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清(猴子)》第466章


秋瑾沉下脸来:“唐先生,要是这么说,那咱们就算算账,你的队伍的装备,是孙先生号召海外华人捐款购买的,要没有我革命党人相助,你的队伍就只能拿着烧火棍上战场了!”
义勇队两个小队,唐才常的维新党人组成一个小队,秋瑾的革命党人组成一个小队,打仗的时候,大家倒也不分彼此,可到了和平时期,两边就别扭起来,正所谓同甘苦容易,共富贵难!尤其是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双方的矛盾更加凸显出来。
周宪章只拿了一面锦旗来,维新党人和革命党人都想得到这面锦旗,这倒不是他们争功,主要是因为,这两方都想借这面锦旗发动舆论战,争取更多民众的支持,以壮大实力。至少,民众会认为,锦旗落在哪一派的手里,哪一派就是活捉伏见宫的功臣,民众对这一派的认同度就会大大提升。
周宪章故意装糊涂:“两位不必争论,义勇队是一个分不开的战斗集体,这面锦旗,是送给全体义勇队员的……”
秋瑾冷冷说道:“周将军,你应该明白,我革命党人与维新党人,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你别忘了,在上海的时候,就是维新党人的走狗黄遵宪剿杀革命党,那个时候,你可是站在孙先生这一边的!”
唐才常也是一声冷笑:“周将军,你更应该明白,恰恰是黄遵宪救了你一命!周将军,你要是把这面锦旗送给了革命党人,恐怕,黄遵宪、刘坤一、包括你的恩师那晋,都不会答应!”
周宪章故意装糊涂:“这一节,在下倒没想过,在下认为,活捉伏见宫,是全体义勇队员并肩作战的结果,维新党革命党不分彼此,其实,大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我中国富强,何必为了一面锦旗争吵。我看,秋女士是队长,暂且代表义勇队接受锦旗……”
唐才常急了:“我维新党人从来就没认她这个队长!”
秋瑾怒道:“唐先生,如此说来,你要和革命党人翻脸了!”秋瑾一摆手,一百多革命党人纷纷拔枪,枪口指向了唐才常。
唐才常毫不退让,一声爆喝:“维新志士们何在!”维新党也刀枪出鞘,指向了革命党人。
双方剑拔弩张。
第217章分道扬镳
周宪章见势不妙,急忙拦在了两派人中间,这一下,两派人的枪口都指向了周宪章,姚喜大怒,一声呵斥,率领总督府卫队冲了进去,把枪口对准两边的维新党和革命党。
林耀祖举起手枪指着唐才常的脑袋:“你他妈的给老子放下武器!”
唐才常一声冷笑:“看来,章军要和乱党携手造反了!”
姚喜也是拔出手枪,指向了秋瑾:“你也给老子放下武器!”
秋瑾斥道:“如此说来,你们章军是甘心做满清鞑虏的奴才;镇压革命志士了!”
刘永福慌忙摆手:“秋女士,唐先生,误会,都是误会,我台湾军民愿意和二位交朋友,请各位暂且放下枪,有话好好说,好好说。”
汉纳根则是耸耸肩,苦笑着摇头:“中国人真是奇怪,打仗的时候是兄弟,仗打完了,就成了敌人了。”
周宪章心头哀叹,今天这一出,本来是他故意安排的,就是想把革命党人和维新派人的矛盾公开化,可这两派人真的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周宪章心中却是极为难过。
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满清末年的中国,国弱民贫,受尽列强的欺凌,有人说,这是中国人不齐心。其实,不齐心只是外在表象!
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华夏帝国,面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比改朝换代更加艰难,更加让民众无所适从。因为,改朝换代只是换了皇帝,而满清末年,中国面临的,是改变历史走向!
巨大的变革,必然会带来思想的混乱,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摸索。
革命党人和维新党人,都是伟大的先驱,他们是在一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泥沼中寻路!甚至,是开山筑路!
这需要巨大的勇气,更需要有遭受失败、走错了路的准备!
正因为如此,寻路者们不得不面对同胞相残的惨剧!
中国人其实非常齐心,他们都梦想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但是,在寻路的征程中,他们不得不与自己的同胞展开你死我活的拼斗!
就像现在,怀着相同梦想的维新党人和革命党人,拔枪相向。
周宪章咬咬牙,强忍心中的哀叹,厉声喝道:“谁要是不放下枪,就是章军的敌人!”
秋瑾和唐才常摆摆手,双方都放下了枪口,毕竟,谁也不愿意与强大的章军为敌。
周宪章把锦旗交给了刘永福,叹道:“看来,都是这面锦旗惹的祸,刘大人,你把锦旗烧了吧。”
秋瑾冷笑一声:“周宪章,我革命党人绝不与维新党人为伍,那面锦旗,你就给唐才常吧!请你给我们在基隆港准备一条船,我们这就告辞!”
刘永福慌忙说道:“秋女士这又是何必呢?”
秋瑾不理睬刘永福,一声号令:“革命军,收队!”秋瑾说完,也不理周宪章,带着革命军的一百多号人,也不回营房,直接出了台南城,前往基隆。
刘永福拿着锦旗,送到唐才常面前:“唐先生,革命党人不要这个锦旗,你就拿了去吧。”
唐才常气的七窍生烟。这面锦旗原本意义重大,可现在成了革命党人扔下不要的东西,维新党人要是捡了去,那不就成了捡人家革命党人的剩饭!这一闹,这面锦旗不仅没了价值,反倒成了丢脸的东西。
唐才常冲着周宪章一拱手:“周将军,我维新党人已经完成了任务,这就告辞,请周将军在彰化港给我们准备一条船,送我们回大陆。”
唐才常也是硬气,秋瑾从基隆走,他就从彰化走,绝不和革命党人走一条路。
“这个,是不是再商量商量。”周宪章劝道。
“周将军,你可别忘了,如果没有维新党人的帮助,你不会有今天的!周将军,后会有期!”唐才常说道:“自立军,开拔!”
唐才常带着他的人马,头也不回地去了彰化。
刘永福捧着锦旗,望着道路上荡起的尘土,摇头叹息:“维新也好,革命也罢,都是掉脑袋的营生,可惜了,这些年青人都是好样的,可大清国偏偏不容他们!”
罗鸣芳说道:“大清国也容不下我们!”
周宪章回头问道:“你们说,维新好还是革命好?”
章军弟兄们面面相觑,谁也答不出来。其实,很多章军弟兄,还没搞清楚什么是维新,什么是革命。
姚喜说道:“大哥,关他维新还是革命,和咱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咱们兄弟在台湾,就认你!”
周宪章沉默良久,缓缓摇头,他知道,台湾不可能孤立与大清国之外,大清国的事,不可避免地会波及到台湾。
何况,台湾一向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离不开大陆!唐景菘在台湾建国时,向台湾民众发出公告,也声称台湾即便是建国,也永为中国藩属。唐景菘的公告,是台湾民众的心声!
在不远的将来,章军弟兄必定还会卷入到大清国内斗中。
那或许又是一场大战!维新党与革命党,真的会刀枪相见吗?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台湾的章军,选择哪一边?
周宪章回头对刘永福说道:“刘巡抚,烦请你去彰化一趟,代我送一送唐才常他们,另外,给他们准备一千支步枪,一万两白银,你告诉唐才常,章军与维新党人,永远是朋友!”
“是。”刘永福点头。
“大哥,这么说,你不赞成革命党?”罗鸣芳问道。
周宪章摇摇头:“罗鸣芳,你也去一趟基隆,代我送一送秋瑾,也给他们送去一千支步枪,一万两白银。我周宪章,愿意和革命党人交朋友!”
罗鸣芳问道:“大哥,这两派人势不两立,总有一天会刀兵相见,我们章军在中间,很难做人啊。”
周宪章叹道:“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现在,他们都是我们的朋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或许,我章军也可以像今天这样,从中说和,大家都是中国人,应该能找到妥协的办法。”
第218章规格不够!
刘永福和罗鸣芳从台北府库中取出银子和武器,分头前往彰化和基隆。如今的章军不缺枪也不缺银子,台湾日军投降后,在台北基隆留下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钱粮,这些物资原本是用于强化对台湾的殖民统治,现在却成了周宪章重建台湾的启动资金。
唐才常带着自立军回到了上海,继续秘密开展维新保皇运动。此时,国内的维新运动如火如荼,康有为在上海,梁启超在湖南,大肆活动,宣传维新改良。上海道台黄遵宪,湖南巡抚陈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