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火库闯大明》第249章


既然无法阻止明军骑兵前进,他就只能派人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部族通知部民先行迁移。
札萨克图汗部首领成衮一直在严密的关注着战斗的情况,其部还派遣了一万人随衮布作战,但经常出工不出力,所以损失不大。
衮布连续战败,札萨克图汗部的人自然会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
同时,成衮还被自己人告知,大明也在拉拢衮布尽快投降。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成衮立即向大明表达了归顺之意,然后应大明要求,立即出兵参与对其他两部的围剿。
成衮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做出决定,是因为他完全确信,喀尔喀部不是大明的对手,除非放弃栖息之地北逃或者西逃。
但是,这不是他成衮想要的结果。
再者,在得知大明对衮布也尽情拉拢之后,他也坐不住了。
万一衮布先一步松口答应向大明归顺,那喀尔喀亲王就是衮布的了,他成衮到时候即便同样归顺,还是只能被衮布压一头,这更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
成衮的突然叛变,衮布并不知晓,直到其部的上万札萨克图汗部骑兵突然对其发起袭击时,衮布才知道成衮已经投靠了大明。
不察之下,其部损失惨重,如果不是亲卫拼死相护急逃,其差一点在中军营帐中被活捉了。
但是,即便吃了这么一个大亏,衮布也不敢停留下来报复,因为明军骑兵第一时间支援了过来。
无奈之下,衮布只能率领残军撤退,途中却是听闻成衮率领其部主力杀入他的土谢图汗部,当时气得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直此,衮布知道,自己已经失败了。
现在,要么向大明承认失败并归顺,要么北逃不里牙惕。
但此时的不里牙惕正在受北方罗刹国的入侵,交战了十多年了,日子很艰难,率残兵逃到不里牙惕也少不了与强大的罗刹国拼个你死我活。
至于向罗刹国投降,衮布从未考虑过,蒙古人普遍不太喜欢北方的罗刹国,与其投降罗刹国,还不如归顺大明。
毕竟,蒙古各部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曾经的蒙古帝国也是在中原生活过的。
最终,衮布和车辰汗部首领硕垒商量之后,决定率领两部向大明投降。
终于,花了四个多月时间,大明将喀尔喀部征服,将偌大的喀尔喀并入大明疆域中。
另一个好消息是,在大明征讨喀尔喀时,处于大明西南的和硕特汗国表明了归顺之意。
其实,和硕特汗国建立还不到十年,是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于崇祯十五年的1642年建立的。
而固始汗在皇太极时期的1635年就向大清表明了归顺之意。
固始汗之所以主动归顺清廷,其实是一种远交近攻的策略。
当时的漠西蒙古有四部,分别是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
其中和硕特部还是四部盟主,而漠西蒙古正受到两面的威胁,西北受罗刹国的侵略,东面又被强大的喀尔喀部进攻。
身为盟主的固始汗主动归顺清廷,也就代表了漠西蒙古向清廷归顺,可以联合清廷对强敌喀尔喀部进行压制,从而保护漠西蒙古。
在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的率领下,也建立起了和硕特汗国,清廷的疆土直接与和硕特汗国接壤。
固始汗与漠西蒙古各部首领二十余人向清廷表贡,确认了主权关系,漠西蒙古包括和硕特汗国、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纳入大清版图。
可是没想到,世事无常,蒸蒸日上的大清突然急转直下,一路丢失江南,然后又被赶出中原,直到被大明灭亡并收编。
原本,漠西蒙古与大清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反而与大明的关系有些疏远。
在大清被灭之后,固始汗率领的漠西蒙古各部与大明的关系就很微妙,所以他们没有及时的表明立场,只是密切的关注着大明的一举一动。
他眼看着科尔沁部、巴尔虎部直接归顺,东西土默特经过短暂的反抗后也被收服,察哈尔部被明军击溃并被明军占领。
随后,明军与漠西蒙古的大敌喀尔喀部交战,强大的喀尔喀部在明军面前,也没能讨到任何好处,只能节节败退。
直此,固始汗清晰的认识到了大明的强大,不再是崇祯时期那副腐败不堪的模样,大清的败亡不是偶然,是大明已经真正的焕然一新了。
知道大明在收服喀尔喀部之后,必然会对漠西蒙古下手的固始汗,立即与其他各部首领商讨漠西蒙古的未来,最终,几乎都赞同主动归顺大明。
而也在他们明确表示归顺大明之后不久,喀尔喀部也被大明征服。
第三一四章 罗刹国
和硕特汗国的主要属地,就是原大明的乌思藏、朵颜、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由于崇祯时期内乱,大明对乌思藏一带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形同虚设直至撤消。
而漠西蒙古的其他三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部则主要在大明西北的大片疆域。
随着漠西蒙古的全部归顺,大明现在已经恢复了元朝时期九成以上的领土,超过了大明最强盛时期的疆域面积。
不战而让漠西蒙古全部回归,唐宁自然是大为欣喜,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
正史中,和硕特汗国还算老实,直到被崛起的准噶尔汗国灭亡。
当时的清廷之所以让准噶尔汗国趁势崛起,主要原因还是控制力不够。
再加上当时的清廷面临着三藩内乱,随后又是罗刹国的入侵,根本无暇顾及西北地区。
从而让噶尔丹将西北广大地区统一,建立了准噶尔汗国,成为了清廷的心腹大患。
唐宁自然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更不会像清廷初期那般对漠西蒙古只是形势上的统一,没有加强控制。
为了让西北和西南广大地区能够最好更快的融入中原,唐宁给他们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
同时也让其享受中原各省一样的待遇,将西北和西南划成五省之后,允许各省选出同等数量的参议员和众议员加入两院中,直接参与国事的制定中。
随后,唐宁以更好的抗击入侵的罗刹国为由,让漠西蒙古军队接受朝廷的整编,并任命几部首领为军分区司令员。
固始汗等人也不傻,知道这是光明王唐宁想间接收归他们手中的军事权利,对这一点,几部首领是有些抗拒的。
毕竟,没人不爱权利,而权利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手中掌握的实力。
一旦手中的兵权被剥削,即便成了所谓的首辅,也只是空中楼阁,随时有可能被推翻。
但是,归顺的漠南、漠北蒙古都接受了改编,如果漠西蒙古拒绝,那说明对大明还怀有二心。
唐宁先后统一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已经充分证明了明军的战斗力,这个时候表现出抗拒,难保唐宁不会放弃这种温和的方式,直接通过武力解决问题。
现如今,漠西蒙古依然受到北方罗刹国的威胁,如果再交恶大明,后果不用想象,肯定会四分五裂,然后被灭掉。
和硕特汗国最大的可能是被大明灭掉,其他三部与罗刹国相邻,最可能受到罗刹国和大明夹击,最终的结果也是被两位强者吞噬。
相比于被罗刹国侵占,漠西蒙古各部还是对中原王朝更加归心一些。
其实,蒙古各部几乎都是这种想法,就像喀尔喀部北方的不里牙惕,在罗刹国近二十年的入侵中,损失惨重,但一直没有屈服。
所以身为盟主的固始汗在与其他三部首领商量之后,最终决定接受大明的条件。
与其付出惨重代价后被征服,还不如心平气和的归顺大明。
毕竟从这几年发生的事情来看,大明对待不是汉民的满蒙各族来说,要温和得多。
即便是给大明造成巨大破坏的满州族,也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清算,漠西蒙古遭清算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而罗刹国的那些人,就要凶残得多了,这也是蒙古各部都排斥罗刹人的原因之一。
所以经过综合考量,在固始汗的率领下,漠西蒙古各部接受了唐宁提出的几个算得上是苛刻的条件,这也让唐宁的心情大好,对漠西各部进行了重重的犒赏。
而在这时,在得知喀尔喀部被大明征服之后,不里牙惕立即派出使者向大明表明了归顺之意,并乞求大明出兵不里牙惕,赶走侵略的罗刹人。
唐宁亲自接待了不里牙惕部的使者,详细的了解了不里牙惕部与罗刹国交战的情况,以及罗刹人的各种信息。
唐宁原本没想过早的与罗刹国交恶,准备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