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第1132章


焕旱男〉骸?br /> “那我回头就把我的家财,给老三和老四分一分,让这两小子带着皇恩去封地就藩。”
“若是你和你儿子们愿意,我也可以给他们授封骑士,将他们分封到天南地北各地边疆去开枝散叶,建立分家。”
别的骑士,一般都是赐永业田五百亩,就算是大骑士长,也就是一千亩,而现在皇帝愿意给存孝的那七十多个儿子都封个骑士,各给他们一千亩地,让他们分家边疆,建立枝系。
存孝笑着点头应下了。
“那就给他们都分了,这些年我也攒了不少家业,正好一人一份,分了好,分了干净,家底分干净了,以后就算德秀继承了我这丽江王的爵位和部份封地,没那么雄厚的家业,没有了那么多兄弟围绕在身边,也就不会有不该有的想法,就可以安心的当一个宗室藩王,为朝廷为皇帝屏藩边疆。”
罗成并不惊讶于存孝这么快就明白他推恩的深层用意,他怕明白了,还故意说出来,就是表明对皇帝对朝廷甚至是对太子的忠心。
“天下这么大,还有无数的山河平原空置着呢,多分封些我皇家罗氏子孙去,既是恩赏,也是一种责任,他们将带头去那些偏远荒僻之地,殖民开拓,守边守疆。”
“应当的,这天下都是我们罗家的,罗氏子弟当然就得冲在前面。就跟当年咱们一样,我们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同心协力,辅助你打下这万里山河嘛。”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也算放心了。”
皇家宗室政策制度,对未来影响会很大,一味的把皇家子孙关在京师,不可取,若是过于放任,让他们出镇地方,也会尾大不掉。
若是养猪一样,将来无疑会让朝廷有很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把宗室分封到地方去,多划给他们一些田地,又不给治民统兵税赋之权,则既能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供养问题,甚至还能日子过的比较富裕,又不会动摇朝廷国本。一旦朝廷中央危急,这些分封在各地边疆的宗室子孙,又还能成为一面面卫国勤王的旗帜。
边疆之地,现在还是未开发之地,有大量的无主之地,让宗室带着工匠、人口、财富过去开拓,还能带动边地发展,又不会影响到百姓们。
这次罗成打算再来一次大分封,但不是在退位之前,而是等他退位之后,由新皇帝嘉文来下达这大分封令,将如今皇家的几代宗室子弟尽皆分封,这也算是让新皇帝来示恩吧。
这分封还有一层好处,就是通过分封,让现在实力很强的这些宗室王分家,他们的所有子弟都分封出去,他们肯定要分给他们财产家业让他们出去独立门户,这样一来,强大的宗室王们实力就要削弱,子孙分散,则大宗长子的影响力也将弱的多,如此一来,就不用担心这些强大的宗室诸侯王对中央新皇帝的威胁。
“我让人准备了酒菜,四哥你陪我喝两杯,咱们兄弟现在也是聚少离多,见一面也难的说上几回话,今天就多聊会。”皇帝拉着存孝。
三百多斤的大胖子罗存孝哈哈一笑,“喝酒我喜欢,你宫里珍藏的好酒多拿几瓶来,今天我不醉不归!”
第1532章 子孙满堂
洛阳。
罗存孝回来了,嗣业也进京了,连远在东荒大陆跟野牛部落贸易的士信,也都一路乘风破浪浮海赶来。
皇帝的两位叔父、五位兄弟,都到齐了。
而皇家儿孙辈的更是没敢怠慢。
皇帝六十大寿,宫中先举行了皇家家宴。
罗成今日没穿上玄下纁的衮龙袍,连寻常的明黄袍也没穿,皇帝今天一身白色的棉布衫,脚下一层千层底布鞋,头上一顶软脚的幞头,腰间一条线织布带,全身上下没有半点明黄朱紫,更没有半点金玉象牙,就如同是一个农家的老汉一般。
亿岁殿上,一张堵塞着天鹅绒,外面用小黄牛皮包裹,框架以檀木制成的软榻摆在上首,皇帝靠躲在软榻之上。
叔伯、兄弟、从兄弟们还有姐妹们坐在两边。
儿孙辈的小辈们依着辈份在太子带领下,依次上来磕头行礼。
罗成笑呵呵的,一开始太子上来时,他还跟太子多聊了几句,问他大典可都筹备好等。
等到亚美尼亚王长卿上来拜见,皇帝又问他现在高加索和亚美尼亚高原的局势,长卿便告诉父亲,朝廷海中、河中等地的封侯、骑士们,配合朝廷海中道三司衙门,积极出击,在大食人还在波斯高原上清剿波斯军队和贵族官员时,他们现在已经把亚美尼亚都抢先拿下来了。
罗马皇帝病重,这位皇帝对东方的局势越来越忧心,罗马无力击败大食,于是最后他们将当年划给他们的西亚美尼亚转给大秦,以此希望大秦帮助协防对抗大食西进。
大秦已经占据了整个亚美尼亚高原,加上南高加索地区,现在当年的那块飞地,如今已经不小了,而大夏与北庭、河中、安西、信度诸道联兵出击,从波斯人手里接管了呼罗珊,进面沿里海西进,现在沿海大山北麓那条狭窄的沿海地带都是大秦控制了,亚美尼亚、南高加索和呼罗珊都已经连通一片。
大食人虽然势力很凶,但大秦已经抢占先机,占据战略有利地形,罗马人也已经撤守小亚细亚。
波斯已经算是彻底完了,现在就剩下一点残骸,而罗马如今也随着希拉克略皇帝的老去,而变的衰弱,他们在失去了叙利亚埃及等地后,已经一厥不振,只求能够守住小亚细亚半岛而已,其它的不敢奢望了。
“那些波斯难民,北上投附的,能收就收,但是规矩还是那一条,只要来投附的,那就得落籍,还得改信,不管他们波斯人以前如何崇信拜火教,到了我大秦治下,就只能改信儒家,信天、拜祖宗!”皇帝说道。
皇长子长卿分封亚美尼亚二十年,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他虽不是朝廷海中道的三司官员,但却代表的是皇家在那边的力量。
老三老四,一个又一个儿子依次上来拜见。
皇帝跟他们说的话就慢慢少了许多,有些不争气的皇子上来拜见,皇帝甚至只是用鼻子冷哼一声回应。
儿子多了,总有些不争气的,皇家也是如此,既有如太子和长卿、哲威、嘉诚等这样能干的皇子,也有好多只知吃喝玩乐沉迷享受的皇子。
等到孙儿辈上前拜见时,除了几个年长些的皇孙,皇帝甚至好些已经记不清楚名字了,特别是兄弟们的孙子,更是如此。
最后还是由担任宗正寺卿的皇叔罗寿在一边照着个本子介绍,这是谁的儿子,排行第几,封地封号是什么等等。
皇帝听了也只是点头而已。
“太祖武元皇帝时,兄弟不过三人,到朕这一辈,家族兄弟已经有九人。而到太子他们这一代,我们皇家谱序上,他们兄弟已经有三百多人。”
到了皇孙罗元佑这一辈,更是已经膨胀到了一千多人,而皇太子他们这一辈兄弟们还都正当年,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明显还是能够再为皇家增丁不少的。
甚至现在皇帝都有了上百个曾孙、曾侄孙了。
皇帝人丁繁衍这么快,也利益于分封之制,皇家宗室子孙不到二十岁就分封就藩,他们在封地上比在京自由的多,也不用整天担忧,经济生活条件也好,再加上边地比京师肯定要落后些的,没那么多娱乐活动,孩子自然也就生的多了,更别说皇家还鼓励多生孩子。
大家都争着生,使的现在皇家五代人,有快两千男丁了。
如罗艺八十多了,他这一支没有所出,是由长卿把自己的次子罗高煦过继到他名下为继孙承嗣,但罗寿也八十多了,早年只生过两个儿子,可今年居然老树开花又生了第三子,也算稀奇。这刚出生的娃在皇家辈份极高,还是皇帝的从兄,而皇帝的大曾孙都比这皇堂弟大的多。
这就是大宗族了,没有内乱,没有了限制,皇家子孙繁衍的优势超过任何家族。
若没有专门的宗正寺来管理宗室,确实会搞不清楚。
就如现在,罗成也只能把自己的儿子都记的清楚,孙辈们就有许多不认识了,而兄弟们的儿子,更是不认识几个,至于说曾孙辈,也就打头的几个记的,其它的一概都是分不清谁是谁了。
哪怕这些儿孙们的名字辈序用字,都是早年罗成亲自拟定的,甚至不少孙儿曾孙都是由他赐名,但成百上千,哪记的哪个是哪个啊。
只能从名字来区分了,比如太子这一系,儿子都是元字辈的,如皇长孙元佑。而如皇长子长卿这一支,儿子取名都是高字辈的,如他的长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