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谋天下》第59章


楚阳一边惦记着豫州的事,一边还要正式给北边一个颜色看看。这回他可是吃了不少苦,要不是他多个心眼,着人接应,早就到下面听地藏王菩萨念经了。既然想要我的命,如今小爷福大命大,可就该着你们倒霉了。
“来人,笔墨伺候!”眼看着仆人把书案抬过来,他强打精神提起笔。楚阳伤的是左臂,虽然现在还是疼痛难挨,倒不耽误右手书写。心中念头一闪,等小皇帝正名后,一定要把架子搭起来。如今自己可是要养病,再这么干下去,真就离着英年早逝不远了。
心中略一沉思,楚阳给拖和台写信。这次楚阳打算把他牵出来遛遛。吃爷的,喝爷的,难道还不想给爷办事?这次要不是他动作快,把吴江从半路上截住了,那陈儒血脉还不定落谁手呢。撇撇嘴,当年的突厥大王子多好忽悠啊,现在怎么就精了呢。
不怪楚阳心疑,拖和台现在手中确实有个汉人出身的狗头军师。此人姓赵,名川,字崇峦。本身只是一秀才。不过在家乡久考不中,父母又叫豪族权贵害死。族人因此甚是惧怕,都不敢为其出头。他寒窗苦读,识文断字,可就因着这一件事,连在家乡给人抄书写信的活计都做不下去。赵川也是个偏激的,自认才华出重,只是没人赏识,别看现在天下乱成一锅粥,可寒门出身的人,若无人举荐,终其一生也就混个四品左右。那还是正经考上进士,号称天子门生的人呢。他不过一秀才,凭什么上位?难道巴结一堆处处不如他的权贵子弟,给人当十几年幕僚,然后再混个小官吗?赵川不甘心。
他离家后,就往北走,起初他想投的是镇北王,那也是皇家血脉,一方藩王。手中有权有兵,在乱世中,行情上佳。但是,到了幽州之后,赵川放弃了。无它,镇北王那里缺人,但他们的政策并不向寒门倾斜。除了左长史魏明远麾下招人,别的地方,镇北王都是紧着世家豪族的人用。
赵川不能说镇北王不对,毕竟魏明远一直在招人手。那里只要家世清白,再会个几晨字,能正常描述出一件事,便可入职。似他这种秀才,许是还能当个小吏。赵川并不满意,小吏啊,他在哪不能干呢,可吏升官近乎奇迹,大周朝开国之初尚有高于三品的小吏出身,可现在能超过八品的都没有。而且,赵川这人看着魏明远的招人要求,就觉得不大对头。在幽州城里蹲了二个月,他把身上银子都花出去了,交了一群狐朋狗友,多少还是得了点消息。稍一分析,就感觉这哪像招什么吏员啊,倒是像细作偏多。
既然这里不能出人头地,赵川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北方。这段日子,他也没白在幽州城里混,除了打听镇北王下属组成,还结交一些商队。自从突厥和镇北王谈和以来,边境贸易就开始活跃。商人逐利,哪怕镇北王严令不许铁器盐茶出城,可许多人还是能穿空子的。由其镇北王和主要官员都往京城赶,另外一些留守人员还要时时注意冀州,那里还有许多大周朝官员正在软禁中,不得不小心。所以幽州走私不多,也不少,刚刚卡在魏明远的底线上。这其中,就有往拖和台部落去的一小撮人。因为楚阳支援,拖和台那里产羊毛衣物,这东西在北方一带很受欢迎,自然有商人愿意倒卖。赵川就顺着这条道去的,其实他都想好了,哪怕突厥人不用他,也要挣二个钱了,在幽州城里花费实在太多,本以为能进镇北王府里,寻个长史,在其手下当个幕僚之类,结果事没成。可他几乎把变卖家产的钱都花光了,再不挣钱,只好喝西北风。
等到了突厥大王子拖和台的部落,赵川惊呆了,不是不好,是太好。在化外之地,竟然还有如此繁华之所,真不可思议。在这里转了几圈,稍稍了解了鱼干毛衣等物,又见拖和台这里对文化人的重视,他喝了点酒撞撞胆气,正经找上拖和台。
赵川自荐成功,当时谈话人很少,怎么吹的别人是不知道。但自从赵川在拖和台身边后,楚阳的人渐渐被调离重要岗位。本来拖和台与楚阳合作就不是太和谐,不过是互相需要,在族人们吃饱喝足,渐渐靠着毛衣等事物富起来后,拖和台已经跟原来契丹本地人找了好几场了。
不是说现在他的领地不稳,而是楚阳故意只让利给拖和台的手下部落。诚然突厥人多,可架不住利大,羊毛在草原上值个什么,制成毛衣又是多少倍的利?这直接导致突厥人和契丹人越来越大的矛盾。拖和台太富了,为了得到更多,更便宜的羊毛突厥人对契丹的压榨也越来越大。在军队眼皮子底下没人敢说什么,但远离军队,凭什么不抢呢。左右杀了也就杀了,只要手尾处理的好,谁嫌钱多呢。
赵川给拖和台的第一个主意就是独吞。赵崇峦让大王子干脆把这技术掌在手里,靠着这个,不光是发财了,单看哪个部落不听话,就不收他家羊毛。或是直接威胁周边部落,直接对不听话的进行制裁,拖和台借此为草原共主,多好的一件事?
赵川的话简直给拖和台打开一扇门,拖和台是真欣赏此人,他给了赵崇峦足足五百金。但堂堂突厥大王子也不是吃素的,他没敢先对楚阳的人下手,不是拖和台够信义,而是楚阳很聪明地把厂坊建的离海边太近。这种地方骑兵不太好进攻,在没把握把拿下前,拖和台不想冒险。不过,他开始有意识的招一些中原文人。拖和台身为外族,招来的人也不是什么精英,顶多是些个秀才童生什么的。这些对脸面也不大看重,拖和台安排这些人开始逐步替换。楚阳对拖和台的影响一直在缓步减少。
这位大王子可不是省没灯,他觉得,在存够粮食之前,对着楚阳的海军还是客气些的好。如今的旱情虽然缓解了些,可明年呢?如果还这样,那么拥有海军的楚阳绝对不得罪了。
至少,在他把手里的钱全换成粮食,够族人吃半年前,还是不能跟楚阳撕破脸。左右那作坊就在海边摆着,又没长腿跑了,他怕个什么?
赵川虽然得了拖和台五百两黄金,但拖和台并未完全听他的。而后,又来了一批批的文人,这让赵崇峦很焦急。他可不想走了九十九,就差那一哆嗦。于是,正好吴江的消息传来,他再次向拖和台献计。
“大王子,如今中原地区各位王爷打得难解难分,而陈儒之子已经快出幽州,咱们完全可以立其为小皇帝,叫他做个傀儡,借此入主中原。”
拖和台半晌不出声,要说他没南进的想法,这不现实。可问题在于,他手中兵力不足。如今他只有六七万人,可他父汗还没死呢,还有个二弟布和在一旁虎视眈眈,想要南下,起码再来十万人!
摇摇头,拖和台把赵川的提议拒了。可赵川不甘心,这段日子在拖和台这儿,他可是体味到权力的滋味了。如果不能入主中原,难道他后半生天天在这里看人放羊?他还想着回乡报仇呢。
“大王子,即使现在用不上这个小皇子,咱也可先把人收在手里,等您准备充足,再行发兵啊。”
哐!拖和台突然一脚把赵川踹飞:“赵川,你什么意思?非叫我收留陈儒的儿子!”
“殿下,奴才可没私心啊。您可知,若是留下这小儿,哪怕是个死人,也可做为借口,光明下大的攻入中原。纵观历朝历代,有多少草原人光凭拳头打得下中原?可若有了借口,哪怕是个假的,咱都可得部分汉人支持!”
拖和台思前想后,他觉得这事可行。
“那你派人去吧。但万不可大张旗鼓的叫人知道。”
拖和台对此可有可无,他若南下,所缺人马必需把二弟找趴下,然后再从父汗的所以领地征兵。这事没个几年下不来,不过赵川愿意为他未雨绸缪也不错。正好等他把草原统合了了,中原估计打的也七零八落,正合他南下。可这事万万不能叫镇北王知道了,听说陈儒本人都叫他杀了,其它皇子都看的很紧,推己及人,那几个皇子估计也活不得几年。若叫他知道自己手里还有陈儒血脉,拖和台摇摇头,他现在不想跟镇北王开战……
赵川磨刀霍霍等吴江自投罗网,可拖和台严格要求不许暴露,给了楚阳族人机会。楚绩可不怕暴露,他倒底跟着楚阳时日久了,多少也能对楚阳的心思揣摩一二。第一时间就把人赚在手里,等赵川得信时,那边早上船了。这里可不是拖和台经营无数年的突厥领地,契丹人虽是附庸,可同时也有自主权,若非拖和台手握重兵,又有突厥大汗做后台,拖和台想完全控制也不容易。楚绩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