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唐风》第117章


历史需要敬畏,古人也需要尊重。
我知道我这想法很古板,在快餐小说盛行的今天这样的想法也并非十分可取。但我仍旧固执的这么做了。之前发过一篇作品相关《写在十五万字》,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当时有感而发,事后冷静一想……这些东西貌似不怎么值钱了,在乎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来起点看书的都是图一乐,谁在乎你这个哦?
于是删了。
时至今日,本书的成绩算是不太理想的,但是在我预料之中。既然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写的,自然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无所谓,认了。
反正也是无法迎合畅销市场了,我就按现在的节奏和风格,这么写下去。
我相信,总有朋友会喜欢的。
总会有人,和我一起见证和描绘这一纸辉煌又悲凉的大唐画卷,一起经历这一场灵魂放逐于千年古外的慷慨人生!
我的野心不大。
等到那一天,当这一卷画卷描绘完毕,当那一世人生盖棺定论,能有朋友说上一声“值”,我就赢了。
……
本章,是《天宝唐风》最后一章免费的公众章节。
明日在网,上架销售。
喜欢的朋友,帮忙定阅一下正版。你的每一个定阅都很重要,这或许就决定了这本书能写多长,能写到多精彩。人都是情绪化的动物,我也不例外。万一真的应者寥寥,我的写作情绪肯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是一句大实话,毋庸讳言。
至于不喜欢的朋友,只能是拱手拜别,后会有期。
人生,总有某些时刻惊人的相似。
曾经在写《极品驸马》的时候,我的灵魂与黑夜同行,当时有三百袍泽随我征战荒凉,陪驸马走完了那一段历史。
让我看看,时至今日,还剩几人?
第113章 格杀勿论【求定阅求支持】
就在李苍玉等人刚刚走出白泽越骑营的同时,兴庆宫里,也有两个人快步如流星的走进了南薰殿。
杨国忠和韦见素。
最终,杨国忠被召进了丹墀内面圣;韦见素,暂时只能候在书房外面听宣。
“你说什么,王銲谋反?”皇帝李隆基的声音不算十分高亢,但站在户外的韦见素都听见了。
皇帝的下一句是:“叫韦见素进来!”
韦见素入了丹墀,老老实实的拜伏于地山呼万岁。
“免了,起来说话。”李隆基的心情显然不美,闷声道,“韦见素,你怎知道王銲要谋反?”
“回陛下,臣身为大理少卿司法刑律,收集各路情报是臣的职责份内之事。”韦见素将早已打好的腹稿,照本宣科的说来,“最初臣也不认为,那会是谋反。毕竟太平盛世天子脚下,谁会如此胆大妄为?但是现在臣不得不信,也不得不来惊忧陛下如实汇报了——王銲确实是在聚众谋反,贼巢就在邢縡的家中,另有七郎王准参与。他们聚集了两百余人,马匹百余兵器无数,另外还配备了铠甲。”
“还有铠甲?!”李隆基的脸色再度凝重了几分,沉声道,“你敢肯定?”
“这天大的事情,臣若是没有确凿的证据,万万不敢惊动陛下!”韦见素拜倒下来。
李隆基看到韦见素两股战战一直发抖,老实人的本色显露无疑——这样的人,借他百八十个胆子也不敢妄言欺君!
这时,安静站在一旁的杨国忠仿佛自言自语的低声念叨:“王銲是户部郎中,邢縡是鸿胪少卿邢寿之子,七郎王准也个五品京官。这三人既未被贬也未蒙冤,好好的日子过着,为何突然就会想到要聚众谋反呢?”
声音不大不小,李隆基可算是听着了。他一点都不难听出杨国忠的弦外之音——莫非背后,有人指使?
“韦见素,平身。”李隆基当即下令,“来人,去将御史大夫王鉷唤来!”
杨国忠面不改色,嘴角轻轻往上一扬。
这一表情,恰好落在了正在爬起身来的韦见素眼里,不由得心中突突:他这是什么表情,莫非是在耍什么诡计?
派出来宣人的中宫使者还没有走出南薰殿,御史大夫王鉷的马就停在了殿外,大步而来。
“臣王鉷,求见陛下!”
丹墀内的李隆基顿时眉宇一沉,“来得还真是时候!”
杨国忠嘴角的那一抹笑意愈浓,韦见素顿时恍然,一定是杨国忠来的时候,又去给王鉷通风报信了!
王鉷被宣进了丹墀,匆匆扫了杨国忠和韦见素二人一眼,连忙拜君。
“不必多礼。”李隆基几乎面无表情,“你有何事?”
王鉷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以往皇帝见到他,可从来都是和颜悦色甚至笑脸相迎,今日却是……
“臣有事禀报。”王鉷只得规规矩矩的拜言道,“臣听闻,有人举报臣的胞弟王銲谋反。臣特来请罪!”
“你有何罪?”李隆基不动声色。
“臣……治家无方,致使家中出了王銲和王准此等骄悍顽劣之辈,臣有罪!”王鉷说道,“但是臣万万不敢相信,他们会起兵谋反!”
在场的人都听出来了,与其说王鉷是来请罪的,还不如说他是来给弟弟和儿子开脱辩解的!
“你不相信?”李隆基仍是不动声色,点点头,“其实,朕也不相信。”
“陛下圣明!”
“但是,证据确凿!”李隆基突起高亢之音,“你作何解释?”
王鉷愕然一愣,“臣……”
“莫非你当真,丝毫都不知情?”李隆基沉声问道。
王鉷苦恼不已摊开双手,“陛下,臣真的是一无所知啊!”
“一无所知?”李隆基冷笑一声,“朕才刚刚接到举报,你就跑来澄清,你还敢说,你一无所知?!”
王鉷愕然瞪大眼睛看向杨国忠,连忙道:“回陛下,是杨中丞告诉微臣消息的!”
“杨国忠,可有此事?”李隆基问道。
杨国忠站出来拱手拜道,“回陛下,确有此事。臣是御史中丞,出了这等大事理当先向上峰长官御史大夫汇报。不过当时王大夫未在御史台官署之中,臣又担心事发突然太晚禀报会坏了大事,于是一面派人通知了王大夫,一面急匆匆的进宫前来面圣禀报。”
李隆基点了点头。
王鉷暗吁了一口气。
杨国忠的嘴角微微一动,突然又说道:“陛下,其实早在数日之前,臣就已经提醒过王大夫了。当时臣说,令弟最近的举动似乎有些异常。大夫公务繁忙之余,不妨也多多关心一下家人。”
李隆基顿时声音一沉,“王鉷,可有此事?”
“这……”王鉷顿时惊惶起来,“这,确有此事!”
“事后,你又是如何处置的?”
“臣亲自去了胞弟家中找他问话,却未见任何异常。”王鉷连忙辩解道,“臣担心他有事瞒我,百般逼问。将他逼急了,还跟我大吵了一架。最终就是,不欢而散!”
“仅此而已?”李隆基的怀疑之意,一览无疑。
王鉷连忙拱手拜道:“回陛下,臣万万不敢欺君!”
站在一旁宛如局外之人的韦见素,这时心中恍然大悟——杨国忠真是太阴险了,王鉷这下完全中了他的奸计!
皇帝正在怀疑王鉷是否参与、是否幕后指使,王鉷恰好就在这当口匆匆跑来求见。这本身,就很容易让人怀疑他心中有鬼!
现在杨国忠仿佛是轻描淡写的一说,王鉷却承认了在弟弟谋反之前与他见过面——你自说自话是逼问和吵架,别人就信了?
谁知道你们兄弟二人关起门来,商量了什么?
——这就叫,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果然,李隆基再也压抑不了胸中的愤怒,一掌拍在了几案上,“王鉷,你好大的胆子!枉费于朕对你如此器重,如此信任。你竟然纵容家人谋反,还知情不报!”
“陛下,臣没有!臣真的是毫不知情啊!”王鉷终于慌了,连忙拜倒在地一个劲的磕头,“肯请陛下相信微臣!臣愿意亲自前去调查清楚,回来再向陛下禀报!”
李隆基陷入了沉默和思考。
眼前这个局面其实不难判断,姑且不论王銲是否真的谋反了,至少王鉷是没有谋反的。
很简单的一条理由,他如果要谋反,还会在这种时候跑到皇帝面前来送死吗?
李隆基抬眼看了一下杨国忠。
杨国忠心领神会,连忙拱手拜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即刻查清事实真相。倘若真有叛乱发生,理当尽快平定以免祸害京城。倘若没有,也好早早还给王大夫及其家人一身清白。”
韦见素一愣,这家伙怎么见风使舵这么快,又反过来给王鉷说好话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