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我的开挂人生》第511章


赵康年开始没有回过味来,现在是明白过来,他就不相信一个蠢货就是有银钱也不敢把宅子置办在东城,相反一个没有背景的农家子能把宅子置办在这儿,会没有依仗,多年的沙场征战,能凭军功封爵,他也不是傻子。
“老爷,太小心了吧?一个农家子有什么可以忌惮的。你是没有看到温家的宅子,确实不错,小是小了点,但是里面的景致确实不错,都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每一个院子都是不同的景色。”
“一个住的地方,要那么好看有什么用,主要是大一点,以后人多了才住的下,景致又不能当饭吃。”
赵康年出身武将家庭,虽然家中一直没有人得高官厚禄,但是家中几代人都是边关守将之一。级别是不高,但是作战经验丰富。赵康年要不然怎么能有如此成就。
“行,再说吧,好宅子不容易寻摸。”
钟氏内心很不以为然,一个农家子即使有几分本事,那又怎样,能和自家抗衡,她的心里有太多的不甘,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
晓晓刚刚听到村里七叔祖派他孙子,也就是晓晓的堂哥送来的消息,说偏心的爹娘,不,现在要说是根叔根婶了,他们到处打听自己的消息,还有地址,自己岳家和大姨姐家里,他们都跑了好几趟。没有得到消息,心里不愤,在家里怼天怼地怼七叔祖和岳家这些知情人。
“大哥,你回去告诉七叔祖,过几天我回去一趟,这事我自己处理,让他老人家别跟着着急上火,还有别和那两人一般见识。”
“唉,你是不知道,根叔根婶整天在村里骂骂咧咧的,村里人都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都是些闲的蛋疼的家伙,我回去处理。”
“行,你回去以后别和根叔根婶争执,我们家是站在你这边的,还有很多族人也是站在你这一边的,好好处理就好,千万忍住脾气别争执,他们毕竟生养你一场,就是偏心,也抹杀不了这个事实。”
“我知道,不会和他们争执。”
晓晓现在和极品斗最不耐烦的就是和极品纠缠,她一般都是粗暴解决问题,一劳永逸。
启东启南也陪在身边,听着爹和堂大伯说话,他们也恨老宅的爷奶,要不是他们偏心自己娘也不会死,之前几年爹也不会变成那样。
晓晓现在有事一般都带着大儿子启东和二儿子启南,他们俩大些要承担一个家庭的重担,要教的地方多了去了。
这几天,晓晓都往返于庄子上和京城的家里,庄子上的人,除了下雪,每天都在外边挖沟渠,为来年做准备。
沟渠里面可以蓄水,还可以灌溉农田,还可以在沟渠里面养鱼,洪涝时也可以泄洪。
一群大老粗不明白东家怎么要开这么宽的沟渠,不过他们知道自己的话,东家也不会听,既然东家让他们挖沟渠就挖呗!
晓晓交代大家挖完沟渠,两头堵上,沟渠在环绕庄子四周的,灌溉很方便。
抽空回了一趟郊区的家里,刚回到家里陈根夫妻就闯了进来,进来就对着晓晓吩咐:“老二,发达了,竟然不孝顺爹娘,我最近身体不舒服,到京城看了大夫,说你娘我要静养,身体很差要好好补补,你看着办吧?”
晓晓懒得理她,就像没有听到一样,还抽空挖了挖耳朵,似乎觉得陈母马氏说的是什么脏东西一样。
马氏看老二不理她,气得呀,快发飙。陈根看着老二不理老婆子,心里也气,不过他忍住没有发火,走上前,对着晓晓叹气:“老二,你也别在气你娘,她是做错了,也有些偏心,可是她不管怎样也是你娘,你可不能不管她,真的是生病了。”
晓晓还是没有说话,看了一眼他们俩就走去了屋子,跟随陈根马氏两人一起进来的还有村里的其他人,可是就是那一眼,晓晓就办妥了事情。
晓晓对着七叔祖家的大堂哥陈怀文说:“大哥,麻烦你帮我找一下族长和几位长辈。我想到祠堂说些事,还有根叔根婶你们也来。”
“行,我这就去请。”
晓晓和陈怀文一起走了出去,至始至终他都没有碰过陈根夫妻俩。
但是陈根夫妻的脑海里面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现在他们的脑海里面只有一个念头,以后和老二断的干干净净,不能再来往,死都不来往。
来到祠堂,族里的族长还有几位辈分高的老人,还有几位处事公正,有威望的长辈,都在祠堂等待着。晓晓亲自扶着七叔祖走了进来,好几位给七叔祖让座。他们的辈分也就比晓晓高一辈,能被请来也是因为处事公正,在族中比较有威望。见到七叔祖纷纷起来让座。
几位老人见到七叔祖过来,还是陈根家的二小子扶着走过来的,都是笑眯眯的,老七的眼光真不错,一眼就相中了有出息的孩子给他哥做后人。
第427章 古代恶爹
该到的人到齐以后; 晓晓说了便宜爹娘说的话,自己也表示愿意一次性付清给他们的养老费,但是期望族里能够做主; 自己毕竟已经过继出去了,名义上已经不需要自己赡养; 但是生养自己一场,自己也得尽尽孝道,而且还有家里还有哥哥弟弟; 也得给他们尽孝的机会。
族长和族老商议以后; 得出来一个数字; 按照可以活七十岁做参考; 每年一两银子算,晓晓需要支付二十五两银子; 七叔祖对晓晓说:“你多给点; 你现在发财了; 大家都知道; 不能让人说你枯心; 得为孩子们考虑考虑; 不能让人戳他们的脊梁骨。”
晓晓倒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多给点也行,反正是涨名声的事,便宜爹娘的问题已经解决,他们以后不会再找他麻烦就行,心理暗示已经下了; 这辈子未来几十年便宜爹娘会老老实实的待着,对别人咋样是不是一如既往的恶劣,他不知道,但是不会惹自己。
“七叔祖,您看给多少合适?”
七叔祖想了想,望了一样不争气的夫妻俩,一点亲情让他们败光了,“给六十两吧,不是七叔祖要为他们争取多少银子,主要是对你名声好。”
晓晓知道老人是为自己好,自己不在乎名声,可是几个孩子以后需要名声,他们还得在这个世界为人处事,自己可以不在乎这些,可是孩子们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土著,以后肯定在乎的。
“敬晓知道七叔祖的良苦用心,您看这样好不好,孙儿给他们一百两,包括了以后的衣服节礼这些,以后孙儿就不给他们过节过年送礼,还有孙儿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出资一百二十两银子,交给族内修缮祠堂和购买族田,以后接济贫苦的族人,您老看怎么样?”
老人以前就没有朝这方面想过,给族里捐银子是需要自愿的,不能强迫,没有想到侄孙想到了。他有点激动,族里一直没有什么有钱人家,也没有几个读书有出息的孩子,一直过得不是很好。现在侄孙要捐银,他自己也把好分寸,没有出现说让自己的日子难过。他欣慰的点头,“我和他们几个说一下。”
“好,谢谢七叔祖帮着孙儿斡旋。”
七叔祖拉着几位族老和族长在一边说话,说了侄孙敬晓的打算,大家都点头称好,族长更是说:“七叔,您看我这样安排好不好,敬晓给族里捐银的事记在族谱上,顺便在过继那一栏写上,什么时间给亲生爹娘交孝敬银和节礼银多少。再写几份,他们双方给持一份,我们再每人保持一份,祠堂也存一份。”还别说族长为了这份感激,想的真长远。
几位族老听了以后,觉得可行,也没啥麻烦的,就是保存一张纸而已,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就是一张纸,但是对于晓晓却别有意义。
根本不考虑陈根夫妻的意见,族长和族老已经拍板决定,在族人的见证下,很快一切就尘埃落定。
族里有银钱买祭田,族人们都开心,差不多能买十多亩良田,每年的出息都可以帮补族内的孤寡老人和失亲孩子。如果以后慢慢发展说不定可以盖间私塾,请位夫子来村里教孩子。
办完事,扶着七叔祖回家以后,晓晓拿着村里的宅子地契,回到城里。
。。。。。。。。。。。。。。。
六年以后,启东已经十五岁,启南十三岁,心心十一岁,西西九岁。启东虽然才读书六年,但是用功,已经是名秀才,启南也是秀才,心心在缥缈女子书院也是名小才女,西西已经早就启蒙读书,也学的不错,晓晓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做好后勤,让他们安心读书,家里的铺子和庄子也越来越多,晓晓还买了好几处宅院都是东城的大宅子,后面几年是每年买一处,已经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