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当国(特别白)》第1110章


李成梁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喝了口茶汤压下,呵斥了那管事一句,喘着气坐在椅子上虚弱的说道:
“辽西格局太小,咱们李家这一脉的人又太多,外姓的人可以去他处,咱们李家的人能去那里,日子久了必然会有麻烦,要是没什么功业,到了你们下一代,咱们连辽西总兵这个位置都是保不住,李家烟消云散,没了根基,你以为你能在宣府呆下去?那边还不是历家和马家管着大小事情……现在咱们李家需要独自打个胜仗,要显出来本事,若只能跟着别人后面打仗,那朝廷要咱们李家有何用……”
断断续续的说着,说了几句又是说道:
“现在下面已经离心,祖承训他那五千骑怎么积攒出来的,还不是琢磨着出去自立门户,如松啊,军功是咱们家的根本,现在不管是你还是你弟弟,都要有个耀眼的功勋来稳住自己的位置,让京师中枢知道你们的能耐,老夫现在已经是这样,这么做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们?”
说到这里,李成梁已经是老泪纵横,嘶哑着说道:
“朝廷正在对各个边镇动手,李家如果不多立下功勋,将来你们只能做富家翁了,你们几个若是做个无权无势的富家翁,能传两代,就怕咱们李家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李如松一直在那里摇头,等到李成梁不说话了,李如松低头看着地上的波斯地毯,这应该是在天津卫买来,价值千金的豪奢之物,似乎在那里看了看地毯的纹路,李如松又是抬起头,长叹了口气说道:
“既然父帅这么说了,儿子也明白怎么做,儿子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是怎么来的,儿子也不是忘恩负义之辈,军情紧急,还请父帅保重身体,儿子明日就去辽南,尽早入朝。”
王通在一路急行之后,在十一月二十到达了京师,从松江府一路北上,所经过的区域都是京杭大运河的流域,这是大明最精华的所在。
沿途尽管大多数时间在赶路,不过也曾观察沿途的市镇城市,王通多次经过这个区域,前后有个比较,各处都比从前要繁华不少,沿途需要征发民夫的时候,也从前要容易很多,这就是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繁荣的体现,天津卫和松江府的开埠,并不仅仅是繁荣这两处地方,他们两个是头尾,带动了一整片的区域,最终将带动整个大明。
不过是随行所感,进京之后,王通甚至没有时间和亲朋故旧们寒暄,就被万历皇帝召见。
御书房中,万历皇帝、内阁首辅王锡爵、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提督太监邹义,还有辽国公王通,五人议事。
——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stcleric ,ipooo”书友的打赏,谢谢大家!
一千零八十
御书房中,万历皇帝坐在龙椅上,王锡爵和王通都有个绣墩坐,不过田义和邹义二人却只能是站在一边了。
若是以往,不管御书房中又怎么样的机密事,赵金亮总会在的,而且这等场合商议军国大事,照例兵部和户部尚书也要在的。
但在今天这个场合下,他们都不够资格,皇帝、内阁首辅、司礼监的掌印和提督太监,和眼下实际上的大都督王通,这几个人就是大明的最顶层,最核心的人物,其他人都是差了些。
“大将在外,应有专权,这个道理朕懂的,但有些事情还是要问问,所以就这么几个人在。”
万历皇帝温和的说道,看着王通要起身说话,万历皇帝摆摆手继续说道:
“问了什么,不代表你做的不对,你还是按照你的章法来做,朕这边也就是不明白而已?”
话是这般说,可既然表现了这个态度,那就是对王通的安排还有种种的疑点,所以才要问话,皇帝有疑问的,如果解释不清楚,不是说不改就能不改的。
这次大明出动的兵力人数或许比不上有明一代的几次大行动,但质量却不差,几乎是将大明北方野战精锐抽调了七成,还有南方水师最精华部分,如果这次的行动有什么闪失,北方几乎没有足够的力量维持,更不要说倭寇可以直扑大明腹心之地。
如此规模的行动,由不得万历皇帝不慎重,即便是知道自己在军事方面并不在行,可还是要问个明白。
看这个场面,对王通的点将聚兵,并不仅仅是万历皇帝不明白,内阁首辅王锡爵,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也都有疑问。
天子既然说出这个话来,王通自然不会拒绝,欠身开口说道:
“陛下请问,臣知无不言。”
“朕看你调集兵马,为何骑兵这般少,若是按照你每处边镇抽调的兵马数量来看,每边镇抽调一千五百步卒,步卒那里有骑兵好用,虽说边镇已经开始裁撤兵马,可你每处抽调这个数目的骑兵也不是什么大事,都是承受的起,王通,此次乃是国战,切不可轻视敌军!”
和倭寇二十万大军在朝鲜进行的大战,大明调动的兵马自然是越强越好,骑兵肯定是要强过步卒,特别是对于边镇的精锐来讲,王通这样的调集,只是用各边镇的步卒,而没有抽调那些边将们的骑兵家丁,这让万历皇帝颇为的不解,要说王通不会带兵打仗,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掉以轻心这个方面来推断,百战百胜导致的骄横轻敌。
“陛下,边墙外还不能说是处处太平,各处边镇因为裁撤军户也有怨言,局势也要小心提防,留下这些精锐骑兵,正可以调动镇压,若是抽空了,恐怕被奸邪小人有机可乘,二来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在于冲击,朝鲜狭小地方,山地众多,骑兵优势在那里发挥的并不大,步卒步步推进,反倒是有了稳妥的好处,而且各个边镇的骑兵各有统属,都是边将的命根子,顺风仗或许能打,遇到困难却未必能支持,步卒则不尽然,各边镇精锐标兵现在则是毫无着落,有这样出战的机会证明自己,则会尽心竭力,第三,若是用骑兵,后勤军费都是耗用太大,千五骑兵,耗用甚至超过禁军一个团,此次陛下汇集天下兵马,国库本就是紧张,能省一分是一分,而且禁军马队加上大同马队已经近五千,加上辽宁本地精骑,战场机动已经足够。”
王通侃侃而谈,说的万历皇帝和周围几个人都是不住的点头,等王通说完,万历皇帝和王锡爵以及田义对视了眼,笑着嘉许道:
“真是国家栋梁,处处替江山社稷考虑,王通,你觉得这一战要打多长时间?”
“回陛下,各路大军汇集辽东怎么也要在明年正月,至于此战要多长时间,战事多变,又是国战,臣不敢妄言。”
这个倒是中规中矩的回答,万历皇帝点点头,王通看了看在御书房中的几个人,沉吟了下,却开口问道:
“陛下,其实此战胜败,臣颇多大胜的把握,不过只要打多少时间,陛下,也可打六个月,也可打一年或者更久,臣以为打的更久,好处更多一些?”
话说到这里,御书房中几人脸上都是露出诧异神色,大家都知道王通是个稳重人,不会胡说八道,更何况这是在御前问答,更是不会妄言,可“打的更久,好处更多”,这实在匪夷所思了。
为了眼下这些兵马的汇集,京师中枢就已经是操尽了心,打仗就是花钱,这个真是不假,还没和倭寇大军交锋,这银子就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等到开战,那更是金山银海的花费,工部这边修陵寝和河工的预算已经是挪到了后年,打的更久,那岂不是把整个大明都给打穷了。
“这次出兵,如果不是你做的那份军需预案,恐怕户部那些人就要闹着去加税了,打得久花钱就多,死人也多,到时候恐怕榨干了国库,闹出乱子来,你为何说打的久好处更多?”
屋中的气氛可是不如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了,田义和王锡爵脸上都很严肃,邹义则有些担心,万历皇帝则是满脸好奇,在万历皇帝的心中,王通这边虽然很多奇思妙想,但却不是那种胡言乱语的人。
王通的神色的确不像是乱说话的样子,他郑重其事的欠身说道:
“陛下,从议定了要开战一直到现在,内外差不多已经有近百万两的花费了,等到开战那更是花费惊人,臣问陛下,也问王大人和二位公公,此战大胜,将倭寇大军从朝鲜赶回倭国,这之后能有什么进项吗?朝鲜能将这份银子补齐吗?”
万历皇帝一愣,既然话中提到了内阁首辅,内阁首辅王锡爵摇头皱眉说道:
“辽国公这么说就不妥了,现如今倭寇已经快要到大明的边境,他们下一步就是侵入辽宁直下京畿直隶,这等狼子野心,大明岂能坐视,为藩国朝鲜,为大明社稷的安危,这一仗都必须要打,怎么能说到什么钱财花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