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行大唐(飘过)》第271章


身边和身后就是大半个国家的执政机构,陈墨也不敢儿女情长,他干净而有霸气的吆喝一声:“回家了!”
这一声解决了很多问题,当着诸位大佬,自己不用再尴尬下去,小丫头们也不用总是一副惨凄凄的模样了。
进门,没等小丫头们嘘寒问暖。准岳母就是一阵唠叨。
洗耳恭听了半天,左盱看不下去,也听不下去了。他截断老太太的话算是再次解救了陈墨。
回屋,几个小丫头就开始抱怨当今皇帝陛下的无良。
其实很明白,皇帝需要一个这样的过程,陈墨没什么可抱怨的。就是被关的时间过长。被皇帝耍了一把不说还闹的如此大动静。恐怕是谁也想象不到。
需要被安慰的人现在反而去安慰别人,本末倒置,陈墨哭笑不得。
被关禁闭虽然也没缺太多的觉,但总不如在家美美的睡上一觉舒服,就在陈墨陷入甜美的梦乡不久,孟太后和董贵妃都派过人来进行了问候。长公主殿下到是没有派人来,估计是不好意思。
。。。。。。
。。。。。。
东都洛阳的军事行动开始,而朱全忠为了对付李克用。他调集的军队主要是向西北进军,这让东都的军队渡过黄河容易了很多。
在渡河的同时。左睿与京师的军队、物资慢慢在向东都洛阳增加,不知不觉中,东都洛阳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十万。
陈墨也在忙碌,这次是大出血,他的积蓄恐怕要被耗光。经过选址,陈墨决定在子午村西侧十余里的观音山下建起书院,这个书院的名字还是皇帝所取。名字很俗气;观音山皇家疡医学院。
陈墨负责出钱,还要挂上皇家名号,这让陈墨对抠门的皇帝腹诽不已。
秦岭的观音山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佛教律宗祖庭丰德寺、净业寺,太宗皇帝逝世地翠微宫,隋代所建禅定寺,九景万花山、及古子午栈道遗址等,可谓选了一个好地方。
医学院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正好利用这个时间段进行宣传。这个医学院将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入学方式,学子的招收方式将采用全民间方式,全民间方式就是以村镇为单位,免费培养疡医。不但教学免费,食宿也会全免,学习优秀的还有奖学金可拿,陈墨可谓下足了本钱。
学子的来源不用发愁,有皇家的名号和全免费政策,对学医感兴趣的青少年恐怕要挤破头。教学的师资力量陈墨也不发愁,那帮太医署的同学、同事,加上陆续有成的学子不断冒出,这些人总要给他这个太医署令面子。
在陈墨建设医学院的同时,新皇继位后的第一次春闱结束了。
唐代科举分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今年进行的是进士常科,杜让能的次子杜晓不出意外的进士及第。
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为“白衣公卿”。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会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大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
杜晓这个“白衣公卿”不是考上的,而是来自于推举。
进士考试可以在考前公开推举,称作“通榜”。因此凡是应进士举的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中有文学声望的人看,希望通过他们宣扬自己的名誉,甚至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温卷”。而二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知己”。
杜晓的推荐人是陈墨。
陈墨推荐,有杜让能子在,加上一个凶名在外的陈墨,谁敢阻挡,杜晓想不进士及第都难。
作为“执政事笔”,杜让能要避嫌,他本来不想让儿子走这样的途径,而让他想不到的是,杜晓很坚决,他毫不避讳想进士及第的心愿。陈墨也很坚决,杜让能也无法阻止。
在唐代,进士及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里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让人意外的是,杜晓没有参加选试,而是直接去了邠州。
301正是左睿
四月,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给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传信,要求借道魏博地界进入昭义军。
在犹豫一段时间后,罗弘信给朱全忠回信,同意了朱全忠的要求,允许他的军队在相州之北(安阳)通过。
就像之前预料的一样,庞师古带领的军队进入魏博后并没有继续向昭义进军,他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围相州。留守相州的人本来就不多,仅仅半天时间不到,庞师古拿下相州。
本来就掌控了天下平军西南的所有地盘,拿下相州,宣武军和昭义进军完全畅通了。
受到攻击的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一边向朝廷上奏表,一边和宣武军展开了作战。可惜,战斗力差距很大,罗弘信的军队节节败退。宣武军占据相州等于把魏博生生截为两段,魏博节度使罗弘信的军队一部分退到东北方的魏州,一部分则是在新乡之北南下逃到了怀州。
。。。。。。
东都洛阳。
城北一个防卫森严的大帐中,庞诩手中拿着一个细长的小木棍正在指手画脚,木棍对着的正是一张军事地图。
“集聚兵力于怀州,新乡半日可下,两日就可到达相州城下,随后。。。。。。只要昭义军境内展开大战,我军就会全线渡过黄河,援军源源不断。抓住双方疲惫之机,再加上东侧的天平军、南侧的淮南、宣武军之东的徐州军同时响应;灵州与夏州两军会在背后给河东军重重一击。突袭两军疲惫之师,胜败在此一战。只要胜了,朱全忠和李克用将再无还手之力。最后,若战事不利。我军仍旧可以全线退守怀州一线。”
庞诩的身旁站着一名年轻人,他白皙英俊的脸有些潮红。能够得到左睿的参军事庞诩的指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耀,哪怕身为宰相的公子,杜晓面对这个传奇人物也是毕恭毕敬,一副学生的好学模样。
“渐离先生。。。不是说讨伐河东吗?却为何还要对付宣武军?”
“河东自然要讨伐,宣武军对朝廷忠心吗?朱全忠的势力越来越大。周边有他不想要的地方吗?若不是朝廷派兵在年前攻击新乡,朱全忠恐怕已经战胜徐州军,搞不好徐州已经归属于他。现在机会难得!大将军已经得到陛下谕令。无论是李克用也好,朱全忠也罢,一个都不能放过。明远你要明白,事可为。事不可为总在一念之间。河东与宣武军没有调和的可能。朝廷又如何能够和这两镇调和?”一番长篇大论,庞诩意味深长的看着杜晓。
杜晓仍旧有疑问:“小子也知道这两镇会威胁朝廷,可对两镇同时开战,恐怕胜机会小上很多。为何不先协助宣武军讨伐李克用?随后再对付宣武军,这样岂不更有把握些?”
庞诩微微一笑,他没有回答杜晓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宣武军与河东军哪个更强一些?”
“宣武军应该稍强,军队人数和作战力相对均衡。河东军的骑兵很强。步兵相对较弱,加上河东军要过太行。人员与补给相对困难。这样算起来,只要不出现意外情况,朱全忠不出昏招,最后的胜利应该属于宣武军。”杜晓可不是白白跑来东都,之前他做足了功课,有陈墨那样的老师,他对时局很了解。
“朝廷若是协助宣武军,设想一下,以朝廷和天成军的战力,再加上宣武军,共同对付河东军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庞诩再次问道。
杜晓回答的很干脆:“轻而胜之。”
“若如此,击败和消耗了河东军,宣武军与朝廷的兵员物资岂不同时被消耗。若。。。朝廷隐藏力量,朱全忠会看不出来?”
“当然看得出来。。。”杜晓的脑子突然清晰起来:“小子明白了,朝廷的意思是让势同水火的双方展开大战,消耗双方的力量,随后朝廷突然出手。这样朝廷想打谁就打谁,加上周围的布置,就是灭不掉宣武军与河东军,也会让他们多少年缓不过来,这样。。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