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245章


随即,三路大军开始从南、北、东三个方向对察哈尔部发起进攻。
曾经的清廷察哈尔亲王阿布奈很是悲愤,痛斥唐宁不守信用。
其实,当初唐宁与他们并未达成任何协议,只是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合作而已,双方各自得到了好处,现在说唐宁不守信用,好无道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达成了什么协议和条约又能如何?
协议和条约的签定,本就是为了撕毁的,只看是什么时候罢了。
当初察哈尔部各首领相信了新军使者的话,觉得双方最大的敌人是清廷,只要将清廷重创,双方都可以安定下来了。
察哈尔部可以摆脱清廷的控制,大明可以收复辽东,皆大欢喜。
察哈尔部甚至坚信大明短时间之内无法对察哈尔构成什么威胁。
但事实变化太快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唐宁将清廷从关内赶出之后,还不满足,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又迅速的发起了进攻。
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曾经那么不可一世的满八旗,一败再败,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然后只能无奈的向新军投降。
从退出关内到灭亡,前后加起来不足半年时间,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但事实已经发生,也不由得察哈尔部各首领不信,立即加强了对大明的提防。
但是,大明在灭亡清廷之后,却没有再妄动,只是安心的经营努尔干都司,大量汉人迁入人烟稀少的关外地区,开垦荒地,建立村庄、修建城池。
短短两年时间,原本人烟稀少的关外地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人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种植了诸如玉米、马铃薯、番薯、水稻等农作物,而且产量都不低。
没想到荒芜的关外不毛之地,居然这般适合农耕,听说这是光明王唐宁大力推举的结果,特别是水稻。
之前在关外是很少种植水稻的,但光明王为了推广水稻,不但免费提供种子,还提供各种补助,这才让一些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植风险高得多的水稻。
但结果是非常出乎意料的,关外种出的水稻口感非常不错,受到关内大家世族的亲睐,农民的兴致顿时提升了起来,第二年种植水稻的就更多了。
察哈尔部与关外相连,双方之间多有贸易,察哈尔部需要大明的粮食、各种金属等,而大明需要蒙古的优良战马,各取所需。
不过当时,有不少人是反对用战马与大明进行交易的,因为他们清楚,壮大了大明,以后恶果很可能作用在自己身上。
但是,除了优良的战马,察哈尔部能够吸引大明的东西真不多,大明不从察哈尔部进口战马,虽然有些影响,但并不大,因为满州族也可以驯马、养马。
可察哈尔部没有大明的各种物资,就有些艰难了。
所以,这种贸易一直没有中断,直到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已经积蓄起力量的大明在光明王唐宁的率领下,果然开始兴兵。
实力并不弱的科尔沁部甚至直接不战而降,不但没能帮助察哈尔部抵挡一二,还影响到了各部的信心。
如今,察哈尔部需要面对大明军三路大军几十万人的进攻,怎么能够抵挡?
要知道,其光是骑兵,就有二十万之多,包括之前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和关宁军,而察哈尔部连十万军队都很难凑出来。
面对汹涌而来的大明精锐,察哈尔部内部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有的赞同决一死战,有的则赞同向西转移,还有的赞同投降,毕竟对他们来说,他们之前已经投降过清廷,再投降更强大的大明也无可厚非。
互相之间,谁也无法说服谁,结果各部落便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苏尼特部在腾机思、腾机特等的率领下,向喀尔喀部逃去。
乌珠穆沁、浩齐特、克什克腾几部在阿布奈的率领下,准备集中力量主动迎击大明军的北路军,以期能够先破明军一路,然后再与明军游战。
而敖汉、奈曼等几部决定先暂时观望,等待阿布奈与明军的战斗结果再做决定。
大明军北路军的主帅是黄海如,经过长时间的历练,他现在已经沉稳了很多。
面对阿布奈主动率军迎击,黄海如虽然有信心能够战胜之,但为了减少损失,他没有主动接战,反而向西南方向转移,与东路军靠近。
知晓了黄海如部的意图,阿布奈不由心中大急,主动出击本就冒了不小的风险,却是没想到,明军北路军即便占据兵力优势,依然不敢正面交战。
但是,阿布奈清楚,自己要想取胜,只能先取一路,一旦明军两路,甚至是三路大军汇合,自己将没有任何胜率。
所以,不想功败垂成,他只能率军追击。
因为他知道,明军是骑兵和步兵组成,而他自己主要是骑兵,整体速度肯定超过明军不少,在明军两路大军汇合之前,完全可以追上。
果然,一天之后,阿布奈追上了黄海如部明军,不过此时的黄海如部,已经整齐列队,并摆好阵形。
七个步兵空心方阵一字排开,之间间隔近一里的距离,间隔的距离中间是炮兵阵地,后队是大量骑兵整装待发。
看到这种阵形,阿布奈头皮一阵发炸,当初归顺清廷时,他是听闻过新军的空心方阵的。
后来他亲自随豪格支援盛京城,唐宁当时只摆出了一个巨大的方阵,但即便如此,也重创骁勇善战的鳌拜部,满州第一勇士鳌拜当场战死。
现在,他阿布奈面对的,却是七个万人空心方阵,还有超过五万的骑兵,这种压力可想而知。
第三零九章 收服察哈尔(一)
无知者无畏,相比于还有一些见识的阿布奈,他麾下的一些蒙军将领对这种古怪的阵形显得颇不在意。
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用四根棍子摆起来的方形一样,轻轻一推就散了。
其实,阿布奈看似是这支军队的首领,但更确切的说,这支军队应该是一支联军,一支由强硬派组成的察哈尔部联军。
所以,除了他阿布奈本部,他对其他几部蒙军的控制并没有那么强。
如今,两军对垒,不管传闻中空心方阵如何厉害,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既然有人看不起这种空心方阵,阿布奈也有意让他们去试试,他让最为不屑的浩齐部首领博罗特派出一万精骑发起进攻。
但是,博罗特不是傻子,他表现得不屑,只是希望各部不要对人多势众的明军太过畏惧,但并非想要自己打头阵。
阿布奈见博罗特不上当,立即协调一番,他自己所部主动派出两千人,然后让各部也抽出一部分人马交由博罗特指挥。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博罗特也不好再推迟,他自己抽出两千五百人,联合各部抽出的部分,一共一万一千骑兵。
博罗特整军之后,就率队缓缓向着明军阵形推进。
明军摆出的阵形一目了然,七个空心方阵,就看先向哪一个发起进攻了。
博罗特最终选择了最右侧的一个,他先点出一千五百骑进行试探。
一千五百骑先缓缓推进,他们看到明军士兵只是整齐的站在那里,没有做出任何反击的架式。
在靠近到一定距离之后,他们开始缓缓加速,速度越来越快,不少士兵发出兴奋的啸声。
“第一队,预备……”明军空心方阵中的指挥官大声喝道,一声响亮的喇叭声立即响起。
面对着敌军冲击方向的三排士兵立即举起了手中的火枪,第一排士兵成跪姿,第二排士兵半蹲,第三排士兵直立。
这突然的变阵,吓了不少冲击的蒙军骑兵一跳,那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那一柄柄泛着寒光的尖刀,无不充满着深深的恶意。
但已经到了这个时刻,他们没办法后退,也不允许他们后退。
终于,距离拉近到了不到四十丈。
“开火……”
“嘟嘟嘟……”响亮的喇叭声保证每个士兵能听到。
“砰……”几乎同一时间,士兵们同时扣下了扳机。
密集的子弹飞射而至,噗噗噗……
正在急驰冲锋的骑兵,仿佛下饺子般,一个个从战马上摔落下来,一些中弹的战马也发出痛苦的嘶鸣声。
仅仅一轮攻击,一千五百发起进攻的骑兵,一下子少了近三分之一。
而且是在一瞬间,被幸存下来的士兵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只看到他们前面的同伴几乎同时从战马上摔下来。
面对此情此景,不少人本能的降低了一些速度,信心一下子凉下去一截。
而射击一轮的明军士兵,则是迅速的开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