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暗恋的她终于分手了[GL]》第73章


年轻人在仪式感这件事上,总有更高的要求。既然如此,阮渔也不会拆穿她。
嗯……她真的没有想到自己藏在床头柜最里面的那对戒指,更没有为此感到遗憾,真的。
目的地果然就是工地,见到戚蓝的车,工人们纷纷打起精神来。虽然老板不在他们也不会懈怠,但放松一些甚至说说笑笑总是免不了的。万一让人觉得不专业可不好,毕竟这个工程不小,赚得也多,可不能因为这个黄了。
但这一次,车子并没有在门口停下,而是一路开了进去。众人目送了片刻,在工头的喝止下收回好奇的视线,继续忙碌。
阮渔虽然来了不少次,但基本都是在施工的地方转,还真没怎么进来看过。这会儿才发现,这边已经弄得像模像样了。
因为是老城区的房子,所以基本都不高,临街的商铺是两层,后面的住宅楼也只有六层,所以装修的风格也更偏向江南园林式的婉约,楼与楼之间用花木造景隔开,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感觉。
这一片整体的建筑风格一支,但每一栋楼的细节又完全不同,而且从每一栋楼的外表的装饰和色彩,就能大致猜到这里是做什么用的。这样一来,也避免了有人一时情急走错地方——它们将要接待的顾客,应该是最没有隐私、但又最需要隐私的一群人了。
车子绕了一下路,在一栋有些偏僻的小楼前停了下来。
楼前用树木、花圃和雕塑做遮挡,小楼的墙上又盖满了爬山虎,几乎与景色融为一体,不仔细看都不会发现那边还有建筑。戚蓝下了车,牵着阮渔的手走到门口,停住脚步,笑着示意她上前开门。
虽然环境有点隐逸之趣的意思,但大门却是指纹和人脸识别的。阮渔的数据记录在她们所住小区的安保系统里,戚蓝能拿到也不奇怪。
门向两边滑开,面前是一个大厅,大厅正中央是一座雕塑,底座是一张小圆桌,桌上摊开一本书,书上支撑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可以旋转、能看到世界地图的那种地球仪。
地球仪前方就是通往二楼的楼梯,大厅左右两侧则各有一扇大门。
阮渔开了门,看到里面的布置,不由微微有些失神。也许这世上的藏书的地方都差不多——一层又一层的架子,摆得满满当当,让人目不暇接的图书。
她是在租书店里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与书为伴,对这种环境实在太熟悉了。
但即便阮渔现在已经很有钱了,自己的书房里也摆满了一整个书架的书,但眼前这个四面墙都做成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的房间,还是让她有一瞬间的恍惚。
鼻尖是木头的香气混杂着纸墨的气息,这味道其实没有那么令人愉快,但又让人心里莫名地踏实。
“喜欢吗?”戚蓝在身后问她。
阮渔说不出话来,只能点头。
戚蓝按着她的肩膀把人往里推,一边说,“这栋楼全都是这样的图书室,供客人们进来选看。不过我想,会到这里来玩的客人,应该没几个会喜欢这种地方。不至于没人来,也不会挤满了客人,你应该会喜欢待在这里。如果能结识一些志趣相同的朋友,就更好了。你觉得怎么样?”
“很好。”阮渔抬手摩挲了一下面前的书架,轻声道。
第62章 真爱
两人沿着楼梯往上走; 这栋楼一共三层; 中间的大厅做成挑空的式样,四面除了一楼大门这一面; 其他全部打通; 摆满书架,总藏书量接近十万册,像是一个回字形的小小迷宫,漫溢着书香文墨的气息。
现在还没有对外开放; 楼里一个人都没有; 一片寂静。
阮渔喜欢这样的环境; 更喜欢这样的宁静。在这片书海中穿梭,有种在时光中游走的错觉,会让人下意识地放轻脚步、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沉眠在文字之中的古人。
转完了三楼; 两人走到中间的大厅透气; 她才问,“这些书是哪里来的?”
其实阮渔有心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藏书楼很久了; 只是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在本市弄这样一个地方; 对阮渔来说倒不算太难。市中心做不到,稍远一些的区县还是可以的。
但空有一座小楼,里面没有足够多足够丰富的藏书,那就很尴尬了。
——跟暴发户在自己的书房里弄个通到天花板上的大书架,摆上甚至还未拆封的图书装逼,没有任何分别。只会贻笑大方之家。
阮渔目前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书; 但连一间书房都填不满,更不用说这么一栋藏书楼。
而这栋楼里的藏书,她刚才看过,没有一本是用来凑数的。虽然也不乏新出的图书,但大都是工具书和科技类的,以及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剩下的都是一些市面上比较难买到的书,还有一部分珍贵的古籍——虽然未必是原本,但能弄到这么多,实在出乎预料。
阮渔都要以为戚蓝是打劫了某个地方的图书馆,把人家的馆藏统统搬过来了。
事实上也差不多,戚蓝挠了挠头,“能买的就买,买不到的基本都是从戚教授那边拿来的。”
“……”这好像比打劫了图书馆还要糟糕。
见阮渔神色有异,戚蓝连忙解释,“我可没有乱来,是跟我爸商量过的。他知道我要建一栋专业的藏书楼,挺乐意把这些书放过来的。毕竟这么多书,打理起来也挺费事的。从家里过来挺近的,真要看书也不麻烦。”
阮渔不由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真是个傻孩子。
戚蓝怎么看都不像是爱读书的样子,突然弄什么藏书楼,难道人家戚教授和张女士就不会想?这书是拿去讨好谁的,简直一目了然。
这么多书,不谈这些书本身的研究价值、文学价值、古文物价值和纸张、印刷的成本,就说戚教授花了几十年的功夫去搜集,自然倾注了很多心血。轻易把这些书拿出来,同样也是一种表态。
难怪今天会在电话里催促自己登门拜访。
于他们而言,作为家长能给的态度都已经给了,他们又不知道戚蓝藏着掖着,根本没让阮渔看到这些书,还以为她收了这么重的礼,还不想上门,怎么能沉得住气?
戚蓝的想法也很好猜,这个项目,自己出钱,她出力,意义自然非同一般。估计是打算等到全部都完工了,再把这份礼物拿出来。
两边都是好意,可两下里这么一弄,倒显得她不懂人情世故了。也不知道戚家那边会怎么想。但事已至此,这个门不登也得登了,大不了到时候低头任打任骂,或许还能挽回一点印象分。
要是没有晚上见家长的事,阮渔肯定很想在这里多待一会儿。随便拿一本书,都能看上一个下午,说不出的惬意。但现在心里想着这件事,哪还有心思看书?
她看了看时间,转头对戚蓝道,“既然要去你家拜访,总不能空手,得去买点东西。”又看了看两人的衣着,“就这样过去也不礼貌,得去做个造型,换一身衣服。”
说着就打算往外走,这会儿已经不早了,时间紧张,当然更要抓紧。
戚蓝连忙拉住她,“稍等一下,还有一个地方没看。”
她拉着阮渔进了东边的房间,直走到底,便看到了一扇低调的小门。这门之前阮渔也看见了,但以为是消防通道之类,就没有多想。毕竟楼里这么多书,消防工作肯定是重中之重。
这扇门同样采用指纹和面部识别开启,进了门,阮渔才发现这里还有个小房间。
其实这本来是个观景平台,戚蓝让人封了,就成了一个小房间。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几乎没有声音。靠窗的地方放了一副桌椅,桌上摆着一副未开封的茶具。
外面的图书室里也有桌椅,但都是公用的,即便人再少,也是公共场所。这里却不一样,在这里,可以不受任何人打扰。
戚蓝推着阮渔走过去,让她在椅子上坐下,“感觉怎么样?”
“很方便。”阮渔说着,左右看了看,目光突然顿住。
桌子旁边就放着一个造型古朴的独立小书架,上面放着几本书。这会儿阮渔定睛看去,才发现那全都是自己的作品。从她出道到现在的有作品,全部都有,有些是剧本直接付印的,有些是改成了,放在一起,数量竟也相当可观。
一个靠文字维生的人,在家里放几本自己的作品,简直是理所当然。但这种隐秘的心思,阮渔从未表现出来过。她就算在家里放自己的书,也都是藏在不易发现的地方——自己臭美一下就算了,真要跟那些经典作品摆在一起,她没那个脸。
戚蓝的这种安排,就十分巧妙了。没有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