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石器去种田》第66章


寻思着一时半会儿没个合适的契机也改不了族人的思想,唐筝索性就把这事儿抛去了脑后,起身拍拍裤子往河边去。
河边横着半成的独木舟,说是独木舟其实也就是个巨大的船底,里面已经挖空了一部分,到处都是黑漆漆的炭黑色透出里面一点点木头的白,由于大家都很忙的关系,整个工程都是唐筝自己在做。
套上缝制的皮手套,唐筝拿起凿子和小木槌接着开始敲敲打打。
木工活很伤手,如果不保护好要不了多久这双手就没办法见人了,怎么说爱美之心也人皆有之嘛。
之前一直愁着船板之间缝隙的问题,鱼鳔胶量少也不适合长久地泡在水里,前几天因为照顾荆睡得晚,看到男人们制作新的箭矢这才想起来她尽然把树脂这东西给忘了。
树脂加上炭粉搅拌出的胶水不光粘性好,最主要的是它防水!这种混合物有点像沥青,时间长了会泛出像发霉一样的青色,不过很好用。
船底是一个长方形,两侧平直斜向上,前后两端要弯出一定的弧度,粗看像是一个倒扣的梯形。唐筝是按照江南地区常见的木板船来做的造型,没有龙骨之类的复杂结构,只侧重于载重。
船舱还在用炭火烧制,烧好的地方抹上泥巴定型,以防不小心烧过了头。
唐筝将炭火撩拨去另一边,用凿子敲掉已经炭化的部分,心里算了算日子,预计后天这个底座就能完成了,她的时间很充裕,只要在樟和鳞回来之前完成就行。
一直到太阳西斜,唐筝都凭着极好的耐性重复着这件事情,打猎的人从外边回来,伤已经好得差不多的蜂拎着两只兔子走了过来。
“榛,今天的兔子,放哪儿?”
忍住想要扶额的冲动,唐筝太阳穴跳了跳实在不想接过来。
见她不动作,蜂急忙又问道:“放哪儿啊?”
奇怪地看了蜂一眼,唐筝问道:“你今天急什么?”
“去吃虫子啊,今天碰上了一树的大白虫子!”蜂兴奋地说着,然后又惋惜道:“可惜你不爱吃这个。”
唐筝禁不住抖了抖,之前有次蜂兴冲冲地带回来一把拇指大小的虫子,不知道是竹虫还是什么,十分肥胖,虽然高蛋白可让她吃……实在是承受不起。
“好了好了,不说了,兔子给你放这儿,去晚了就都给他们吃完了,这些虫子过段时间一结茧,下次再想碰上就得到果季了!”蜂急吼吼地要走,一边说着一边把兔子扔进唐筝的船舱里。
唐筝摸了把手臂上耸起的鸡皮疙瘩,啧,还是生吃,想想就接受不了。
不去搭理旁边蹦跶的两只兔子,唐筝拿起凿子接着干活,凿着凿着突然觉得哪里不太对。
刚刚蜂说什么来着?
结茧?
结茧的虫子?
唐筝一惊,猛地抬起头来,扔了凿子翻出船舱就往蜂那儿追去。
蚕!
一定是蚕!衣服有着落了!
早期的衣物除了皮革之外大约有三种笼统的原材料,棉花,麻类植物和蚕丝。
棉花远在印度,麻类植物在中国常用的纺织原料是火麻,说不定西边一点的地方有,但这里唐筝暂时还没见到过。
而长江三角洲这块地段的原料自然还是蚕丝了。
最早的时候人类用树皮来遮挡身子,之后使用麻类植物编制出麻布穿戴,神话中嫘祖专管衣物制作,日夜处理树皮、麻皮、兽皮给族人带来衣物,最后累倒在床上。
妇女们找来各种果子想让她开心起来,可嫘祖都摇头不想吃,直到有一天碰上了桑树上结出的奇异白果,咬不烂撕不开,有人便想出来主意用水煮,小树枝在锅里翻搅,结果竟然抽出了无数的丝线,惊动嫘祖。聪明的嫘祖将丝线收集起来,黄帝命她做成衣物,柔顺的布料与麻布有着天壤之别,嫘祖便成了养蚕缫丝的始祖。
顾不上看路,唐筝跌跌撞撞地跑进男人堆里,一把抓住熊正要往嘴里送的手,定睛一看,白白胖胖一长条,可不正是蚕么!
“不准吃!”唐筝大声喝道,说着就去把其他人手里的蚕抢过来,这会儿一点都不嫌弃蚕软绵绵还会蠕动的手感,一脸欣喜。
其他人奇怪地看着她,被反超的蜂这会儿走过来,疑惑地问道:“榛你不是不吃这个么,现在怎么?”
深呼吸一口气,唐筝平复着内心的激动,颇为严肃地说道:“从今天开始!这种虫子都不准吃!看见它们结的茧就都带回来!”
第60章 防具
高兴归高兴; 但现在开始织布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她懂得多; 但这方面的工艺也只是略知一二; 毕竟不是全知全能。
缫丝还稍微明白一些,原理也只是用热水将其中的胶质化开; 可要她做一辆纺车出来织布肯定不可能,除非晚上真有什么先祖给她托梦。
不过这些并不足以消磨掉她昂扬的兴致; 织布什么的可以慢慢研究; 丝线完全可以先准备起来。船也不要了; 采集也搁置一边,唐筝第二天就带着人找桑蚕去了。
桃熟悉周围的环境; 不管是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 多少都有点印象,听说桑椹快熟了,最近也留意过; 小孩子特别喜欢这个。
这时候没有什么零嘴,甜丝丝的小水果受所有人的喜爱。
桃的心里和松一样有张地图; 找起桑树来自然容易; 只是分布很广; 要去的地方也多,一天能逛上一处地方就很好了,所以唐筝让她开始着手培养几个认路的出来,也不用顾了这边忘了那边,以后人多了还能分头行动。
有些桑树上已经有蚕开始结茧了; 一点点白色缀在茂盛的树叶间还有那么些好看,唐筝把昨天蜂他们带回来的蚕重新放回去,挑着一些成色好的茧带走。
她没有足够的人手去专门从事养蚕这项工作,同理,族中人数少她对蚕丝的需求量也就没那么多了,今天带所有人出来是例外,之后只需要路过时稍稍留意即可。
总的来说近几年之内织布只是为了改善族人的生活,唐筝并不准备将其作为货物来向外出售,光是陶器她就有足够的市场,且还是“高档消费品”,就现在大多数部落的产值来看已经无需她再开拓新的市场,有些东西暂时还得藏着掖着,比如不久之后或许能够得到的食盐。
一天下来也捡了好几筐的蚕茧,晚上唐筝教着几个姑娘剥蚕茧,专门收了个徒弟带头,算来也是小五了,唐筝有时候会这么叫她。
小五是头一次买人时那个瘸脚的姑娘,唐筝给她改过名字,叫桐。怯生生的一个小姑娘,跟山一样说话会脸红,不过也比之前一和她讲话就吓得面色发白的好。
蚕茧外层的茧衣是乱绪,胶质多,纤维短,散开来大约都是一米左右的短线,里面的光茧才是拉伸出来能有千米的正绪。
剥下的茧衣唐筝没让人扔掉,单独装了起来,废些功夫也能弄成丝线,和缫丝过程中的废丝一样是绢纺的原料,退一步讲,烫去里面的胶质也能弄成松软类似于棉絮一样的填充物。
手工缫丝需要的只是一口锅,一盆水和两个人,隔天唐筝只把桐留了下来和她一起研究这项工艺。
缫丝工序不难,光茧在小火不完全烧开的锅里烫至线团稍显蓬松,捞去一旁装着热水的盆里,时间的把握很重要,胶质不能烫去太多也需要完全烫开,这是缫丝工艺的关键所在,也是唐筝需要大量实验来研究总结的重点。
盆里的水温热至人手能够忍受的程度,毕竟是第一次实验,一次只下五六个茧,用手在水面震荡开茧上的丝线,分别抽出线头后捻拢在一起,凭借丝线上尚存的胶质黏连,然后在筐上一圈圈缠绕,蚕丝的韧性仅次于麻,高于棉花和羊毛,是最好的动物纤维,稍作留意就不会轻易弄断。
桐转动筐子将线从水盆里抽出来,唐筝负责用手指將五六根丝线聚拢,想着晚上抽空做一个中空的小圆片固定在哪里,也就不用特意用手来完成这项工作了。
缫丝看起来很简单,筐上的丝线也越来越多,但细看会发现粗细并不均匀,放在后世定是次品,甚至废品,不过现在看来已经相当不错,起码线拉出来了不是。
每个蚕茧中蚕丝的长度都不同,六百至一千二百米的区间很大,所以丝线越来越细唐筝索性就把后面的拉断了,废丝和蚕蛹分别捞上来,废丝和茧衣一样用来做填充物之类的,蚕蛹可以喂鸡,蚕宝宝全身都是宝。
熟练了几遍后唐筝开始尝试接线,自己琢磨着失败了很多次。之前处理的丝线稍微干燥之后也重新反过来捋了一遍,挂起来完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