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578章


“等等,贾萌真的是报文科考的吗?说错了吧,应该是武科吧?”有犹自不相信的,一脸‘你驴我’的表情,追问方才说这个消息的人。
而这消息灵通者则是以看智障的眼神看着对方:“且不说武科还没开始报名——你见过武科结保需要找文科廪生的?咱们夫子总不是武科的生员吧?”
啊,这么说来,也没有错。
【我的个乖乖,贾萌才几岁啊?九岁还是十岁?这就要下场考试?呜呜呜,原本我爹娘就一个口一个你看看人家怎样怎样……现在要是知道贾萌考文科试去了,回头还不得逼死我?】
…………………………
另一边,萌哥儿目送爹娘离开,几个深呼吸之后,微微笑着同贾茗道:“三堂哥,我们走吧。”
贾茗是贾珠和李纨的第三子,一年前的文科卡在了府试上,今年还需再考,所以萌哥儿如今只需要族学里再找三个学生便是了,这自然有领贾家束脩的夫子操持。
一行人去了礼房之后,便开始排队等候核对和登记信息。其中亲供是需要考生本人填写的,需写上本人姓名,年岁,籍贯,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过继的人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另外还有小吏在一旁记录应考考生的体格以及容貌特征。
其实萌哥儿的个头挺高的,所以一开始这一行人走来也并不很显眼,但是核对萌哥儿信息的礼房小吏在看到这学生写下的信息之后就吃了一惊:“你今年十岁?”
萌哥儿点点头:“是。”
小吏再细细一看此人亲供:赫,了不得,这是贾瑛贾将军的儿子哦!那不就是在皇宫里给大皇子做伴读的那一位?这就下场考试了?!
萌哥儿见这小吏眼神有些楞楞的,便轻声问一句:“可还有什么问题么?”
“啊,哦,没有了,请您这边留一个指印。”
萌哥儿等人离开之后,这小吏就忍不住去同一起当差的别的小吏说了此事。
于是,从贾是宗族族学的这些学生们嘴里、从今个儿早上的京城文科考礼房小吏们嘴里……
去年刚刚大破鞑靼使得大明多了一个蒙省的贾瑛贾将军年仅十岁的长子报名参加了二月开始的本届文科考的消息以插上翅膀的速度,在京城传开了。
当然,有许多人和贾氏族学的孩童一样,心存疑惑:【不是说虎父无犬子么,贾将军的儿子,怎么看应该都是考武科的啊……】
但是另有人反驳了:【嘿,虽然荣国府是武将出身的勋贵,但是贾瑛将军的亲兄长当年就是二甲头名呢,更别提,贾将军的岳父可是鼎鼎有名的探花郎,现任三位阁老之一的林如海林大人!林大人的文采诸位不知道?什么?真不知道?天哪,你们这些人实在是太孤陋寡闻了,上数四十年,姑苏林海的文名可是名满京城的!】
总之,外头的人议论了一阵,恨不得现在就有盘口可以下注,看看如今贾萌的赔率怎么样——由此可见京城百姓的精神生活是有多么的匮乏,如此一件事都能弄得惊天动地的。
只可惜,原本京城地下赌庄最大的靠山醇亲王已经收手了,所以如今没人再敢拿科举这样为国家选拔人才的盛事开赌——当然,是明面上没有,私下有没有的别人就不清楚了。
………………………………
当宝玉带着赴任蒙省的官员们奔走在路上的时候,萌哥儿正处于京城舆论的中心,任凭窗外雨打风吹而不变色,日复一日地晨练、看书、写字。
当宝玉点人将分散去蒙省各处的官员一一安排好护送的人手,务必保证这些官员们不会因为人为的事故丢了性命之时,萌哥儿摸黑起床,吃了早饭,挎着小篮子里头装了笔墨和吃食,在一更的陪同下抵达考棚。
县试的考生很多,萌哥儿到了之后就去点录处领了牌子,然后按照牌子的号码,预先分排,每排五十人,依次渐行,点名入场。入场前,有「搜子」(即维护考场秩序的军士充当)搜查考生全身,防止怀挟抄写等纸张入场。
萌哥儿知道这是考试前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当给他搜身的搜子看清楚他的亲供之后,抱歉地对他说了一句:“得罪了。”的时候,他还楞了一下:三堂哥可没说过搜子会这么斯文。
之后,又是唱保、入座、分卷等等,有序进行,萌哥儿虽然是第一次入考场,但是却很镇定。因为外祖、大伯、大堂兄、三堂兄都说过,县试的第一场为正场,录取较宽,只要文字通顺者即可录取,并且,只要过了第一场,便可参加府试。
萌哥儿心中自有盘算,在考过了第一场之后,依旧是稳稳当当地参加接下来的二场。贾茗劝他:“萌哥儿,其实前些天你正场的成绩出来了,后头的几场不用去了……”
“我是觉得自己参加考试的经验实在是不足,便想要多多磨练一下,三堂兄要一起么?”萌哥儿笑了笑,并没有改变主意,“外祖父说,县试考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等。题目、诗、文皆有一定格式,不能犯庙讳(已故皇帝名)御名(当今皇帝名)及圣讳(先师孔圣名),正场只考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而五经、赋、策、论等是后四场所考。府试分帖经、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我只是想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后四场以为考代练,顺便复习了功课,也对接下来的府试有个准备。”
最后,贾茗被萌哥儿说服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上一次没考过府试,是不是因为县试五场只参加了一场的缘故?
所以这堂兄弟俩相互看了一眼,成功达成共识——参加,五场全部都参加!
县试连考五场,每场间隔数日,每一场参考的人都较前一场要少。这其中,除了第一场考试按照考号入座,之后萌哥儿全部提坐‘堂号’,即因为他前一场考试成绩优异,所以被安排在接近主试官的位置,监试加严,能享受如是待遇的只有前一场考试排名在前二三十名的考生。
县试的成绩公布得十分迅速,万众瞩目的贾萌取得了县案首之位——这代表着,至四月府考时,他依旧可以享受提坐堂号的光荣待遇。以及贾茗也名列第三,也是府试提坐堂号之列。
如是成绩,叫贾政这个贾正经,一边捻着胡须告诫萌哥儿和贾茗不可骄傲,一面转了个头就开始暗爽。
第416章 
萌哥儿县试的成绩宝玉那边三月初就知道了。
十六的来信上; 好好地把萌哥儿夸了一顿,然后转头就开始对宝玉倾诉他的恨铁不成钢之心:【宝玉,你说; 人和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我那些侄子们、外甥们不是和萌哥儿一样听夫子讲课的么; 同样一份县试的试卷,他们怎么能考成那样?叫他们作一首万物更新的五言六韵诗; 写上来的都是什么鬼?虽然我也不太会写诗,可是‘两颊生芙蓉; 绮罗好颜色’……啊个呸; 还不如我晨哥儿的‘日出东山头; 雄鸡喔喔叫’呢!】
宝玉读到这两句诗,也是摇头一笑。
再往下看,其实十六自己心里头也是明白的:【不过我也知道; 这也不能全怪他们,这群兔崽子,我外甥那些还好说,还知道上进一点; 至于这些侄子,怕死当初都把胆子吓破了,又或者是觉得日后少不了爵位之类的; 混混日子也饿不死……我琢磨,我们老水家的大好青年啊,总不能全部圈起来就这么养成废物了吧。当初那啥的藩王制确实多有不合理,不过后来那啥拨/乱/反/正又有些过头了; 现在朝廷那些文官们一个个听到藩王两个字就恨不得上去踩两脚,依我看,这也是不行的,我老水家的人,不怕没本事,就怕有本事也没机会——宗室子弟总不能连寒门学子都不如吧,人家还能考着科考翻身出仕呢,怎么我老水家的人就只能被圈着养着后院生孩子而已?宝玉你说,连罪民都能被赦免了考文科武科,为啥宗室子弟不行呢?】
也不是不行,就像宗人府的官职——那就是皇室宗亲担任的,但是宗人府才多大,能装的下几名官员?
十六其实真是难得的心胸宽广的人了,他取用官员的时候从来都不是看这个人的出身,而是看这个人的本事——所以卫若愚才有机会成为蒙省巡抚。
十六如今的想法其实还有一重意思呢——这一群宗室子弟不事生产,都领着俸禄过日子,天长日久,子又生孙,孙又有子,对国库来说,是多大的负担啊!
所以宝玉早就料到了十六会对宗室进行改革的,这也是当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