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豪杰[精校]》第344章


“将军在颍川、汝南时,为何要筑‘京观’?”
骤然听到这个问题,饶是皇甫嵩也不由吃了一惊,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张煌异常严肃的表情。
张煌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皇甫嵩。不知为何他竟有些紧张,可能是他潜意识地害怕从皇甫嵩口中听到他不愿意听到的回答。
良久,皇甫嵩缓缓吐出两个字来:“造势!”
“造势?”
皇甫嵩长长吐了口气,负背着双手徐徐说道:“当时天下黄巾号称百万,我与朱儁手中仅数万,非厉惩不足以震慑贼众!……我要让贼众牢记,我皇甫嵩嗜杀无道,面朝我者,尽杀之!”
张煌心中不由得苦笑,皇甫嵩这种做法无外乎是想提高自己的恶名,叫黄巾军在遇到他时心惊胆战、再无战意而已。
“俘虏呢?”
皇甫嵩闻言又看了张煌一眼,平静地说道:“当时我军昼夜急行,且军中仅三日口粮,留下俘虏多有不便,故尽屠之。”
听着皇甫嵩平静的回答,张煌的心情很是复杂。记得当时他在看到那些下场悲惨的黄巾士卒时气愤填膺,可如今听到皇甫嵩这中规中矩的回答,他却生不起一丝憎恨皇甫嵩的念头来。
就像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一样,作为将军,他们理当首先为自己的部下尽责,为自己的国家尽责,为自己的主君尽责。必要时,杀伐果断,这才是将军!
将军有过一丝的愧疚么?
张煌是很想询问这个疑问的,但是他不敢,因为他怕皇甫嵩从中看出些什么来。
不过张煌可以凭借对皇甫嵩的了解自己猜出答案。
哪怕会有犹豫或怜悯,但是为了夺得胜利尽早结束战争,即便叫皇甫嵩再杀更多的敌兵,他也会杀,因为,这是一位真正的将军。
“告辞了,将军!”
“唔。……转告董仲颖,周慎多行不义难赦之,然他……好自为之罢!”
“呵呵,好的。”
张煌笑呵呵地点了点头,不过心思却又飞到了另外一处。
因为明日,他借着董卓的关系便要再次踏足京师雒阳,那个当初他狼狈逃离的龙虎汇聚之地。
在那里,有他此生最大的仇敌,第五宫元!
第二百零二章 惊闻
虽然张煌跟皇甫嵩告了别,但他并没有跟着董卓前往雒阳。
因为对于这座宏伟的城池,张煌从内心抵触他并对他保持着最强烈的恐惧,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无外乎这座京城里坐镇着一位拥有着“超越凡人力量”的半仙,大汉朝的国师,第五宫元。
在没有获得足够的实力前,张煌可不打算让第五宫元再次注意到自己。毕竟第五宫元所能动用的力量太过于惊世骇俗,别说其他的,单单是天剑恢恢跟地剑输耳就不是他可以抗衡的。
想来想去,张煌决定也跟董卓告辞,毕竟他此番到董卓手底下打酱油无非就是想见见皇甫嵩,如今目的已经达到,他自然没有再留下来的打算,毕竟他又不打算给这位董大叔卖命。
至于离开后究竟去往哪里,张煌自己也没有一个大概的主意。在这个黄巾军倒了、黑羽鸦也散了的时间段,他还真感觉有些孤单。
“要不偷偷去瞧瞧咱媳妇?”
自言自语着的张煌不由得想到了蔡琰,想到了这位他们相识、相知于亡命途中的红颜知己。但一想到蔡氏姐妹跟着她们的父亲蔡邕此时也居住在雒阳城内,张煌就又忍不住叹息起来。
没办法,摆着第五宫元这座大山在,他是怎么也不敢步入雒阳的,就算是稍微靠近雒阳一些,他都莫名地感觉心虚。
不过还没等张煌这边考虑出个头绪来,他便收到了来自太平道的接洽请求暗号。
太平道与凉州的叛乱军,目前是大汉国境内最知名的两股反叛势力,大汉朝廷不晓得派遣了多少人刺探关于这方面的情报。因此,张煌是断然不敢在河南尹与太平道接触的,毕竟整个河南尹都可以说是朝廷各势力的统治范围。
最后,张煌选择在宜阳,在这个远离雒阳…弘农这条繁荣线上的县城。因为这里山峦层叠,又有陆浑关替朝廷守着南侧,可以视为是朝廷势力的腹地,如此安定的地方不会受到过多的关注,因此反而是最佳的藏匿地点。
在宜阳城西的酒馆上房内,张煌见到了太平道派遣来与他接洽的细作,一个看起来十分精明的男子,大概二十来岁左右。
在张煌的第一时刻,那人便起身拱手抱拳,向张煌致敬。
“怎么称呼?”
张煌摆了摆手,随意地在此人的对面坐了下来,伸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双方都倒了一杯。
“回禀少当家,小人张伯,乃卜巳大人的手下。”对方压低声音回道。
卜巳?
东郡黄巾的?
张煌没有去计较对方那有些占便宜的名字,反而对于对方的身份有些纳闷。因为据他所知,这回联系他的应该是冀州黄巾才对。
似乎是看到了张煌眼中的狐疑,张伯连忙解释道,“少当家,这是三老爷的命令。”
“三老爷?什么情况?”张煌知道张伯口中的三老爷指的便是张梁,这只是避人耳目的托词。
“是这样的,先前您不在家中的时候,三老爷觉得家业过于分散,过于混乱,不利于发展,因此召回了负责东郡分家的卜巳大人,命卜巳大人负责家中的那些私曲……”
私曲,顾名思义就是地方家族的私人武装,但是在张伯口中,则指代黄巾军在地方的军队。
“梁叔将‘宗门’跟‘私曲’分离了?”张煌摸着下巴猜测道。
一听宗门二字,张伯难免有些惊慌,连连咳嗽示意张煌道,“是家业,是家业少当家的。”
虽然是在弘农郡,但张伯还是显得格外谨慎,天晓得附近有没有朝廷的眼线。
张煌默然不语。
其实将太平道跟黄巾军分离,是张煌很早就向张梁建议过的事。毕竟两者的分工不同,前者是宗教,后者保护宗教的军队,如果只是让各地方的渠帅来负责,只会让两者变得混乱。
想想波才、张曼成那些人,不可否认他们是不错的统帅,领兵打仗一把好手,但他们在获取地方百姓的民心方面有什么成效么?没有!
黄巾军招揽新人,靠的都是大贤良师张角起初那好比悬壶济世的善名,在此之后所有的地方渠帅都只是在啃老本,他们觉得依靠大贤良师的名声就足以收揽民意,从而忽略了由黄巾军出面主持善举。说白了,一个大贤良师,几乎已成为了所有黄巾子弟的精神支柱。
这种情况有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是当张角万一不在的时候,黄巾军的威信便要一落千丈,就跟眼下的情况似的。
因此,张煌建议张梁再次将太平道跟黄巾军分离,将前者定义为获取民心、招收心腹信徒的宗教,而黄巾军嘛,庞大的士卒人数注定他无法像前者那样藏匿起来,只能占山、裂地成为一方的军事势力,努力营生养兵。
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黄巾势力的核心、即太平道,可以很好地隐藏起来,在暗处积蓄颠覆大汉所需的力量;而弊端是,这个举措会让黄巾军成为标靶,如果无法运营下去、抵挡住来自朝廷各地方势力的围剿,就会被吃掉。
没办法,毕竟黄巾军如今尚有近二十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别说无法彻底隐藏起来,就算隐藏起来了,所需要的米粮钱财也不是张梁、张煌所负担地起的。
因此,张煌希望各地方的黄巾子势力在朝廷各地方势力的围剿下去杂存精,在艰难的处境中锻炼出一支最具意志力的军队来。
而从目前看来,张梁已听取了他的建议,将东郡黄巾并入了冀州黄巾,并调回了卜巳担任冀州黄巾军的渠帅。而他张梁本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隐藏到民间吸收信徒去了。
“卜巳有什么大致的规划么?”张煌问道。
张伯想了想,随后很隐晦地告诉张煌,卜巳的意图大致就是让出中原地段,将黄巾势力转移到中山、常山、代郡、雁门、太原这几个郡。
对此,张煌是比较认同的,毕竟中原地带门阀众多,黄巾军当初得势的时候也无法得到此地世家的支持,反而时不时地被扯后腿,被当地官府连同世家势力联合打压,更别说如今黄巾失势,实力大不如前。
与其在中原半死不活地苟延残喘,还不如转移到朝廷控制力度薄弱的并州,在那里东山再起。
“打算什么时候转移‘家业’?”
“近两年吧。……这段时期有些家伙盯得比较近,不好有所动作。”顿了顿,张伯好似又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