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215章


然聪明勇敢,却无意王位,自愿加入海军,此刻正在波罗的海同普鲁士王国的海军作战。
因此,王室只能安排威尔士亲王守在女王的病榻边,时刻等地着女王的召唤。
忽然,维多利亚女王睁开了眼睛,无比的明亮,她醒了过来,第一件事便是问爱德华王子:“欧洲形势如何了?”
爱德华王子虽然平日荒诞,但这段特殊时间对欧洲形势还是很关注,连忙回答:“陛下,法兰西军队在普法边界被普鲁士军队击败,法兰西帝国皇帝向普鲁士投降了。”
爱德华王子知道女王虚弱不能说话,他按照英国陆军部和报纸上分析的埃尔会战经过,仔细地将普鲁士和法国两军的埃尔会战情况说了出来,根据爱德华王子的说法,普鲁士军队的火炮,似乎是仿造东方火炮,犀利无比,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法军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指挥失误,酿成这次惨败!
听到这里,维多利亚又想到了那个东方帝国。自己之所以这样,归根到底是因为英国的衰败害的,而英国的衰败,归根到底,又是因为那个东方帝国的崛起,因为那个叫冯云山的东方人。
维多利亚想起了自己18岁接任伯父登基成为英国女王,英国此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她有些后悔当初没有派兵将那个东方国家彻底击败,甚至变成殖民地,更后悔当初没过多地注意东方国家,让那个叫冯云山的叛军逐渐发展壮大,以至于如今让以往的日不落大英帝国,失去东印度群岛的海峡殖民地、印度大陆、澳大利亚和爱尔兰,更让大英帝国从世界第一强国、海上的霸主变成了如今这幅模样!
“上帝啊!”维多利亚微弱地惊呼道,自从普法宣战以来,她无时无刻地都关注着战事的发展,到这一刻,她知道,欧洲大陆上又有一个强国崛起了。
而这个强大的普鲁士,真正开始强大起来,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和东方的那个国家交好,进而获取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她竭力地想坐起来,却无法成功,眼前闪过一阵白光,她已经看不见东西了,只能微弱的念叨着什么,而后,就此撒手而去……
爱德华王子早在维多利亚想坐起来的时候,就伸手搀扶着她,母亲的异常,让他很是担心,母亲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他仔细倾听了一下,似乎是念叨着什么“卑鄙的冯云山,还我印度和爱尔兰,还我日不落帝国”,再往后,他搀扶着的母亲,英国女王,身子猛地一软,就再无声息……
爱德华王子连忙惊叫起来,一边大叫王室医生,一边惊慌而悲伤地哭泣起来,他知道,他的母亲、大不列颠王国的女王陛下,已经去了天堂。
在这欧洲最为纷乱的时候,原大英帝国及印度女皇,还不到50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去世。而这个突然的事件,又将英国和整个欧洲都掀起巨大的影响。
首相格莱斯顿得知女王陛下去世之后,立即下达全国戒严令,派出所有的军警甚至预备役部队,维护各地秩序,尤其是伦敦的那帮失业工人和遭受橡胶股票打击的民众。
而伦敦的股市和债券市场,也因为女王去世的消失,遭受巨创,各类行业的股票,纷纷深跌,甚至银行也出现挤兑潮,失业工人也因为女王的去世,觉得前途更加黯淡不已,有上街头游行闹事,直接被军警逮捕或驱散,也有少量直接自尽,跟随女王陛下而去的。
《泰晤士报》在头版刊登了女王的生平介绍,用所有版面来刊印怀念和追忆女王的文章。其他报纸也纷纷报道女王去世的新闻,并且分析英国和欧洲因此的影响和走向。
接连几天的《泰晤士报》,都陷入怀念维多利亚女王的旧事和那个时代之中。它评论着:“她忠于职守,忠于她的王国和深爱着她的子民;她不仅把时光消磨在工作上,也消磨在为家务操劳上;她忠于自己的丈夫,对子女要求严格,成为欧洲君主的楷模。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大不列颠王国的文学、艺术、教育、技术昌盛,工业和经济发展,国民也受到了良好的对待和地位。她的去世,也同时代表着大英日不落帝国的正式落幕,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和印度联合王国,变为大不列颠王国。这是一个辉煌时代的消失,同时也很是所有大不列颠人的悲哀。”
但也就是英国本土的报纸大肆报道,其他除了瑞士和葡萄牙等国家报纸报道了几天之外,欧洲的其他国家报纸并没多大的响动,也对,法国临时政府忙于抵抗普鲁士的进攻和开出条件求和,而普鲁士就更忙了,不但忙于进攻法国,还有调遣兵力救援沙俄境内的军队。其他的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帝国、沙俄等等,也都忙于战争,对已经实力大为减弱并且孤悬欧洲海外的英国,并没在意,更何况是一个没实际权力的女王。
反倒是远在东方的中华帝国,《南洋日报》刊登了维多利亚女王去世的消息,并且用“苍天饶过谁?”作为标题,进行评论说,维多利亚女王经历英国的繁荣强大时期,也经历其衰落其,而她的去世,的确代表着英帝国海上霸主时代的结束。而女王因为缺少父爱,又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中长大,构成了她成年后对世人冷漠尖酸,贪婪无私,惟我独尊,对民众和世人的生命完全不珍惜,也正因为如此,她这是苍天的报应。女王的去世,代表着旧式的血腥殖民时代的终结,新的中华帝国开创的东方时代的来临!
第1333章 英国陆军参战
英国女王去世,按理说,第一继承人爱德华王子顺理成章地应该继任英国国王,不过,这些还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结束之后。而爱德华王子提议尽快让女王陛下入土为安,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但很多人指责他的目的并不单纯,而是为了尽快登基成为英国国王。
伦敦这里,不少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有意无意地透露想将阿尔弗雷德王子迎回伦敦,再举行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就这样,维多利亚的葬礼也僵持了下来。
而英国女王的去世,让英国的海外军事行动也彻底沉寂下来。
随着普鲁士军队击败法国军队,并进一步逼近巴黎的态势,英国上下都察觉到普鲁士的崛起已经无法阻止,连英国陆军部部长和参谋们也纷纷说欧洲最强大的陆军莫过于普鲁士,即便是如今的英国,只怕也无法战胜普鲁士王国。
而且,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同内阁成员们商议之后,都觉得英国如今处境艰难,已经不适合再参加对普鲁士王国的宣战,同时,英国外交大臣准备同俾斯麦联系,使得两国停战,英国退出对普鲁士的战争。但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英国海军舰队在攻占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港后,上岸补给休息的时候,遭遇普鲁士军队的伏击,数十名英军海军将士被击毙,而这其中的一名海军中尉,竟然是阿尔弗雷德王子。也就是说,阿尔弗雷德王子被普鲁士军人给射杀了。
消息传回伦敦,这下,无论是国会还是内阁,都炸开了锅。
阿尔弗雷德王子的遗体被普鲁士方面交还给英国海军,英国海军迅速派一艘快船将之运回伦敦。于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弗雷德王子这母子俩的葬礼同时举行。爱德华王子也终于心尝所愿,在葬礼的最后一天登基,成为大不列颠王国的国王。
不过,就在葬礼的当天,有传言流传起来,说是阿尔弗雷德王子作为一名海军军舰上的测量员,本不大可能会上岸去张罗补给之事,根据王子同船的战友透露,王子是接到伦敦一个亲人的信去柯尼斯堡港专门采购白鹅时遭遇普鲁士军队战死的。这个流言将害死阿尔弗雷德王子的目标直接指向他的兄长,原来的爱德华王子、刚刚登基的大不列颠王国国王。
而已经登基为爱德华七世的国王,为了表明对弟弟阿尔弗雷德王子的亲密及其遇害的痛惜,直接对包括《泰晤士报》和《柏林报》的欧洲报纸宣布,英国将派出陆军帮助法国,维护欧洲的大陆平衡,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报复普鲁士军队杀害阿尔弗雷德王子的行为。
这下,英国首相格莱斯顿傻眼了。他是准备同普鲁士王国议和,让英国不再动乱更不要陷入战争的泥潭中去的。可没想到,这才26岁的刚刚登基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竟然完全没有任何政治常识,直接宣布英国将会派出陆军赶到欧洲大陆进攻普鲁士王国。
而偏偏是这样,英国的那些军火商人们和其他与战争相关的产业资本家们、银行家们欣喜若狂,纷纷跳出来大力支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