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农门陶盈》第66章


不过她也知道,现在最主要的还是先解决目前的困境,毕竟她再也承受不起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他们这么多人也就这个现在让她恼恨不已的惹祸精最有用,这事还得指靠她。
陶盈让大家收拾好了换洗衣物,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果蔬,自己又进到空间里,用法力新凝了一栋三进深的小院,又吩咐了小叮咚,让他造了几张床、椅、板凳,这临时的家算是完成了。
趁着众人不注意,陶盈把这些理出来的东西,转眼放进了空间。
看着暮色渐深,陶盈叫过大家,拉成一圈,都进了莱朦。
众人虽觉得惊异,可正如陶盈所想,他们除了不可思议,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并不能想出个头绪。
夜半子时,陶家小院暗流涌动,一条条黑影包抄而入。
陶盈坐在二进院的屋顶巍然不动,等得这些黑衣人一点点围拢,她才抽出了那把星月剑。
月影下剑尖寒光一闪,剑起波涛汹涌,顺时掀翻了一大波黑衣人,个个气血翻涌,一时倒在了地上。
后继而来的杀手,屏气凝神,开始慎重起来。
来的虽是顶尖高手,可对于现在的陶盈并不够看的,只要安顿好了家人,没了后顾之忧,这些人对她来说只是一碟开胃的小菜。
一道道剑气毫不客气的向他们扫去,小院刹时哀声一片……
第92章 初恋
那夜之后,一切似乎又恢复了正常,这些黑衣人被迫退去,再也寻不到踪影。
陶家的人一直生活在莱朦里,日常的供给由小叮咚提供。
盛氏和林氏都欺负叮咚人小,旁敲侧击的探问过他。
只因这边除了陶盈造出的三进院子里是清明一片,越过院墙都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浓雾。
大家心里惊奇,这会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些雾气长日不散不说,也不见太阳朝升暮落,白夜与黑夜交替。
小叮咚心里颇为得意,这些雾当然是他的杰作,“哼,想知道小爷的住处,你们可没这个福分!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背后说我主子坏话!”
时光飞梭,陶家人已经在空间住了二十来天,由刚开始的不安、心奇到性急、烦躁起来。
毕竟这地方,虽说是被陶盈好吃好喝的供着,可盛氏想到一家子人关在这三进院子里,坐吃山空,哪里还坐得住!
陶盈这些天也没闲着,京中的各方势力也被她摸了个遍,对上官瑉也算有了大致的了解,察觉到对方暂时应该不会再有这样的大规模暗~杀活动,即使知道他还憋着坏,也还是把家里人带回了陶家小院。
上官瑉确实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自己派了上百个高手都没能拿下,还被人打得那叫个落花流水。
比这个更让他感兴趣的是那些一直被他监视的陶、温两家人,居然能在一刻钟之内突然消失。
“这是怎么做到的?”
“陶家小院有地道?”
“还是跟灵水有关?”
最后上官瑉觉得,想弄清这一切还是得靠智取,他已经交代下去,让他们去了解陶家每一个人,争取一一击破。
陶家小院表面上恢复了日常生活,陶三叔跟温六妹还是去北街摆摊卖木器;陶老大也是每天早出晚归,伺候着庄稼;温氏和大姨在陶盈的要求下绣制着第一款裙装。
盛氏经常待在自己房间里,轻易之间不再出门,连带着家里烧饭的活也丢给了老温氏。
她实在是不想看到老二媳妇和陶盈,一方面是对她们给陶家带来灾难的满腔指责和怒火;一方面又是往后的日子还必须仰仗这娘俩、不敢撕破脸的憋屈。
林氏更是觉得自己占了理,开始理直气壮的使唤起温氏来。
温氏性懦,又不是个喜欢挑事的,常被她使得团团转。
当然她也只敢在陶盈不在的时候耍耍威风,是吃定了温氏不会告状的性格。
这天,照常到了收摊的时间,陶三叔想着,自己娘最近心情不是太好,做儿子的怎么也得寻些玩意哄一哄她老人家。
想着那些个金银首饰他也买不起,老太太最喜欢吃个红豆梅花糕,不如趁着散市打折去买几斤、带回去。
他跟温六妹打了招呼,一径的往前面专卖红豆糕的老店走去。
陶德芙步履匆匆,急行到拐弯处,没留意撞上了一顶青布小轿。
前面的轿夫被撞得立足不稳,居然走得东倒西斜起来,连带着后面的轿夫也斜斜撞撞,最后两人连人带轿摔倒在了地上。
陶三叔傻了眼,知道自己闯了祸,手忙脚乱的正想扶起那两个躺在地上的轿夫。
就听得车厢里传来了“啊呦、啊呦”的娇唤声,陶德芙寻声望去,就见一个云鬓乌发、珠钗斜插的女子正费力的从车厢里爬出来。
陶三叔撇下那两个老态龙钟的老汉,转头去扶这位看上去娇弱弱的姑娘。
那姑娘瞧着这双伸过来拉她的蒲扇般的大手,杏目圆瞪,嫌弃的看着陶德芙道:“就凭你也想拉我?!”
陶德芙听了这话本是恼羞成怒,心里气得不行,正想啐她一口,拍拍手一走了之,却在不经意间看清了这姑娘的长相,一时间激动的语无伦次起来:“你、你、你怎么来了京城?!”
那姑娘终于爬出了轿子,站起身,正了正珠钗、发髻,用丝帕蒙了脸,暗恨徐家欺负人,居然派这两个老丑的蠢货来给她抬轿子,还把她带过来的唯一一个丫鬟春香扣在了家中。
陶德芙见她不理自己,愈发性急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是我,俞小姐,你不记得了么?!那年在清泉镇外你的马车陷坑里去了,是我帮你推出来的!”
不错,这人正是当年陶三叔,一见钟情、心心念念的清泉镇同知府千金,俞大小姐~俞挽盈。
要说这俞挽盈为什么千里迢迢到了京城,还得从半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十六岁的俞大小姐,在清泉镇也是数一数二的闺秀,除了有一个当官的老爹,自己也是个温柔端庄、知书达礼的姑娘。
可哪想到,就是这么一个知书、知礼的姑娘,在去年议亲的那段时间却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让俞家都在县城里失了脸面,徐氏就是再宠她,也不得不把女儿送到自己娘家来避避风头。
那还要从去年年底,徐氏托媒人给俞大小姐相亲说起。
虽说俞家在县城,除了县令一家,算得上是有权有势的大户,可在整个绍兴府来说,实在排不上号,不说握有实权的知府、知州,就说那些京官的本家亲眷都要比他家有实力、有底蕴。
谁不知道俞家,家底不厚,根基太浅,俞大人自小由寡母养大,千辛万苦才谋得了这八品小官,又娶的是京城九品城门官徐家的大女儿。
徐氏本给俞挽盈相好了一户人家,那家人是俞老爷的同窗,现在隔壁县城做县令,是个耕读世家,那家儿子也是个有才学的,双十的年纪就中了秀才,要不是读书耽误了成亲,也不会等到现在。
两家大人双方满意,都下了定了,偏偏这俞小姐是个心高气傲的,哪看得上一个秀才,凭着自己的那副花容月貌,怎么也得找个比这强百倍的。
年底,一家子人去清泉镇外,观音庙上香,倒是让俞挽盈找到了一个攀上高门的机会。
绍兴府新来的知府是京中户部尚书钱拢的第三子钱闵行。
说起这钱家也是书香门第,自大夏立国以来,代代有人在朝中做官,现在的户部尚书钱拢更是颇得圣心,是入阁的热门人选。
钱闵行有三子,都是大夫人张氏所生,其中第一子钱英年岁与俞挽盈相差一岁,17岁的举人老爷,还是当年的案首,可谓是家世、才学、样貌、前途俱佳,一等一的青年才俊,佳婿人选。
也是事有凑巧,这钱英受清泉镇上同窗好友相约,来这观音庙散心,被这俞大小姐听知了他的身份。
那天午息时分,俞挽盈探听到钱英的歇脚处,趁着人小憩,偷偷的溜进了他的院子,又假装头晕、酒醉,进错了房间,躺在了钱英身侧。
钱英虽是个有才学的,可却不是个君子,面对这身娇体软、半拒半迎的美貌女子,以为是自己的同窗为了讨好他安排的,也顾不得这是在寺庙,就你侬我~侬的成了秦~晋之好。
俞大小姐原想着生米煮成了熟饭,大家父亲又都在同朝为官,钱家为了儿子的前程和面子总会接纳了她。
哪成想,这钱公子提了裤子就变得翻脸不认人,不仅不承认自己主动强~了人家,还反咬一口说是俞家买通了寺庙的杂役,给他下了药,设下这场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