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第863章


朱国桢说:“我跟随先生一起乘英国军舰来香港的,你们恐怕要在香港多待几天了。英军和日军正在办理交接程序,为了确保安全,交接期间港口暂时封闭。”
“为什么中国赢得了胜利,香港却不能收回?”周维烈不忿道。
朱国桢说:“这你得问先生,我一个粗人可回答不了。”
朱国桢带着三人来到九龙码头,乘坐小渡轮前往港岛,接着又坐缆车直奔太平山顶。
来到一幢西洋风格的别墅前,朱国桢指着别墅说:“这里以前是港督山顶别墅,现在被先生买下来了,等明年还要把太太们接来。”
“我还以为要搬回天津三乐堂呢。”周维烈满肚子疑惑。
港督山顶别墅就是未来的香港山顶公园,不过那时已经只剩下几间守卫室了。这破房子多灾多难,建好第二年就被台风吹塌,重建好的第二年又被台风吹塌,荒置几十年又再度修建,结果还没建好又碰到鼠疫爆发,再度搁置修建计划。
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港督山顶别墅被严重破坏,修缮费用极其高昂。再加上粉岭那边还有一栋港督别墅,新任港督在跟周赫煊聊天的时候,便把山顶别墅卖给了周赫煊。
新任港督詹逊只是“署理港督”,并非正式的。事实上,他一个月前还被关在战俘营里,英国政府怕耽搁太久容易生变,就赶紧提拔詹逊做港督主办交接事宜。
周维烈跟随朱国桢走进别墅,发现这里破破烂烂的,还有几个工人正在打理花园内一米多高的杂草。
一处已经整理好的花园里,周赫煊正在跟“港督”詹逊喝下午茶,一起喝茶的还有英国海军上将夏悫。在战后初期的香港,夏悫才是太上皇,他即将在香港成立军政府,本人出任军政府首长兼三军总司令。
现在香港的局势很古怪,詹逊担任署理总督并成立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没有任何实权,一切行政治安都由日军负责。而马上夏悫就要组建军政府,但军政府相关人员还未到达,所以夏悫又让詹逊的临时政府继续管理香港。
两人现在放着交接大事和香港政府不管,跑来周赫煊的山顶别墅喝茶,其实就是在商量军政府和临时政府的问题。
“爸爸!”周维烈上前喊道。
“我儿子。”周赫煊给两个英国佬介绍了一下,又对周维烈说,“这是你哈科特叔叔(夏悫),这是你金逊叔叔(詹逊)。”
周维烈明显对两个英国佬怀有敌意,当场便问:“为什么中国不能收回香港?”
夏悫听不懂中文,詹逊却听得懂,后者说道:“小朋友,因为英国对香港的租期还没到。”
“那是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应作废!”闵嗣鹤立即反驳说。
詹逊微笑着摇头:“年轻人,你还不懂政治。”
闵嗣鹤的口才不好,顿时不知该怎么辩解,钟开莱和周维烈也在周赫煊的眼神示意下闭嘴。
又聊了片刻,夏悫和詹逊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夏悫邀请道:“周先生,请务必参加明天的香港军政府成立仪式。”
“真是抱歉,我还有别的事情。”周赫煊直接就拒绝了。他虽然必须跟这两个英国佬搞好关系,但并不代表他赞同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香港军政府什么的更是扯淡。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奇迹之地
等两个英国佬离开后,周赫煊热情地招呼钟开莱和闵嗣鹤,笑道:“你们都是维烈的同学,千万不要拘束,就跟回到自己家一样。这几天就住家里,等港口通航以后,我会让人给你们买船票。”
“多谢周先生。”钟开莱和闵嗣鹤连忙说。
可惜周赫煊对数学家并不了解,他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年轻人都是未来的大师级人物。
钟开莱会选择留在美国,担任斯坦福大学数学系主任直至退休,被公认为20世纪后半叶概率学界的学术教父。他刚开始是学物理的,感觉吴有训讲的内容书上全都有,于是就看书自学还各种逃课。被吴有训抓现行大骂一通,钟开莱担心在物理系混不下去,于是果断转到了数学系。
闵嗣鹤则选择回到祖国,他是虔诚的基督徒,有些事情不便细说,知道他是陈景润的恩师就行了。
由于别墅荒置多年,许多地方都损毁严重,周赫煊只能让佣人紧急的收拾好几个房间,勉强够众人生活休息。这里连饮水都比较困难,是派人从山下买水坐缆车运上来的,做饭还得烧柴禾才行。而且因为运输材料困难,这栋别墅的修缮费用,差不多可以在山下另修一栋了。
但周赫煊还是义无反顾地买了下来,没别的原因,就因为这里夏天很凉快。当初选择在山顶修别墅,那位港督的真正想法其实是避暑……
至于站在自家阳台上,可以饱览大半个港岛的风光,这属于不在考虑范围内的附带效果。
最没用的还有装逼属性,再过几年,有钱都别想在太平山顶买房子。那些富豪只能扎堆在半山腰买房,即所谓的“半山别墅”,以后香港的超人、爵士、大亨们,说白了都住在周赫煊脚底下。
夜晚,钟开莱和闵嗣鹤都睡下了,周维烈来到父亲的房间。他身上没有白天时的冲动,而是带着无尽疑惑问:“爸爸,中国不能收回香港,是因为自身的国力太弱吗?”
“不是。”周赫煊摇头道,“若国民政府更强硬一些,直接在英国军舰抵港前派兵过新界,那么日本驻军多半不敢主动开枪,这样就能制造出中国已经收回香港的既定事实。英国是绝对不敢贸然开战的,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真的吗?”周维烈惊讶道。
周赫煊苦笑道:“真是这样的。因为现在英国的工党政府外交政策极为软弱,只要中国军队提前占领香港,他们最多发外交照会吵几句。而美国为了削弱英国在远东的力量,必然会选择支持中国收回香港。但国民政府顾忌太多了,他们顾忌国内的国共形势,顾忌国际的英美外交形势,更害怕在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以前横生波折。所以英国政府逼迫美国总统表态,杜鲁门一封电报就让中国部队停止前进。”
“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劝谏蒋委员长?”周维烈问。
周赫煊郁闷道:“我写信劝了,但劝不动。我还提议让蒋委员长派军舰接收琉球群岛,现在连一点消息都没有。蒋委员长现在的注意力不在这里,他只关注沦陷区的接收问题,想着怎么和共党争天下。”
周维烈愤懑道:“那就把香港白白扔给了英国人?”
“蒋委员长这个人吧,他是比较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爱国精神他肯定是有的。”周赫煊道,“我猜他肯定想要收回香港和澳门,但必须等到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以后,靠阴谋诡计和外交手段来收回。”
周维烈问:“那靠外交手段能收回吗?”
“肯定不能。”周赫煊说:“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了,中国想要收回香港,必须在英国军舰抵港前就强行派兵接收。香港是块大肥肉,英国这头饿狼已经吃到嘴里了,你说怎么可能再吐出来?”
历史上,国民政府确实想收回香港,并且还打算收回澳门。
港澳是一体的,英国和葡萄牙政府直接结成同盟,反对国民政府的接收。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以后,国民政府立即通过外交部使力,并私底下搞阴谋手段,甚至派兵封锁了澳门。
但外交手段必然徒劳无功,而阴谋诡计就更扯淡了,国府反而被葡萄牙人利用国共矛盾给摆了一道。
老蒋最缺乏的就是临机决断,收复香港的最好时机只有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短短一个月。但他错过了,想得太多,顾忌也太多。
见儿子有些想不开,周赫煊安慰道:“其实,香港和澳门维持现状也并非坏事。”
“难道还是好事?”周维烈听得一头雾水。
周赫煊说:“你过几年就知道了。”
周赫煊为什么选择留在香港?因为香港最适合做事和过小日子。
未来几十年,香港将是全世界间谍最多的地方之一,那叫一个混乱啊。但这种混乱,对有钱有地位的周赫煊来说,反而是最安全的,他完全可以利用各方矛盾和人脉混得风生水起。
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就开始全面封锁中国,而香港则将变成中国南方唯一的对外窗口。
届时,周赫煊可以把紧缺物资走私到澳门,再由澳门转运到大陆——澳门其实是共党的地盘,“澳门王”何先生更是共党的铁杆拥护者,甚至澳门的印钞权都掌握在何先生手中。
香港的那位霍先生是怎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