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当国(特别白)》第1156章


饭庄,就将晚饭解决了,天子身边的侍从吃饭,讲究去振兴楼和美食馆,这两个饭庄都是京师第一等的气派所在,东西南北各有分店。
负责琐事的两个侍从平素交好,一同去了振兴楼西城的庄子,别看是负责琐事的,能在王通身边做这个的,都是年轻人中的俊杰人物了,究其家世,那都是显赫异常。
酒楼饭庄的伙计们都是有眼力,能记住人的,看到这二位爷过来,那都是着力的巴结伺候。
这二人也见惯了这样的场面,跟在王通身边久了,也知道该低调谦和,寻了个雅座坐下,点了几样菜肴,温了壶酒,侍从中有一半的人是常设,却也有部分人是轮值,这二位就是明日开始休息,所以要喝酒的。
打发走了伙计,两个人对坐,虽说沉稳,可一来是交好,二来毕竟年轻,这雅间看着私密,有些闲话也就说得多了。
“你看看那李顺,比咱们还小个几岁,如今已经是参将了,咱们放出去最多也就是个守备千户,人和人真是没得比!”
“你老兄脑子坏了吧,和他比,他就算不在倭国立功,这鲁国公的位置你怎么比,没听到吗,他还要三十岁之后袭爵,估摸着三十岁的时候,身上怎么也该有个将军的称号了。”
两人碰了一杯,都是感叹,大华的军制大体承袭明朝制度,但各处主持军务的人却和从前不同,在边关要地设将军,以其所驻扎城市为前缀,比如说西安将军、大同将军等等,总兵位在其下,于军务有专决之权。
这个情况的发生,一来是万历十五年开始的军制改革,边镇的防务逐渐被禁军接管,当地总兵统辖的兵力大大减少,二来是吸取明时文官统制兵马的教训,避免文官统兵的不知所谓,提高效率。
从前的宦官监军规矩也是被废除,每一名将军身边一般都有几名副官,其中一名副官必然是锦衣卫千户,而且不是驻扎在当地的锦衣卫子弟,必定是京师派遣,定期轮换,在将军所辖的部队之中,也有锦衣卫营,这个实际上就是起到从前监军的作用。
而且现在的将军和从前的总兵不同,现在大华一共是十个将军,除却镇守要地和守备京师之外,其余几个都是负责一个方向的攻略,开疆拓土,斩将杀敌,这是武人的荣耀,每个人都是羡慕非常。
几杯酒下肚,话就多了,一人感慨说道:
“这人真是要看时运,不光是看自己的,还要看自家老的,家父这边倒是运气好,和陛下一起在虎威武馆呆过,你说他当时要是跟着陛下和鲁王一起多好,偏生是跟着秦国公追打的那一伙,你说说?”
“显摆不是,显摆不是,你家大人好歹乃是虎威武馆一期出来的,我家老的,当年还没这个福份,要不是跟着张老都堂跟得早,还没今天呢!”
虎威武馆出身,如今在大华帝国是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当年那些被选入的少年,当时没想到和万历皇帝同僚,更没想到在万历当政的时候他们没有因为这个资历获得什么提拔,当然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荣华富贵会因为王通而来。
在虎威武馆呆过,一直在禁军中做,不要站错了队,且不说那几个国公,其余最差的也是个伯爵,就算站错了队,也可以享受三品官员的待遇,而且家中产业有免税的待遇。
除了虎威武馆出身之外,另有“南街锦衣卫百户办差”“天津卫旧人”“虎威军旧部”等等出身,这都是荣华富贵所在,当年看着不起眼的一个个人物,如今都是发达起来了。
所谓“张老都堂”,就是如今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张世强,他的爵位是海国公,是王通身边一等一的亲信大臣,七十多岁的人了,还位高权重。
另外,虎威武馆如今的名字是虎威讲武堂,在京师城西,常年有一千多名学员在其中学习,有各处的有志青年,也有来进修的武将武官,如今各处想要做到游击以上,就必须要有虎威讲武堂毕业的资格,很多将领都要过来进修,天子每五天来一次,太子每七天来一次,这都是常例。
“当时站在一起打架又能怎么样,能不能到今天都是难说的紧,李虎头如何,还不是背后挨了一刀……”
“这个还是少说的好……”
说话那人明显有些喝多了,听到这个摆摆手,大大咧咧的说道:
“这些事都是有官方的册子说明的,有什么不能说的。”
说到这里,那人又是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的凑到前面说道:
“老邱我告诉你,这桩事我听人讲过,当时不光是万历派人问过李虎头,据说陛下这边也派人问过。”
“……你这人每次喝酒嘴上就没个把门的,你醉了,你醉了。”
第二天一早,就有消息送到了王通的手上,说明昨夜酒楼中这两名侍从对谈,王通看过之后批示了两句“故作醉言,不必理会”。
万历三十一年时候,科尔沁部残余勾结商团武装作乱,李虎头率军前去镇压,一切都很顺利,将敌人逼进死角歼灭,激战的时候,李虎头受伤战死。
大明在万历五年之后,对外作战还没有这样高级的军将阵亡过,不过马上就有消息流传,李虎头所受的致命伤在后背……
这件事是一切的开端……
——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凤舞V九天;wuchi12233;德玛西亚之癫;ipooo”各位的打赏,谢谢大家!
一千一百二十一
万历三十一年七月,忠勇侯禁军虎威军主将李虎头战死在塞外,此事震动天下,意义也是非凡,甚至可以说是天下局面大变的一个关键。
那时和现在,无数人在自己的笔记中写下了或者靠谱或者离谱的猜测和记述,大量或真或假的消息也是流传出来。
泰昌四年,有一个葡萄牙传教士在离开天津的时候,锦衣卫在例行检查的时候搜出一本册子,尽管是用葡萄牙语写的,可在天津卫,语言不是问题,很快就是将所有的内容翻译出来。
这本册子记述了各种大明的政坛秘事,很多内容是犯了大忌讳,这个传教士遭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被发配到吕宋去做终生苦役。
但锦衣卫的保密能力实在是太差了,这本册子翻译过来的内容流传到了市面上,几个私刻的书坊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印了一大批出来,发了笔财,等官府注意到这本书并开始明令查禁的时候,各种各样的版本已经流传在大明各处,甚至连南洋北地都有痕迹,而且官府的查禁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这个册子所记载内容的真实性,这个论证是否合理不去说,民间一贯这么判断。
那两位侍从在酒楼上的议论,内容也大多是来自这个册子上的,或者是由这个册子上内容的演绎。
等到了王通登基之后,对这个册子的禁令也就不复存在,民间追求高层秘辛的热情也逐渐冷静下来,终于有个说法,说这个册子根本不是什么葡萄牙教士写的,而是武皇帝这一方有意放出的舆论,因为那上面的内容很多并不是一个教士能知道的,尽管帝国高层中的确有两个白人。
更有人说出,曾有人在吕宋那边见过这个传教士,不过这人已经是吕宋的大商人,负责某种商品特许买卖,当然,谁也不能去求证此事。
“……皇太子朱常洵所在的时代和大明任何一位太子都不同,这是个向外极大扩张,财富极速膨胀,一切都在飞速发展,文官们对帝国的控制和影响被压缩到了最低,军事系统和财政系统在王通天才般的重建下,不仅仅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且还成为了皇权最坚实的支柱……”
万历二十五年之后,户部对大明财政的影响越来越低,要知道从前户部曾经拒绝田赋和盐税之外的赋税入库,当时这么做,是为了文官集团的产业可以不用缴纳税赋,不过这个到了后来,反而成为了漏洞和弱点。
原本大明工商税和各种从前没有收取的税赋,都是由锦衣卫治安司来收取,到后来,甚至市舶司的职能也成了治安司的,因为经过王通改革的锦衣卫系统有规章制度约束,有高效的执行,收上来的银子也更多。
显然,让锦衣卫这种内卫部队掌握税收大权是不恰当的,几方纠缠,大明税务局成立了,财税部门应该是文官职司,但税务局脱胎于锦衣卫,里面大多是军方出身的角色,结果这个部门的强力色彩非常浓。
一般来说,大明各个衙门的编制都很小,官员和在编的差役为了办差,都要雇佣大量的帮闲,税务局这边则是一开始就给了充足的人员预算,除却征税收税核算的税官和税吏之外,还有负责强力执行的税兵。
税务局的设立,在大明掀起了轩然大波,税务局这庞大的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