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衣卫-任语丁》任语丁-第649章


,应该没有想到燕王和联合宁王还有其他几位王爷同时发兵,此时,那些战败的折子一个接着一个送入皇宫。
尤其是北面,燕王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其中不少将领都是燕王旧部,眼看打不过,索性直接开城投降,燕王兵分四路,沿途城池纷纷归入燕王统辖,此时直逼重城济南。
一旦重城济南被乱军攻破,京城的第一道防御尽失,到时大可挥兵南下,破徐州水陆并进直捣京城,现在摆在朱允炆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济南是守还是弃。
守,何人出战合适,是否可以守住,如果放弃,一旦济南城被破,局势将会变得对朱允炆这一边极为不利。
“皇上,臣以为当立刻发兵济南城,与乱军决一高下。”齐泰说完,朝堂上的大臣纷纷附和,这些都是齐泰的人,此时,齐泰已经彻底掌控朝堂上的局势,而且,朱棣打着清君侧之名,明显就是冲着齐泰、黄子澄这些人来的,这还了得,如果真打败了,以朱棣的狠劲,肯定要拿齐泰、黄子澄这些人封天下人的嘴,难免来个抄家灭族。
朱允炆点头,这仗肯定要打,关键是怎么打,还有就是由谁统兵和燕王乱军交战最合适,所有人都清楚,燕王善战,这些年一直在北面和北元以及部落交战,所以,手下兵马战斗力极为强悍,这一点是南兵所不能比。
“何人带兵合适?”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还是和上一次一样的难题,朝廷这边不缺兵,齐泰是兵部尚书,只要圣旨一下,几天之内就可以调集几十万的大军,军中的将领也不少,可惜,就是缺一个自己信得过而且能打仗的人。
“皇上,李景隆可担当此大任。”
齐泰推荐李景隆,不要忘了,一年前李景隆就是输给晋王乱军,险些将新军尽数葬送,没有想到,这个时候,齐泰居然还要用李景隆。
李景隆符合齐泰的所有要求,名将之后,军中有威望,而且和皇帝也是亲戚,最重要一点,自从上一次之后,李景隆私下里和齐泰关系极好。
朱允炆摇头,“曹国公虽有过人之处,毕竟经验尚浅,此次交战,胜败关乎国运,朕不得不谨慎考虑。”
朱允炆说的也有道理,你小子已经败了一次,然后带着残兵逃回京城,这一次,还用你,如果再打败了怎么办,难道真要自己把皇位让出去,那肯定不行,别看朱允炆年轻,而且性子看似软弱,毕竟血管里流着先祖朱元璋的血,这个时候同样显出冷血的一面。
放眼整个京城,除了李景隆之外,剩下的就是老侯爷耿炳文,耿炳文确实让人佩服,毕竟是前朝老臣,跟随太祖打天下的主,昔日那些人几乎死光,耿炳文还能带兵打仗,如此更加让人敬佩,颇有战国之时老将廉颇之威名。
这一刻历史或许惊人的相似,耿炳文擅守,而且经验老道,所以,耿炳文带兵出战就算失败,损失的兵力也会降到最小,不管怎么说,都要比那个骄傲自大,只懂得纸上谈兵的李景隆强。
这一点,朱允炆心里清楚,所以没有采纳齐泰的提议,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朱允炆眉头深锁,这一段时间,一直没有林风的消息。
“工部的火器打造得如何?”
朱允炆突然问起火器,这就是林风的先见之明,就在所有人认为不会再有战乱发生,可以安安稳稳享受的时候,林风反而大规模的训练自己的血衣卫,而且大量打造火器。
有了这些火器,就有了对抗的资本。
“回皇上,按照林大人的要求,最后一批火器已经送走。”工部尚书听到皇上发问连忙上前回了一句,然后偷偷用眼睛看着一旁的齐泰。
这些人都是以齐泰马首是瞻,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谁都不管乱说话,生怕掌握不好分寸,到时候给自己惹上麻烦。
齐泰眉头一皱,这一下,所有人都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林风,这个人确实了不起,如果说林风能打仗肯定是吹嘘,毕竟没带过兵,只能说林风会打仗,而且用的方法都很刁钻,让人防不胜防,这一点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本事,尤其是在打倭寇这方面,几乎是兵不血刃打垮倭寇。
“皇上,臣有一句心里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齐泰躬身施礼,工部尚书连忙退回。
“齐爱卿,有话直说就是。”朱允炆摆手,国难当头,这个时候,只要是对战事有利的事都可以答应。
齐泰咳嗽一声,“臣最近听到一些风声,都是关于林大人和燕王,两人原本就相识,而且林风和燕王总管私交甚好。”
“不可能。”
朱允炆一下子站起来,齐泰的意思已经说的很直接,这一次,燕王有恃无恐率兵造反,里面很有可能有林风的份,一旦真是那样,林风的几万血衣卫和那些火器非但对自己这边没有用处,反而成为一个祸害。
齐泰看着朱允炆一下子从龙椅上站起来,应该是没有想到朱允炆会有这么大的举动,朱允炆摇头,“朕相信林风,肯定不会背叛朕。”
“皇上三思。”齐泰上前,其他大臣纷纷跪地口呼皇上三思,朱允炆眉头深锁,看着跪在下面的一众大臣,这些都是大明的根基,所以,他们的话朱允炆还是会有所考虑,大战在即,刻不容缓。
“传旨,长兴侯耿炳文率兵三十万,李景隆率兵十五万,军中大小事宜交由长兴侯统领,胆敢违反者可先斩后奏。”
这一刻,朱允炆还是选择相信老将军耿炳文,当初朱元璋病重的时候拉着朱允炆的手说过这样一段话,“若遇战事可用耿炳文,朝中大事当三思而后行。”
没有错,朱元璋多疑,杀了太多功臣,最后给朱允炆留下的看似是一个没有任何问题的国家,其实已经千疮百孔,随着晋王、燕王相继兴兵造反,这些矛盾正在不断的放大。
第七百二十九章北伐
中国女排一路逆袭勇夺奥运会金牌,为中国女排姑娘喝彩,好样的。
圣旨下达,整个京城顿时忙起来,几十万大军调动,不是小事,六部的人不停的跑,粮草、物资、军备都要跟上,同时发布各种朝廷的公告。
朱棣的一纸讨伐檄文列举了不少罪行,这些极为不利,所以,战场上的胜负不仅仅是你带着多少人马打了多少胜仗,名声和道义上同样重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就算燕王再能打仗,如果失去兵马和百姓的支持还是不行。
这一点和当时的人口有关,元末的时候,灾祸战乱不断,所以,人口大规模下降,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大力发展民生,百姓的日子好了,人口自然也就上来了。
从洪武初年到十四年,全国人口确实有了很大的增长。关于户口增长的原出,一般人都认为是当时的明朝政府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积极鼓励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解放劳动力的结果。但是也有人更加强调国家对户口的控制。他们认为封建国家的户口是直接与赋役剥削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统治者总是力图控制更多的人口,以榨取更多的财富,明王朝当然也是如此。
早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就命令地方官府努力将那些脱籍的农民重新控制起来以增加户口。当时有很多原先因为农民逃亡一空而废置的县被重新设置起来,有些地方本来户口很少,可是通过招抚流亡,使得当地户口、赋税大增。所以,从明初到洪武十四年增长的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重新被控制的农民。
从洪武十四年到二十六年全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认为,这一时期,明朝的户口基本上没有什么上升,有时或户或口反而出现了下降。而《明史》也有类似的记载:“太祖当兵燹之后,户口顾极盛。其后承平日久,反不及焉。”
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在洪武时期发生了大量的农民起义,而参加农民起义的往往就是那些流民和逃亡者,明朝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对之进行镇压,其中包括屠杀、强迫迁徙和强迫从军等等,而那些幸存者又不得不到处流亡,这就必然使得当地户口减少。
那么到底大明有多少人口呢?根据户部的统计,超过一千万人,按照五人之中出一兵力的统计,全国上下的总兵力可以达到惊人的二百万。
这一点不稀奇,燕王兴兵三十万,加上宁王凑起来的十万兵马,总兵力接近四十万,大明朝廷这边,耿炳文统兵三十万,李景隆统兵十五万,加上林风手中还有守卫京城的兵力应该接近十万,再加上边军,朱允炆这边的总兵力应该接近八十万。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最终燕王都无法占据上风,只能通过自己的战法快速攻入京城,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