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醉(唐远)》第608章


人口太少,许多事做起来有点力不从心。
军队要兵源,所占之地要移民,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入口的补充。
可以说如今的大唐人口是非常欠缺的,必须要大力鼓励生育,提高人口数量。
奖励生育的政治早已经制定,这些年大唐的人口出生率还是不低的,但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幼儿的死亡率也比较高,加强基础医疗的建设,也是重之重。
陈易在指使官员们依他所想制定政策鼓励生育的同时,也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人口。
战争是获取现成人口最好的手段,战时俘虏的人虽然不能完全充作人口数,但战俘可以用来当作劳役,让他们为大唐的基础建设添砖加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人口的一个直接补充!
人口增长了,素质也一定要提高。而要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是根本。
大唐的国库收入以几何级增加,国库殷实,许多事就可以方便做了。
在一群亲信大臣的支持下,陈易在主政后几年内,已经制定出一系列普及教育的政策了,虽然没办法普及全民教育,但一定年龄的儿童大半入学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多,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开始大幅度地增加,陈易态,在十年之内,能让天下百分之十的适龄儿童入学,因此他也一力促成了每县一所官办学校的建立。
每个县一所官办学校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所需,还需要进一步扩建,许多富裕之地已经有两三所甚至更多的学校建立起来。学校建立多了,教师的数量也必须要增加,其他配套设施比如书本等缺少也是个难题,印刷技术的改进,降低书本的成本是必须要做到的,只不过一切都要时间来解决。
陈易相信,教育方面的事可以很好地解决,只要朝廷足够重视。
而支撑陈易进行诸多改革,并花费巨大投入做事的最大基础,就是大唐农业的连年丰收。
民以食为天,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粮食问题是任何朝代都最难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一件事。
陈易对农事的重视在刚刚得武则天重用之时就开始了,占城稻也就在那些年引进。
这些年在作物种植方面,他也花了非常多的精力,指使手下之人,派人不远万里去到海外引进土豆、辣加、蕃茄、玉米等作物。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大唐的物产,并终于有机会可以让天下任何一个人都不饿肚了。土豆、玉米的高产,让种植这些作物的百姓心花怒放。
陈易不但亲自过问民间种植情况,还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官员们主抓各地的作物种植。
各级官府官员对农事也不敢轻视,在陈易的大力推动下,大唐境内精耕细作的先进种植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水利灌溉设施也得到了大力的修整。数管齐下的举措下,粮食的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
百姓不再需要担心粮食够不够吃,他们担心的是粮食多了,没地方堆放。各级官府也在犯愁,多收的粮食没地方堆放。官仓已经一再扩建,但仍然满足不了堆放粮食所需。
陈易为此很骄傲,他也因此威望日隆,属下的大臣们对他敬若神明。让百姓不再饿肚,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难做到的,但现在却在陈易主导下做到了,如何不让人敬佩。
粮食多了粮食深加工的产业也开始兴盛起来。
唐初时候因为粮食短缺问题,官方严格控制酿酒行业的发展,因为这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如今粮食不用愁了,官府也开始鼓励包括酿酒在内的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有了富足的粮食,有了官方的支持,酿酒等粮食深加工待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这些还是消耗不了积余的粮食,大量的粮食被销往海外。
大唐多余的粮食,换来了大量的金银器物,及其他一些新奇物种。
在以尚书令身份主持了政事堂事务后,陈易可以说将大唐的权力都掌握在手里。
大批亲信人物充作他的左右手,这些人物都是在原来历史上很有名声,才学能力都不凡之人,他们和陈易一样,兢兢业业做事,一心为大唐的强盛而做出努力。
这些人和陈易一样,每天都精力充沛,勤于朝事,没有偷懒的时候。
上行下效,州县一级的官吏也都兢兢业业地做事,不敢偷懒不理事,怕被弹骇。
上下官员都勤于政事,各项制度越来越完善,大唐的发展,像被装了火箭助推器一样,速度惊人地朝前跑去,把周边国家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陈易的目光开始放眼天下。
“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四方来贺的盛景,每年都会在大明宫含元殿上演。
请求归附的外蕃小国每天都不少,但陈易并不满足于此,大唐的铁骑依然在四处征战。
陈易主事后,并没改年号,而是继续以武则天掌权时候的“永昌”为年号。
永昌十年,大唐铁骑在葱岭以西近千里地方,与大食军队发生了一场战役,此战三万大唐精锐的安西军火枪骑兵与十五万阿拉伯军队遭遇,激战的结果就是十五万大食军队遭到重创,除一万余人逃走外,其他不是被俘就是被歼,大唐军队的兵威,声震后世那片叫东和欧洲的地方。
“要尽取那片地方!”这是陈易给主领大唐安西军的薛仁贵之薛讷的指示。
得到指令的薛讷,率领他麾下的五万人马,直指后世西方明的诞生地去了。
安南都护府内的安南军,也在领军将领程务挺的率领下,往南进军,准备完全占领后世南半岛那片美丽富饶、非常适应粮食种植的地方。
一个超级大帝国,已经在陈易的期望诞生了!
……………………………
许多年后的一天,大明宫延英殿,陈易与皇帝李重润相对而坐,准备说事。
已经步入年的陈易,外表上与年轻时候并无多大的变化,但精力方面却是相差了挺多,当年充满朝气的脸,多了些风霜后让人感觉到了更多的凝重和沉稳。
李重润已经十八岁了,早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郎,去年时候,在陈易的张罗下,也大婚了,娶了李重润自己相的狄仁杰之女狄秋云为皇后,如今狄秋云已经有孕在身。
李重润已经长大成了人,陈易觉得许多事,也要交给小皇帝自己做了,他已经替儿张罗的太多了,如今的大唐国土是空前的强大,制度越来越完善,科技产生力水平发展也越来越快。
十几年的心血倾注在李重润身上,所有一切都是言传身教,甚至连亲情的教育也是如此,李重润的成长情况让陈易很放心,很满意,现在的结果可以说比他预料的还要好上很多。
他已经为大唐张罗太多,替自己的儿做的够好了,该放李重润单飞,他要去享受生活了!
今日就是要说这些事。
所有闲人都退下了,没有吩咐任何人不敢进来。陈易示意李重润靠近他身边,在李重润按他要求做后,慈爱地看了两眼,再收住笑容,严肃地说道:“润儿,今日有一件很大的事,我要和你说!”
“陈伯伯,你有什么事,请尽管吩咐我吧!”李重润心里打了个突突。
两人私下相处间,李重润都是叫陈易陈伯伯的,但在外人面前,依然以君臣相称。
“润儿,你已经长大,今年十八岁了,从这段时间处理朝事的情况上来看,可以自己亲政了,”陈易脸上又微微浮现出笑容,“我替你打理朝事这么多年下来,已经很累了,余生想好好休息一下,大唐的美丽江山,都想去走上一遍!因此我已经写好了辞去所有职事的奏本,只等你批准了!”
“为什么?”李重润大吃一惊,他已经习惯了在陈易庇护下过日,一听陈易这样说,吃惊之下不知道怎么说了,只能讪讪地问道:“陈伯伯,你为什么这么说?你要离润儿去了?”
“你听我说了一件事情,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要离开朝堂了!”陈易抚着胡须笑笑。
一听陈易这么说,李重润马上猜到了什么,但在陈易笑吟吟的目光注视下,却不敢说什么。
陈易当然从李重润的眼光读出了异样,心一动,马上将原本准备说的话收住了,换了个方式问话道:“润儿,你已经十八了,虽未及冠,但已经可以算是成年了,这么多年,我可是一直看着你长大的,并亲自教诲,在外人眼里,我待你,不是儿胜似儿……”
“不,陈伯伯,你不能这么说!”李重润打断了陈易的话,闪着异样的眼睛看着陈易,“你待我一直很好,我都记在心里……其实,我已经猜到了你想说的事!”
“什么?你猜到我要说的?”陈易的心剧烈地跳了两下,不可置信地看着李重润!
“是的!我猜到你要和我说的事了!”李重润几乎一字一句地说道:“你想告诉我,我是你的亲生儿,是不是?其实我早就猜到你就是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