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第1507章


最后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打爆帕拉瓦王朝的过程中,“广交会”最吃力的,居然是维持联军秩序……
因为不管是羯陵伽国还是东遮娄其国的盟军,他们沉迷痛打落水狗不能自拔。南天竺诸国都知道奴隶贸易赚钱,联军的土兵简直是欣喜若狂,激动的不能自己。
一场闹剧过后,死伤最多的原因是争抢财货以及奴隶。
其中羯陵伽国的土兵,死于群体性踩踏的数量,居然超过了三百人……
可不管怎么说,“灭国之战”就是“灭国之战”,俘获了一个盛国的国主,怎么地也是个功劳。
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广交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跑出去灭国,还从李淳风那里借来了空白圣旨,这事儿吧,可大可小。
冯氏上下有点坐蜡,又不能擅自把一国之主给宰了。一咬牙,就把那罗僧诃跋摩这个猪头三运了回去。
甭管事情怎么定性,一国之主的生死,你要是程处弼这种妖孽,那随便杀,杀了之后,皇帝老子说不定还给你点三十六个赞。
可冯氏能这么干吗?
冯氏祖上到底是出过皇帝的,老冯盎各种乖顺,才赢得了李渊父子的欣赏。
麻烦从南天竺带到了苍龙道,又从苍龙道带到了交州,李道兴一看,寻思着这好歹也是个大事儿,还是直接入京算逑。
冯氏听从了李道兴的建议,就让人把那罗僧诃跋摩运到了上海镇。
原本这一代雄主还想寻死来着,但冯氏的人说了,你要是敢自杀,就把帕拉瓦国数十万百姓全部卖成奴隶。
那罗僧诃跋摩一咬牙,想着自己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到了皇唐天朝“太昊天子”跟前,他倒是要问一问:你就是这样教育治下子民的?
冯智戴怕麻烦,之前还吩咐人把那罗僧诃跋摩的舌头给拔了,只是一想着万一大出血死了,那就真是大麻烦,只好作罢。
不过冯智戴也聪明,想着正好张德在京中,让张德圆转一下,说不定这个事情,真能定性成功劳。
而且李道兴之前也跟冯氏说了,这光景,正好趁着皇帝老子要搞天竺都护府,不如就跟着掺和一脚,混个督府或者刺史府,怎么地也要正式一些。
打个时间差,正月里再把那罗僧诃跋摩押送进京,岂不美哉?
这样一来,有官方正牌身份,有战功,有斩获,开疆拓土扬我国威,简直是牛逼的不要不要的。
只不过骗谁都容易,骗行伍出身的马上皇帝李世民,就是作死。所以得有中间人先去探探口风,把事情做得漂亮一些。
起先第一选择绝对不是张德,而是长孙皇后,然后是房玄龄。
但冯智彧前阵子去张德府上赴宴,眼见着长乐公主和安平公主左右陪坐……那还寻思啥。
要啥自行车!
一番详聊,老张这才明白过来,感情冯氏和李思摩、李秀两个颠倒过来,后面两个姓李的如果是急流勇退的话。冯氏以及“广交会”,就是勇猛精进。
南天竺这个意外之喜或者飞来横祸,就看怎么操作。
“只怕很难设置督府啊。”
老张压低了声音,对冯智彧道,“这功劳,除非分处弼一份,才能抗过去。否则,这就是大罪。”
手指轻轻地点了点,老张看着冯智彧:“你若是不信,可以去女圣陛下那里探探口风。”
擅自灭国不是问题,但也要看谁。
李思摩、杜构、王万岁、程处弼等等等等都可以,但冯氏是不行的。才吃了几天安稳饭,就这般躁动,怕皇帝老子不知道们渤海冯氏当过皇帝?
至于说李淳风的那道空白圣旨,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李道长说这玩意儿是为了庇佑唐人的,那真是挑不出半点刺来。
可冯氏怎么解释?打御前官司,李淳风只要咬死是冯氏诓骗,那是一点悬念都没有。
“这……”
见张德如此,冯智彧顿时犹疑了起来,他不是不懂这个道理,但还是想要碰碰运气,便道,“张公,那某先行见过女圣陛下之后,再来商讨,还容张公海涵。”
“这值当个甚么,正旦大朝会过后,面圣都是好日子,记得备好厚礼。”
“是,多谢张公提点。”
倒不是说冯智彧不信邪或者不见棺材不落泪,实在是让他们分一笔功劳给程处弼,那大头肯定不会是冯氏的,更不要说“广交会”。
天竺都护府的规模,管辖范围,其实都没有定下。
说不定朝廷心血来潮,就说凡是带着天竺两个字的,都算天竺都护府的辖区,那谁说得准?
等到冯智彧撤了之后,兴致勃勃跟两朝老臣唠嗑的李世民,见自己亲爹李渊居然打起了瞌睡,便先行让人带着李渊离开了大殿。
为了以示孝道,李世民也用照看李渊的名义,选择了离席。
大殿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女圣陛下长孙皇后。
和丈夫心态超然不同,长孙皇后早就看到冯氏的人跟张德凑在一起寒暄了一会儿,冯智彧还琢磨着正月里再去找长孙皇后,却没想到闻喜县主李婉顺居然先行带着人找到了冯氏。
李婉顺领着冯智彧去长孙皇后面前的时候,冯智彧一脸懵逼,他毫无心理准备啊。
周围的文武大臣,还一脸羡慕地看着冯智彧,寻思着这广州冯氏,还真是恩宠有加,不愧是三朝岭南最会做官的。
“冯智彧。”
“臣、臣在!”
脸色有点发白的冯智彧身体情不自禁地哆嗦了起来,他寻思着,应该不至于上海镇的事情就传到了京中吧。
那个那罗僧诃跋摩,应该没有自杀吧?
“适才见你跟江阴侯相谈甚欢,是讨论何事?”
长孙皇后并没有让冯智彧要交代的语气,但意思显然就是这个意思。
脸皮一抖的冯智彧有心撒谎,可一想到张德跟长孙皇后的亲闺女是啥关系?这要是撒谎……得撒多少个谎,砸多少钱进去,才能把现在这个谎给圆了?
最重要的是,他要是现在撒谎,回去之后,广州的兄弟能把他活剥了。
咕噜。
吞了一口口水,冯智彧眼睛一闭,一咬牙,视死如归地说道:“臣入京之时,恰好苍龙道运来一些奇珍异宝,臣还觉得奇怪,怎地突然就多了恁多宝物,便命人前去打听,这才知道,南天竺有大国‘帕拉瓦’不服王化,欺辱我皇唐百姓……”
第八十八章 让利
关于帕拉瓦国崇拜湿婆神还是毗湿奴,皇唐天朝根本不关心。哪怕是“广交会”把帕拉瓦王朝给灭了,国朝内部真正关心的,还是有多少收益。
帝国的高层精英,现在有一个账,中国内部的疯狂冲刺,需要外部的疯狂掠夺来补充。
光靠挖地三尺来剥削普通的底层,杯水车薪啊。
在野的有识之士相较在朝官僚有一个劣势,就是在把握经济脉络上,要慢很多布。很多估计,都是模棱两可的猜测,需要靠顶级在野人才的推演才能抓住那么一丢丢蛛丝马迹。
而七部大佬要干得是什么?汇总数据,然后经过两个批次的调研,什么都有了。
部堂级的高官,未必就是顶级的数学天才,也不需要对万事万物进行推演联系。他只要从数据和调查报告中,获取最直接的反馈,然后布政施政。
最近几年海外、域外的收入比重越来越高,中国内部的实物税重头,也从清一色的粮赋变成了经济作物税赋逐渐拉高。
比如棉赋、糖税、青料税等等等等,甚至因为票据逐渐发达的缘故,市场中的中介,也就是“市侩”,从一开始的小日子悠哉悠哉,也要考虑缴纳一定比例的交易税。
甚至钦定征税司衙门提拔了一批汉阳出身的数学强人之后,同一个物料加工出来的商品,税额也是不同的。
“增值”这个概念,汉朝就有了。实际上哪怕发展到了贞观二十六年的地步,整个唐朝的税务系统相较汉朝,广域来看依旧是落后的。
因为汉朝最巅峰的时刻,税务系统的最低一级吏员,是下放到“亭”这个单位。至于说户籍管理系统,贞观二十六年的唐朝,也就只有武汉能够和汉朝比,同样属于相对发达的苏杭、淮扬、关洛,依然远不如汉朝。
但是,贞观朝因为超强的经济总量,以及和汉朝同样的“独孤求败”霸主地位,李董头上戴一顶“功盖秦皇汉武”,假假的还是够了。
国内繁荣的社会经济,指望延续传统的农耕来支撑,那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是投资这一项,唐朝为了获得足够的贵金属来稳定货币市场,就开辟了至少五个大规模的海外领地。
其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