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宫女千岁》第176章


鹪诳匆桓隹尚Φ男〕螅偈毖矍耙徽笳蠓⒑凇?br />
“贵妃娘娘,好手段,微臣败服。”
他咬牙切齿地说出这一句话,干脆利落地退回到队列之中。然后他身前身后的官员们,却都默不作声地离他远了一步,仿佛他突然间变成了瘟疫传染源。
屏风后面的常乐淡淡道:“夫妇妻妾之道。本为各人家事。即便皇室,也有私隐权利。本宫虽蒙受恩宠胜于他人,但以太上皇和太皇太后之英明,尚且不曾有所指责,又何况旁人。”
这几句话。语气冰凉,意思却很是霸道。就差直接指着郑言和御史们的鼻子说,你们不要多管闲事。
然而她轻巧的一个手段,便将御史台第一利嘴郑言给击败,完全出乎群臣的意料,一时之间,旁人竟不敢轻易上前招惹。
旁人不敢,不代表御史台不敢。今日讨伐顾常乐,本来就是御史台的主角戏,郑言在御史台的人缘也不至于差到众叛亲离,当下便有一位御史不怕死地大步出列。
“天子家事,身为外臣原不该多加干涉,然娘娘既然身居贵妃高位,又掌六宫大权,自然身负重任,理该劝谏皇上,广纳妃嫔,充实内宫,以保障皇家子嗣绵长。”
这位御史高昂脖子,义正言辞,只看相貌,实在是典型的刚直不阿之相。
郑夫人完成了使命,已经在宫女的引领下退出太极殿。
常乐受到质问,也不急着回答,先问道:“这位大人贵姓?”
“微臣丁荣,任殿中御史,掌管宫廷礼仪。”
常乐微微一笑:“原来是丁大人。丁大人的意思,是要本宫规劝皇上,广纳妃嫔吗?”
丁荣道:“皇上新进登基,内宫却只有两位嫔妃,如此空虚实是历朝未有,为皇嗣计,理该择选良家女子,充实内宫。娘娘既为内宫之首,自然应该以大事为重,勿念私情,良言规劝皇上。”
屏风后面响起一声轻笑。
“本宫只听说历朝历代的御史,都有劝谏皇上不要贪恋美色的,如今丁大人竟是反其道而行,反要求皇上多纳几个美女。真是稀奇。”
这话说得幽默,底下大臣之中有笑点低的,竟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丁荣顿时满脸猪肝色。
“为皇帝者,内宫不宁,便会前朝不靖,我等御史,身负纠察天子礼仪风纪之责,天子若贪恋女色,我等要劝谏;天子内宫空虚危及皇嗣,我等也要劝谏。一切都是为了皇室绵长、江山稳固,就算娘娘反感我等,我等也必须仗义执言!”
丁荣这人有点二杆子,说出来的话却硬气得很,至少比起郑言来,这几句话可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
不说常乐,至少大臣之中,就有一部分人忍不住要为他喝彩。
屏风后面又响起一声轻笑。
只听常乐道:“丁大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皇嗣着想。本宫忍不住想问一句:丁大人,您懂生孩子么?”
159、舌战群臣(2)
丁大人,您懂生孩子么?
丁荣御史大人再次被顾贵妃的反问给弄得懵了一下。
太极殿中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顾贵妃今日很给群臣们长见识,原来君前奏对还有这样的路数。
丁荣面皮发红,梗着脖子道:“臣不懂生孩子,但是臣所言之事,与臣懂不懂生孩子并无关系。请娘娘不要东拉西扯。”
顾常乐摇摇头,道:“丁大人,本宫之所以问你懂不懂生孩子,并不是故意刁难。而是丁大人原本说的就是一个谬论,按照丁大人的意思,皇上内宫空虚,就必然会导致皇嗣单薄。众位臣工都是历经两朝的人,太上皇在位时,连同先皇后在内共有九位嫔妃,内宫不可谓空虚了吧?人数不可谓少了吧?可是太上皇子嗣艰难,最终不得不从宗室中过继。敢问丁大人,内宫充实,皇嗣就一定会繁盛么?”
丁荣身为御史,反应自然灵敏:“娘娘这是文字游戏,太上皇为江山国家操劳,才导致身体亏损,无有子嗣,但这只是特例,内宫充实或许不一定能子嗣繁多,但是内宫空虚,却极可能导致皇嗣单薄!”
顾常乐再次摇头:“丁大人你果然不懂生孩子的事。”
咳嗽声再次四起。
丁荣涨红着脸:“臣怎么不懂?!”
这顾贵妃简直是胡搅蛮缠,丁荣开始有点被气昏头了。
常乐道:“太上皇的事且不论,本宫再给丁大人举几个例子。本宫母家秦国公府,本宫父亲有三兄弟,每人都只娶了一位正室夫人,但本宫大伯有两子一女,二伯有三子,本宫父亲亦有两子。这可不算子嗣单薄了吧。”
丁荣正要反驳,常乐却又抢先道:“好,就算秦国公一家不足为证,本宫请问,户部尚书何在?”
户部尚书正站在队列中听的哭笑不得,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名,莫名其妙之下只得出列:“臣在。”
“请问大人,家中妻妾几何?”
“唯有发妻一人。”
“子女几何?”
“三子两女。”
常乐在屏风后面微笑点头:“大人多子多福,令人羡慕。”
户部尚书口称不敢,见常乐不再问话。便退回朝班中。
接下来,又有几个大臣被点名,都是家中只有一个妻子却子女双全甚至子女繁荣的。这一下。大家都明白顾贵妃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你丁大人说为了避免皇嗣单薄,一定要扩充内宫。本宫就举例给你看,太上皇内宫很充实,却一样皇嗣凋零。
你丁大人又说纵然内宫充实不一定皇嗣繁荣,但内宫空虚。就一定会皇嗣单薄。那本宫再举例给你看,这么多大臣中,内宅只有一个女人的,照样子女众多。
那日宴请京中诰命夫人所获得的信息,再次派上了大用场。
丁荣真是又气又急,却一时想不出厉害的反驳之词。
其实这生孩子的事情。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常乐这是故意误导丁荣,丁荣提出论点。常乐就找证据来论证他的错误,主动权都在常乐手里,丁荣不憋屈才怪。
丁荣的无言以对,再次抬高了常乐的战斗力。
常乐虽然没有得意,但心中也很是高兴。忍不住朝龙椅的方向看去。赵容毅正冲着她的方向微微笑,眼中都是兴味。
君前奏对进行到这一步。其实大多数人都已经看出,这一场奏对,分明是皇帝跟贵妃早就筹谋好的,贵妃早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将大臣们可能提出的质问都一一用实证辩驳。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这些御史们自然是一败涂地。
而事实上,今日向常乐发难的本来以御史台为主,其他人已经从皇帝赵容毅的态度中看出,皇上是真的铁了心,不肯纳妃。
其实皇帝不纳妃就不纳妃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无关痛痒的,只要贵妃淑妃都生的出孩子,皇帝不至于跟太上皇一样没儿子就行。至于那些原本想借女儿入宫来攀龙附凤飞黄腾达的,见到顾贵妃这样强势的作风,也早已打起了退堂鼓。
有这样一个后台硬杠杠、自身素质又这么过硬,皇帝还各种宠*纵容的贵妃在,自家女儿连靠边站的份儿都没有吧。
然而不同于这些抽身退走的官员,御史台这次可是没退路的。
傅月环和傅夫人私下里做了许多动作,贿赂拉拢,才指使了以郑言为首的一批御史,为她们摇旗呐喊,讨伐顾常乐。
其他官员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御史们这次却是急先锋,他们原本就是要借劝谏皇帝纳妃嫔充实后宫的幌子,来达到打压顾常乐的目的,只有顾常乐被打压下去了,他们背后的淑妃傅月环才能上位。
而现在,顾贵妃连胜两场,气势如虹,打压她已经是不可能了,但如果连平局都做不到的话,那御史们这笔买卖可就完全做砸了。不管怎么样,他们的行为必然已经得罪了顾贵妃,死不死的都得拼到底了。
所以,即便郑言和丁荣都被顾常乐辩退,其他人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再上。
当下,便又有一位御史出列道:“娘娘纵然机谋百出巧言善变,但我等只知忠君之事,皇上不肯充实内宫,外人只会以为是娘娘嫉妒阻挠,娘娘贤德,何必让自己陷于这样的非议之中。”
这是硬的不行来软的了。
屏风后面的顾贵妃半晌无言,这位御史自以为戳中了她的软肋,正有些雀跃,常乐却又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这位御史立刻便觉得心头一跳。
“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