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作死日常》第47章


“是,娘娘。”
御膳房的马姑姑带着两个小太监抬着食盒进来了,马姑姑恭恭敬敬地行了礼,然后打开食盒,亲自拿出一盘西红柿炒蛋说:“启禀娘娘,这就是番邦进贡的西红柿,奴婢按他们说的用鸡蛋炒了,奴婢先尝了,味道酸酸的,有一股清香味,很是爽口,请娘娘尝尝。”
黛玉细细地尝了说:“嗯,味道正如你所说,酸酸的,比较爽口,你今天就给太后娘娘那里和本宫这里上这道菜,太上皇那里也上吧,皇上那里就免了,他不喜欢吃酸的。还有其他事吗?没有的话,就退下吧。”
“是。那其他娘娘那里?”
“如果有多的,她们也要了,也可以,只是不要超出她们的份例。”
“是,娘娘。”
“娘娘,夏公公在外面求见。”
“宣。”
夏守忠带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他见贾母等坐在一边,愣了一下,不过他在这尔虞我诈的皇宫中侵淫了多年,自是老奸巨猾,且消息灵通,最会看人脸色、审时度势。
他见林黛玉深得太上皇陛下、太后娘娘和皇上的欢心,自是奉迎巴结得很。有人说贾元春是新皇后的表姐,她们的关系肯定要比其他人要好,恐怕也要得势,夏守忠是嗤之以鼻,没看见皇上新婚第二天贾元春就试图给新皇后下马威,结果却因此而受到了来自太上皇、太后和皇上的惩罚吗?连死去的甄贵太妃都带灾,被太上皇贬为‘罪奴’!要知道当年甄贵太妃可是宠冠整个后宫的,连当时的皇后娘娘现在的(太后)可是都要礼让三分的。
如今贾母等进宫给林皇后请安,林皇后却没有因此而停下宫务,分明是不待见她们,那他自是以皇后娘娘的意思为准。
“老奴夏守忠拜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夏公公请起。”
“谢皇后娘娘。启禀皇后娘娘:下月初九是忠勇王妃五十大寿生日,这是内府给王妃准备的礼单,这是往年其他王妃过五十大寿时的旧礼单存根,以及太上皇陛下、太后娘娘、皇帝陛下、原皇后娘娘的赏赐旧例,请皇后娘娘过目。”
“好吧,夏公公先把这些放在这里,等本宫看了,让雪芙给你送过去。”
“是,娘娘,老奴告退。”
夏守忠走了,至始至终他都没有多看贾家人一眼,更没有和她们说过一句话。
一时又有御医房的小太监拿来了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皇上的太平脉的脉案……
如此等等,竟一刻都不得闲,就这么把贾母和王熙凤她们晾在一边。
贾母何时被人如此怠慢过?可这是皇宫!贾母、王熙凤只能忍耐,忍耐,再忍耐。好容易这些都忙完了,刚要和林黛玉说话,却又进来一个嬷嬷:“皇后娘娘,太后娘娘那里请娘娘去一趟。”
林黛玉听得是太后娘娘有请,忙站起身答应了,随后像刚刚想起贾母等的样子,抱歉的对贾母说:“外祖母,你看,太后娘娘传召,本宫还得走一趟。”
贾母还能说什么,只能看着黛玉带着人扬长而去。
贾母疲惫不堪地回到了贾府,看到前来给她请安的子孙,突然悲从中来,她放声大哭起来:“敏儿啊,敏儿。你怎么不把我也带走,留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这里受罪、受气。”
贾母这么一哭,邢夫人、王夫人等自是要询问原因,贾母是哭得哽咽难言,她们又将目光转向凤姐,王熙凤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贾母今天在坤宁宫的遭遇讲了一遍。
得知贾母受了如此委屈,贾家人没一个人想着反省反省自己,也没有一个人想着贾母为了谁受这个委屈,又为了什么会受到这个委屈,一个个全都把责任推到了林黛玉身上,说着林黛玉的‘不孝’,其中以贾政夫妻尤为为甚。
他们一方面义愤填膺地谴责林黛玉的傲慢无礼、忤逆不孝;一方面大声地夸赞自己的女儿贤德妃贤良淑德、谦和孝顺。讲着自己的女儿即使贵为皇妃,也对自己恭敬有加,哪像林丫头,也不过是个皇后,就这么目中无人,真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他们夫妻决定了,一定要让皇上知道林丫头的狂妄骄纵,知道我们娘娘的温和谦逊。
贾母冷冷地看着这夫妻两人的表演,心内一阵阵的失望,这夫妻两个要得多愚蠢啊?拿皇后同皇妃比?况且你们的娘娘还算不得皇妃,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贵人,真不知这两人的脑子是什么做的!我老太婆不过是要你们想想如何利用贾敏同林丫头修复关系,你们却总想着把她拉下来,让你们的女儿取而代之,这可能吗?哎——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老婆子老了,你们自求多福吧。事实上贾母的意思是如果贾敏在的话,自己怎么都能和黛玉修复关系,如今却是不能了,你们也要认清情况,就当没有这么个外甥女吧,不要做那些不必要的相争了。也许时间久了,林皇后能想起舅家的好处,能给你们一些照应。
贾母不知道的是,如果她当时多劝劝贾政夫妇,也许贾政夫妇会放手,不会作死作得那么彻底,也许贾家就不会败得那么彻底。这是后话。
贾政夫妇开始行动了,可是京城的官员大多或多或少知道些事情的原委,再加上上次御史参奏林皇后失败的事,大家都不愿再步谢运和李良、周御史的后尘,落得个罢官的下场。况这些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分明是你贾家不在理,且如今人家林姑娘已贵为皇后,听说十分得宠,连太上皇和太后娘娘都对她十分满意,自己可不愿拿着身家性命去为这个不知所谓的家伙去卖命。
这些人都有些想不明白,这贾政夫妇的头脑中到底是进了多少水,不管怎么说,林皇后都是你们的嫡亲外甥女,闹得再凶,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不说想法修复好关系,偏偏还试图把人往死里得罪,真是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
贾政夫妇连连碰壁,可他们偏偏不死心。他们的这些行为被忠信侯知道了,他在众门客的劝说下,决定放下以前的恩仇,和荣国府联手,贾政夫妇从此走上了一条作死不归路。
☆、强国
时间过得很快,到了秋天,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林如海的皇家理工学院开始招生了。学院建在京城的西郊,学院内有山有水,风景优美;林如海自任院长,学院所用的教材有的是林如海亲自编写的,有的是他组织人编写的,或是由西洋那边翻译过来的;教员有通晓理工科的中国人,也有国外的传教士,和利用海商从国外招募来的人才。
招生时,尽管与当时学子所学的科考时文不同,但有太上皇这个招牌在,还是吸引了许多贵族子弟。林如海对这些一概不管,只考较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结果他选了一百零八个学生,有贵族子弟,也有平民子弟;其中赫然有他特招的林佑小少年以及刘夫人的五哥,这些学生中林佑小朋友最小,年仅十岁,而年龄最大的就是刘夫人的五哥刘毅了。林如海除了因他是刘夫人娘家最有希望撑起那个家的人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他对‘天工开物’的喜爱和理解,以及这些年的亲手实践。
对于林佑,林如海是准备将他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未来的校长培养的。而林佑也不负所望,他后来成为一任德才兼备的并有无数发明创造的著名校长,并把皇家理工学校办成了中外闻名的综合性大学,这所大学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精英人才,成了后世天下学子向往的圣地,中华强盛的发源地。这是后话。
因为林如海的身份,他极力推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各种在当时的西方被定为异端邪说的思想,在这里都有市场,如“日心说”等等。自是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林如海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并亲自接见他们,为他们颁发聘书;使得这些人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全心全意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贡献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
林如海的皇家理工学院的首次开学的典礼盛大而隆重,林如海和皇上都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演说,将一些普通人家子弟的学生激动得热泪盈眶,山呼万岁,并发下誓言:“为振兴中华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朝廷,报效太上皇,报效皇上”。
与此同时,林如海让人办的水泥作坊早已生产出了大量的水泥,已用于重要的河堤上,过些日子,将要用于京城和各大州府的道路、以及各个官道上;在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已开始开采,很快焦炭也将炼成,林如海打算在那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