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林海》第114章


总而言之,元春现在真的很“上进”,只说娘家事,她可不怕麻烦,敢说敢管。王夫人也不能像原著里那样,仗着娘家是元春唯一的仰仗而乱吹“耳边风”。
元春当着心腹,也没什么避讳,“这是什么时候?荣府上下难不成是吃不上饭,只能卖儿卖女?竟连体面都不要了!”
元春话虽如此,却哪里只是恼火伯父伯母说下了这么一门亲事?而是愤怒于伯父与父亲一起投靠了太上皇!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这道理元春懂,也能理解,但是亲身感受到娘家另投“明主”……反正就是如果成了,她这个当娘娘的就丢一边;如果不成,还有她给家里撑腰。
究竟她会因此遭遇什么,又作何感想,娘家那边大约不甚在意。
荣府如此考虑“周到”,可想而知元春会心情如何。林海也是吃准了这一点,才建议贾琏去找元春告状的。
结果可不一告一个准儿。
元春在心里倒是挺感激贾琏及时通报,同时对母亲闷声不吭也多有不满,“这是真想把我蒙在鼓里不成?”
抱琴轻声道:“二太太许是怕您听了就恼了呢。毕竟娘娘身子贵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元春道:“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二丫头出嫁后再让人因此笑话我不成?”
抱琴想了想还是以实相告,“二太太只是想看大太太的笑话。”
“正是因为这个我才生气!”元春捶了下床铺,“都什么时候了,还满脑子内斗争锋。”
二太太与琏二奶奶为敛财做了些很让娘娘没脸的事情,舅老爷王大人也是举棋不定……若是娘娘依旧对舅老爷、二太太依旧信任十足,这些话抱琴真是烂在肚子里一句都不会说。
然而发现娘娘已然松动,抱琴就……该劝则劝了。别忘了抱琴是哪位教导出来的,抱琴父母又在谁手下当差。
贾母不愧人老成精,固然不怎么瞧得上长子为庶出的二丫头选定的婚事,但终究是一家人,她不想因此跟长子闹得生分,甚至就此撕破脸,但这婚事又一定要搅了,自然不如请宫中的元春出手。
其实老太太的心思,还有抱琴的偏向,元春又如何看不明白?
老太太再有私心也是为了家里好,不像是有些人满脑子只有他自己!
元春念叨了几句,心绪渐平:身为贵妃,就连抱怨都只能“浅尝辄止”。
她顺了顺气,吩咐抱琴道,“琏二哥多瞧着些,听说琏二哥总往姑父那边跑……珍大哥哥也别忽视了,有消息就尽早报来。”
别看舅舅王子腾官居一品,但圣上并不太看重他;姑父林海,圣上的欣赏则毫不遮掩。经常与圣上相处的元春,不难看出这二人在圣上心中的地位孰高孰低。
因此她要稍微偏向哪一个自是不必多说:作为贵妃,她如何能跟圣上唱反调?
可惜了……
元春想到这里不由叹息,“黛玉妹妹到荣府暂住的时候,没少听闲话,闹得姑父也不大开心,否则……”许多事情都能请姑父帮衬。
父亲前些年不慎惹出的亏空,还差点牵连到姑父。若非如此,哪怕姑父续了弦,两家子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生疏。
不过即便如此,姑父对琏二哥和蓉哥儿都挺关照,还给宝玉介绍了位名师,元春也不好奢求太多。
姑老爷素来大度,抱琴也劝道,“往后对表姑娘再好些就是。”
元春想的跟贾母一样:想亲上加亲啊!无奈姑父不乐意的话,她不敢先斩后奏……在圣上这里,宠妃若是能左右住重臣,那真成笑话了。再说她能算宠妃?
元春自嘲一笑,借着抱琴的胳膊,又翻了个身,“我眯一会儿。若真是不睡,肚里这个怕是不依。”
这边元春刚歇下,圣上则正准备起来上朝。用过早点,他的心腹大太监便端了碗温热的汤药上前,“圣上,药熬好了。”
这药就是用林海那方子熬制的。圣上发现这药除了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居然还能提神醒脑,且毫无副作用。
于是圣上每天早上晚上各来一碗都成了习惯。幸好这药不算难喝:微苦而已,喝下去无论嘴里还是胃里都不会“余韵悠长”。
等药劲儿上来,圣上精神抖擞地上朝,见到同样精神抖擞又眉目如画的林海,自然就给了个好脸。
然而圣上这“嫣然一笑”,可把林海给震住了。
林海有个随时随地能聊天的对象,有问题当然立即就问了,“圣上……有意思。昨儿收到义忠王来信,还感慨说他这个皇帝弟弟终于开窍,想到他为什么跟太上皇闹得差点没法收场。”
“按道理圣上该抑郁一阵子才对?”小金颤了颤,似乎是在笑,“您不了解圣上的性格。义忠王跑得太远,我只要关注义忠王妃的身体,剩余的资源一部分分到了七皇子身上,另一部分就……照看了一下圣上。您要是不同意,我就再不自作主张了。”
林海听了也笑,“这个自作主张得很妙。来吧,说说圣上是什么性格,你又是怎么分析的。”
“圣上体内5…羟色胺的比例明显偏高……按照不太严谨的说法来看,圣上远比平常人更容易快乐一点。实际上,根据我的观察,也的确如此。义忠王的情况也与圣上类似。”
“简而言之,就是心大。”林海微微点头,“心不宽真是早气死了。其实我曾经动心过,要不要告个密,让圣上把他那个备受宠爱的小弟弟抓住或者干脆咔擦了。”
“那位敢回来,还敢在京城大摇大摆地走动……”小金诚恳道,“我觉得就算您告密了,圣上能不能抓住人是一说,您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谁说不是?太上皇敢让小儿子回京,只怕有完全的保护措施。如今禁军大约还有一半握在太上皇手中,到时候再把圣上牵连了,我可就罪过大了。”
圣上手下比较能打的将领,有几位跟着义忠王去了西北。单论现在京城中的~兵~权实力对比,圣上都稍微处在下风。
林海想了想,才道,“圣上与义忠王还是需要不少时间来积蓄力量。
圣上登基到现在都是个太平君主,唯有西北大胜之后,圣上才有足够的威望和底气跟太上皇硬怼。”
等散了朝,林海跟着郭拯往外走,他才发现今儿忠顺王……请假了?
都不用林海找人问,北静王已然主动找了上来,还低声道,“那老爷子是病假。”
他本想说是“老东西”的。好歹顾忌周围人来人往,北静王不能说得太难听。
林海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又微微侧过头,郑重道,“老爷子前几日那个态度……太刻意了。王爷,我素来都信事出有因。”
见到忠顺王与太上皇的小儿子站在一处,林海都不能不多想。现在北静王站得很近,林海能清楚地感受到……北静王似乎在跃跃欲试。
不用说,北静王必定打算做点什么立即回敬一下忠顺王。
年轻人当真年轻气盛……如果任由忠顺王引导北静王,报复到了那位小公子身上,“乐子”可就大了。
说起来在原著里这事儿就“有章可循”:蒋玉菡乃是忠顺王~禁~脔,可他与宝玉交换汗巾子的时候用的可是北静王所赐的那一条……
林海初次看到这段情节的时候年纪还不大,好多年后等他终于看懂这段说的是啥,他也只能“呵呵”一声:贵圈真乱。
如果北静王去找蒋玉菡,林海还真懒得管。思及此处,林海再次郑重道,“王爷,您现如今手里捏着~兵~权。”
忠顺王若不是害怕自己的~兵~权让圣上名正言顺地收回去,何至于不敢造次?
这话简直就是醍醐灌顶,北静王忽然停住脚步,拱手一礼,“受教了。”
也正是这点~兵~权让他有不必忍气吞声立即回敬的底气:忠顺王故作此态,只怕就是想让他“现了原形”。
想清楚始末与轻重的北静王先行一步,郭拯则忽然放慢脚步,只等林海赶上来。
直到副手走进,郭拯才道,“好一个干脆利落。”
林海笑了笑,“莫欺少年穷。那位老爷子倚老卖老得很不是时候。”
玩弄些手段,纵然能连着坑了北静王与那位小公子,太上皇还不会为了心尖尖找你算账?难不成忠顺王还琢磨着捏住那位小公子一个把柄不成?你怎么保证这位小公子将来也不报复你?
在林海看来,这一石二鸟未免太拙劣。除非那位小公子看上了北静王,这还勉强说得通……想到这里林海不由噎了一下:贵圈太乱!
其实这次还真是林海想多了,太上皇与令太妃的小儿子没看上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