵诲更是钦佩,这才明白为什么在平定李筠之乱后,董遵诲立即轻松下来的原因:如果李筠与李重进南北勾结,再加上皇帝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朝廷很容易陷入被动。到时候李筠登高一呼,凭借他的资历,一定有地方节度使来投机呼应。而现在朝廷兵马轻松平定了李筠的叛乱,威震四方,加上各地节度使刚刚轮岗履新,还没有切实掌握住各地兵权,无力反抗朝廷的大政,李重进即便起兵谋反,也不过是一地一城的叛乱,朝廷很容易加以平定。而且朝廷在淮河一线驻有相对独立、战斗力较强的水军,直属于枢密院管理,李重进即便动员整个淮南地区起兵谋反,也会在朝廷大军和水军的夹击下迅速失败!
明白了这些,众将也都对讨伐李重进的行动建立了极强的信心。数日后,董遵诲率军抵达开封府,不久参加了朝廷举办的紧急会议。在会议中,董遵诲列举了李重进的这四大败因,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同。
时任枢密副使的赵普更是进一步总结道:“李重进依仗江淮的有利地形,修缮扬州城防,采取守势。既无恩信,复伤士卒。外绝救援,内乏资粮,朝廷对其急攻急取,缓攻缓取,李重进必亡!”
七月一日,经范质、董遵诲等五人商议,皇帝郭信颁布诏书,任命中书令、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使,移镇青州,克日即行!(未完待续。。)
卷三 第476章 灭亡前的疯狂疯
【感谢书友“狂暴之歌”的打赏!】
七月三日,朝廷命令李重进移镇青州的消息已经广为流传。{/书友上传更新}但李重进的地位不同于前些日子进行轮岗调换的各地节度使,那些人在朝廷的严令下只能屈服,而李重进作为先帝留下的元老重臣,虽然困守一隅,却有着偌大的威信,也有着与朝廷决裂的勇气。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李重进接下来的命运,不是灭亡,就是造反。五代十国,兴亡更替都很频繁,众人也还记得后唐皇帝李从厚、李从珂,以及后晋皇帝石敬瑭这些人起兵或者灭亡的根源,就在于那一纸移镇的命令。节度使一旦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等待他们的就是灭亡!
对于这相对明显的局势,李重进却有些个犹豫。他不是不明白现在的局势,军中虽然竭力囤积了一些粮草,却数量有限,甚至不能维持大军一月之需!李筠死后,李重进也缺少军事上的盟友,以一城一地来反抗后周举国大军,李重进虽然有着勇气,却也缺少信心。而且李筠的叛乱迅速被朝廷大军所平定,这让李重进也赶到了莫大的压力。经过陈思诲的一番劝说,李重进居然有了进京的念头。
当然,李重进刚刚向自己的属下说出这一念头,就遭到了众将的一致反对。大家苦口婆心地向他说明朝廷的阴险之处,让他赶紧打消这个不切实地的幻想。有些将军甚至当庭落泪。对李重进进行哭谏。
被手下这么一激。(_李重进又恢复了几分胆气。加上他本来就有几分傲气,于是提起笔来,向南唐写就盟书一封,迅速派人送去。
李重进在信中再提前约,只要南唐向他提供粮草物资,李重进就会在起兵之后,将淮南之地交付南唐!
如果李重进的这封信能够让南唐的首任国主李昪收到,李昪一定会亲自领军北上,与李重进共同作战;如果李重进的这封信能够让南唐的次任国主李璟收到,李璟一定会提供超额的军械物资、粮草辎重。资助李重进马上北上。只是历史可没有这么多假设,李重进的这封信送到了南唐国主李煜的手中。而李煜现在只顾着苟且偷安,每日里寻章摘句,雕饰文字。哪里有什么闲情逸致来管这些个军国大事?!
李煜收到信后,匆匆一看,立即命人将此密信转发给后周朝廷五位辅政大臣,人手一份,绝无疏漏。于是,当李重进翘首以待的时候,李煜派出的加急信使已经来到了开封府。
当日,董遵诲展信一观,就见上面写着:
“大周中书令、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奉书南唐国主麾下:
重进乃周室之懿亲。藩镇之旧臣,世受先帝深恩,不忍皇权旁落,今将举兵入汴,乞求大王援助一旅之师,联镳齐进,声罪致讨。若幸得成功,重进当拱手听命,还爵朝廷。少效臣节于万一,宁敢穷兵赎武哉。唯大王垂谅焉。”
这信的大体意思就是。他李重进乃是周室至亲,世受先帝厚恩,不忍心看到皇权旁落,朝政操纵于范质等五人之手。所以准备出兵开封,征讨范质等人。为了壮大声势。还希望南唐国主李煜派出正义之师,与他一起出兵。声讨国贼。李重进还向李煜承诺,等到事成之后,他愿意投入李煜帐下,服从李煜的差遣!
范质看完誊写的密信,立即对那南唐国的使者说道:“你们国主对我大周忠心耿耿,我们很是欣慰。你立即回去转告你家国主,沿着长江防线严守要隘,防备李重进南下。我们这就派出大军,平定李重进的叛乱!”
使者得到范质的赞赏,很是高兴,兴冲冲离开。范质与董遵诲等人立即就李重进之事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五人一致商定,免除李重进的各项官职,剥夺其爵位。同时,任命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兼知扬州行府事;任命王审琦为扬州行营副都部署;任命李处耕为都监,宋延渥为都排阵使。以上四人立即南下,率领四万大军直扑扬州。
除此之外,董遵诲还向范质等人点名扬州卫戍部队的家眷所在,范质等人经过商议,决定采取釜底抽薪之计,一面下令优抚戍守扬州将士的家眷,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