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驸马十六岁》第92章


青河王倒在问月怀里,“问月……”
问月柔声道,“公子别怕,问月会陪你上路。”说毕自行散去武功,口吐鲜身,身子与青河王一同坠地。
“问月对我真好……我们若是升天,便去夺玉帝的皇位……若是下地狱,便去抢阎王的宝座……我要让我的仇人死后逃不掉我的手掌心……”
“公子还是不忘报仇……”
“这就是我啊,问月。”
“问月知道……以后问月不再欠任何人的恩情,愿意陪公子做任何事。”
“好。”
两人同时闭上了双眼。
“你哭了?”长宁看向苏颢,“傻姑娘……”
青城王闻声抬头,“长宁、你、你刚才说什么?”
长宁冷冷地道,“我说什么你不是都听到了吗?”
青城王怔了怔,继而扑在近玉身上放声大哭,“近玉呀,你死的好冤呐……近玉……”
这个人怎么办?
苏颢看向长宁,用眼神询问,她下不了手杀他尊龙传。
长宁竖起手掌劈去一道剑气,青城王立时身首异处,气绝身亡。
苏颢不忍直视,拿衣袖遮住眼。
长宁淡然道,“这个人曾经亲手弑父,本宫是替天行道。”
只这一会的功夫,外面的毒雾再次漫了进来,长宁欲再次运内力迫出,苏颢道,“我来。”说毕运起丹田内力,一道青色气旋罩于二人周身,随后向长宁道,“殿下,我们出去看看。”
长宁点头,两人在气罩的保护下纵身来到门外,只见院中躺着几十具尸体,原来是埋伏在上风口高楼上的火器营士兵发现有刺客闯入纵毒,遂举起火铳一起射击,刺客中虽然不乏青月、灰星等绝顶高手,但因以为侍卫皆中毒身亡不作防犯,亦死于火铳之下。
夜深时起了大风,很快吹散了宫中的雾霾。
一场生死决战便这样结束了。
次日早朝,杜芸在百官面前向皇帝报告围剿战果,“庄园内反贼全部击毙,禁军总领元子督在作战中奋不顾身,英勇牺牲。”
太尉元郎闻听独子身死,一口老血喷在地上,昏倒当场。
皇帝见了,立即命人送到侧殿传御医诊视,之后在朝堂上落泪道,“围剿大捷,朕心甚悦,只可惜元总领正值盛年,竟离朕而去……”叹息半晌,命执笔太监拟诏,追封元子督为武穆侯,随后又颁旨,召在平反三王叛乱中战功累累的关西将领次日进宫,一一封赏。
“啊哈哈哈……”
第二天下午,看着一众被杯酒释兵权的关西诸将垂首离去,皇帝捋须大笑,笑着笑着身子矮了下去。
太子和苏颢看着不对,一起上前扶住皇帝,齐声唤道,“父皇?!”
不见皇帝回应,太子拿手去探鼻息,发现皇帝已经没了呼吸,心中不知是喜是悲,喃喃道,“父皇……”
皇后闻讯一路哭来,向太子道,“三藩已削,关西亦除,你父皇心愿已了,龙驾殡天……太子一定要做个好皇帝,不要辜负父皇的一片苦心……”
太子放声痛苦,“父皇!”流的全是喜极而泣的泪水。
次日,百官于皇帝梓宫前拥立太子入继大统。
半月后先帝葬礼毕,遂举行新君登基大典,尊皇太后魏氏为太皇太后,皇后林氏为皇太后,册封太子妃周小乔为皇后,改元“顺天”,以是年为顺天元年。
乾和殿御书房。
“皇后呀,当了皇帝要做什么啊?朕一点头绪都没有啊。”
顺天帝坐在御案后这摸摸那摸摸,对皇后道。
“新官上任三把火,”小乔道,“依本宫看,你这新帝登基也要下三道圣旨。”
顺天帝听了,忙对一旁的执笔太监道,“刘公公听好了,朕要下三道圣旨刀皇!”说完才想起来问,“皇后呀,朕要下哪三道圣旨啊?”
小乔竖起一颗纤指,“第一道,大赦天下,免赋三年。”
“大赦天下没什么,可是因连年战事不断,国库已然空空如也,再要免赋三年,岂不是要叫朕带着三宫六院去挖野菜充饥吗?”
小乔竖起杏眼,“你到底免不免呢?”
顺天帝脑袋一缩,忙道,“免免免,免!”
小乔却怒气不消,“有了本宫还不够,皇上还想要三宫六院?”
顺天帝怯怯地道,“不要三宫六院……那皇嗣怎么办?朕到现在都还没有一儿半女呢。”
小乔拍案,“难道本宫不会生吗?”说毕脸色缓和下来,咳嗽一声道,“皇上不必担忧,一年两内就会有皇子出生。”
顺天帝喜不自胜,拍掌道,“如此甚好!甚好!”
小乔再竖起一颗纤指,“第二道,遣使与西楚通好。”
顺天帝向执笔太监道,“听到没有,快写!”
小乔竖起第三颗纤指,“第三道,封驸马苏颢为关西侯。”
“驸马的功劳是该封侯不错,可是为什么要封关西侯啊?”
“关西世族虽然被迫交出兵权,但其族族仍在,皇上封驸马关西侯,以新贵代替旧贵,逐渐将关西族群瓦解,使之分崩离析,再也无法兴风作浪。”
顺天帝大喜道,“如此甚好!甚好!”
执笔太监心道,皇帝不应该叫顺天帝,应该叫甚好帝。
驸马府后花园。
苏颢抱着苏若,长宁抱着苏萌,一家四口走在杏花树下。
长宁驻足,仰首看着头顶的白色团雪,“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驸马可还记得这首诗。”
苏颢道,“自然记得。那是我们大婚后的第一天,殿下手执一柄素纱团扇,沿着一池碧水缓缓而行,杏花天影里,那种淡然清远的样子,仿佛这世上种种的纷扰都与殿下无干,是那般的遗世独立,让我联想起最爱的梅花。”
长宁道,“可是那日我看到的杏花,每一朵上都现出驸马纯真的面孔,晶莹剔透,温润和婉,我对驸马说,我喜欢杏花。”
说毕两人相视一笑,在杏花花雨中互相凝视,直到耳边响起苏若稚嫩的笑声,才各自收回视线,拥紧了怀中的孩子。
全剧终。
番外之宝宝别碍事
京杭运河中一只画舫;行驶在风和日丽的三月尾上。
苏颢一袭白衫立在船首,远眺着运河的尽头;隐约看到杭州万安苏府;屹立在江南独有的春光之中……仿佛只是转睫之间,离乡已有七年……
“驸马在想什么?”
长宁不知何时来到身旁;顺着苏颢的目光远望;轻声问道。
苏颢幽幽地道,“当年自杭州到青州;也是走的这条水路……”
长宁唇边逸出温柔的笑意;“那时驸马还只是十五岁的幼童。”
苏颢也笑了,“十五岁并不小啦。”
长宁并不让步,“在本宫眼里就是小呢。”停了停;又道;“到现在也是幼童。”
苏颢脸微微一红,“……”
长宁没等到回应,转首看向苏颢,意料之中,看到了一张“写意”面孔,唇际的笑意不由漾开去,笑意越浓,也越发温柔。
“娘亲,”小小的苏若自画舫中走出,仰着小脑袋看着长宁,伸出两只白嫩的藕臂,“抱抱。”
苏夫人捏着帕子自后面追上来,“哎呀,快回来,甲板上风大。”抱起小小的人儿走回舫内。
“屋里闷,出去透透气,嗯嗯。”
苏老太爷拄着拐杖颤颤危危地欲出舫门。
苏夫人抱着小的来拦老的,“老祖宗,外面风大。”其实是不想他出去打扰苏颢和长宁。
小杏儿和瑶琴忙上前搀老太爷回榻上坐下。
“萌儿,来,老祖宗抱。”
苏老太爷朝苏若伸出手。
苏夫人一边笑一边将苏若轻轻放到老太爷怀里,“这是苏若。”指指容姑姑怀里的苏萌道,“那个是苏萌。”
苏老爷接过苏若,“萌儿,咱们回万安了,开心不?”
苏夫人,“……”
纠正了不知多少次,苏老太爷就是分不清苏萌苏若,看来她得死心才行。
次日,画舫抵杭州,苏颢外祖父杭州知府王静远率本地官绅来迎,都是苏夫人出面应酬,苏颢则与长宁带了两个孩子择路另行至外祖父家中,难免也是早有内眷出门来接,互相寒暄一番。
苏颢外祖母极爱两个孩子,一边抱在膝上细细端详,一边因道西湖晚上有灯节,要苏颢长宁多住几日再回万安,苏颢不敢轻许,拿眼去看长宁,见长宁脸上颇有悦色,方笑着答应下来。
及至到了晚上,苏颢抱了苏若,长宁抱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