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太后金安》第118章


怎么说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吧!外面一路走过来,虽然还没到饿殍遍野的程度,可是四野荒凉,十室九空,已经很惨了。要不是秋安府离京城近,叛匪们还没有打过来,他们这一路还不知道怎么过来呢……
婧瑜打算在秋发府长住了,宋大哥和李六还不知道在哪里,还不知道要找到什么时候,找他们可比找宋大姐费劲多了。
卖人参的钱花去了三分之一,还剩下二十两了。这一次还是租的小院子。只是大城市,租金明显要贵不少,一个月光租金就要二两银子。不过好在,安顿下来了。
接下来,就是挣钱,然后找人了。
第118章 进击的二丫(3)
婧瑜考察了不少时间; 最终决定做野菜饽饽卖。乱世的人买不起太好的,有口吃的就不错了。野菜饽饽又便宜又顶饱,一文钱就能买两个; 对饿极的人来说; 也算是救命的好东西了。
婧瑜先是到粮店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三百斤麦麸,三百斤米糠。本来是卖两文钱一斤的; 店老板看婧瑜买的多,给便宜了不少; 还给送货到家。
之后; 又到菜市场; 跟几家卖菜的订了每天到家里送十斤野菜,一文钱一斤。
又买了两口大锅,几个大蒸笼; 再订上每天的柴禾。做出来的野菜饽饽还有一倍的利润。小妹和二小都能帮上忙了,婧瑜也不用所有事情都自己做。
开始的时候,每天做百十来个饽饽试着卖。销路很好,婧瑜就一点点加量; 不过她早上寅时就起床蒸野菜饽饽,忙忙活活一整天,最多也就能做出来五六百个。
干了一个月; 挣了五两银子。弟弟妹妹们的干劲足得很。婧瑜可不想一直这么辛苦,实在是不值当。她有那么多金手指,结果却只能每天苦哈哈的做野菜饽饽挣钱,也太丢人了。
这时候; 人工这么便宜,只要有人肯收留,不要工钱,肯管饭就行,不知道多少人抢着干活。她又是卖吃的,还会少了给人吃的?所以婧瑜很快收留了两户难民。自己从厨房脱身出来。
王家两口子带着两个十来岁大男孩儿,占了左厢房一间房,剩下的两间当库房。赵家老两口带着一大家子,儿子儿媳加上五岁的孙女一家三口和女儿女婿和一个七岁的外孙一个两岁的外孙女一家四口。住在右侧三间厢房里,挤挤也就住下了。婧瑜带着几个孩子住正房的三间。
这一下子就住进了八个大人和五个孩子,蒸锅都没地方放了,要在院子里搭出个棚子来做厨房。
这两家是婧瑜精挑细选过的,她做了这么多次任务,用过的下人多了去,这点识人的眼光还是有的。果然,赵王两家住进来之后,勤快得很,不只婧瑜不用再忙了,姐弟几个都不用再被烟熏火燎了。只有宋小妹不放心,每天都要往厨房跑上十次八次的才行。
人一多,原来的两口锅就不够用了,婧瑜又添了两口锅,这样每天能做出来千十来个野菜饽饽,足够卖的了。有人看婧瑜生意好,也学着做,只是婧瑜每次都会放一点灵液和面,别人自然比不了。还是她们家生意最好。
也有小混混什么的,试图来敲、诈勒、索,婧瑜怎么可能被他们欺负,收拾了几次,也就没人再敢上门了。
时间长了,宋家饽饽的名声渐渐传出去了。很多没什么钱吃不饱饭的人都会来买宋家的野菜饽饽充饥。衙门里的差役也慢慢多起来了。关于宋大和李六的消息也就渐渐多了起来。
据说,他们一开始被府尹大人征为府兵,原是为了保卫秋安府的。可是后来叛军太多了,朝廷的军队不够用,就派来秋安府调兵,李六是第一批被调走的,后来宋大也被调走了。都走了快一年了。
府衙里也没有多少消息,只是灵醒的传回来一点消息,说是李六那批人所在的军队已经被叛军打散了,十个人里都剩不下一个。李六也是生死未知。
宋大的队伍好像一直没打过大仗,一直在各处辗转,但是已经打到哪了,就不知道了。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也可以这么说吧……
既然没消息,那就继续等,继续打听吧。
日子还是按照老样子断续,卖卖饽饽,养养孩子。有余钱了,几个孩子也有机会读点书了。读书到什么时候都是有用的。婧瑜不光专门请了教书先生教家里的十来个孩子,还教了他们武功,在这乱世之中,有些自保的本事总是没坏处的。
男孩子们婧瑜还特别准备了兵书。
才两岁多话都还说不清楚的小四两居然是学的最快的。还真是……
这孩子可能是因为基因好,也可能是后天婧瑜给他用灵液调理身理有了效果。不用再挨饿,营养也能跟得上之后,个子也长回来了,白白静静的,因为长得肖母,样子也好看。脑袋瓜儿又聪明,前途大大的啊……
时间就这么过着,婧瑜一边养娃,一边在考虑怎么完成任务。
哎……除非她能扔下这一大家子,进宫去勾,引皇帝,或者等哪个叛匪起义成功做了皇帝再去勾、引?可是她真的狠不下心扔下这几个孩子啊……
算了,还是再等等吧……
婧瑜也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可能就是一种直觉吧,总觉得在秋安府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时间过得很快,一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野菜饽饽卖了一年多,婧瑜早就攒够了钱,盘下了一间小铺子,取名就叫做宋记饼店。也不光只卖野菜饽饽了,也还卖粗面包子粗面馒头。生意也还不错。
有铺子了,卖的东西也多了,挣的钱也多了。婧瑜又收留了两户人家,还收养了五六个孤儿。为了安排这些人住,她又买了一个大院子,让之前王赵两家也搬过去。原来的小院子还是她们姐弟几个住。
宋小妹十四岁多快十五了,左右临居有热心的大婶大妈开始张罗着给她做媒,都被婧瑜给回绝了。她早就跟弟妹们言明了,不过十八岁,谁都不准成亲。
不过宋小妹毕竟已经大了,婧瑜不再让她到外面看店了,赵大妈和王婶都已经熟门熟路,看店算帐什么的很溜,没问题了。
宋二小这个名字不好听,婧瑜给他改名宋奕,已经十岁了。这孩子从小吃过苦,很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习练功都很刻苦,还能带着弟弟和小外甥。
宋小弟改了名字叫宋进,也七岁了。自是淘气得人嫌狗不待见的时候,每天下了课就带着小外甥还有大院儿里的孩子们跑着没影儿。
小四两婧瑜也给起了大名,叫李暧。不过平时大家还是爱叫他小四两。已经三岁,开始练武了。百家姓三字经这些他早就背熟,开始学论语了。小小的人儿就很懂事了,特别知道疼婧瑜这个娘亲,跟个小大人儿似的。婧瑜对这个儿子非常满意。
“娘亲,娘亲,你快跟我走,小舅舅叫你呢!”婧瑜正跟宋小妹一起给三个男孩子做衣服,就见小四两风风火火的从外面跑进来喊她。
“怎么了?慌慌张张的?看看你,跑得一头汗。”婧瑜把小四两拉进怀里,给他擦汗。
“是大舅舅,大舅舅回来了。可是他好可怜,小舅舅和柱子他们抬不动,叫我回来喊娘亲。”小四两边喘边说,还拿小手直拽婧瑜的衣服,急得小脸通红。
“大哥?走,快……”宋小妹也听到了,跟着婧瑜就往出跑。
“大哥,大哥?”婧瑜看着宋奕他们几个扶着的流浪汉,差一点认不出来。
宋大很狼狈,没了左臂,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看样子应该是饿晕了。
“二妹?小妹?我是大哥,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呜呜呜……”宋大认出婧瑜跟宋小妹。
婧瑜叫了人来帮忙,把宋大抬回家,又让赵大叔和老王帮忙给宋大哥洗了澡,收拾干净,她又亲自下厨给做了疙瘩汤。
等到宋大哥都安顿好了,大家才知道他这两年多的经历。
原来,宋大当年最开始做秋安府的府兵,驻守秋安府。后来朝廷来的平叛将军到秋安府征兵,宋大所在的队伍被征调,原计划是要带他们上前线,去打山阳府那边的叛军韩元一伙。
结果他们刚到山阳府,韩元一伙已经被另一伙反军迟放牛给收编转战广平府了。
然后他们又追着反军去广平府,到了广平府,跟反军接战了几次,连战连败。宋大就是在那时候没的胳膊。不久之后,他们的队伍被打散,宋大也成了流民,他想回家,可是一年多跟着军队已经走出去上千里地了。他身上又没有钱,只能一路靠着乞讨往回走。
好不容易,走了半年多,总算是走到了秋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