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第47章


在这个时候,一场小小的风寒都可能要了一个大人的性命,更何况一个刚满周岁的婴儿了。
黄顺也是个有眼色的,吩咐了几句。
等到明景帝走到门口,就看见御辇端端正正地停在大殿门口。
皇后一直沉浸在明景帝对她的柔情里,并没有发现自己孩子的异常。
直到看到明景帝的一声低吼,她才从美梦中醒了过来。
一回头,就看到明景帝怀里的四皇子,异常红润的脸蛋和闭上的眼睛。
这一看,就把她给吓坏了。
忙起身追上明景帝,也离开了宴席。
她不敢想象她的孩子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她该怎么办。
一想到当时皇上看她的眼神,她就忍不住心悸。
她做了这么多事儿,明景帝还愿意给她好脸色,想来,不仅仅是因为局势的原因,还因为她为他生育了一子一女。
帝后二人带着四皇子纷纷离席,再蠢的人也该明白是四皇子出了什么事儿了。
再联想到四皇子一出生的时候,那病歪歪的模样,如果……
这么一想,大臣宗亲皆面带异色,低头不语,就怕遇上了后宫阴私,被殃及池鱼。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宗亲堆里的贤王李宗也微微垂首,嘴角牵起一抹苦笑,眼眸里尽是复杂。
原来,她是选了这么个日子动手。
真是……好时机。
真是个……聪明的姑娘。
外人能想到的弯弯绕绕,这些宫妃脑子转个弯,自然也能想到。
不由得纷纷看向端坐高台的端柔贵妃和太子殿下。
四皇子的身份也不低。
虽然母族不显,却也是名正言顺地嫡子,是后宫里四位皇子中,除了太子殿下以外,身份最高的皇子。
如果四皇子出了什么事儿……
得利的绝对是太子一党。
要无声无息地处理掉最大的敌人,趁他年纪小的时候,是最好不过了……
皇帝走后,在场就属太后地位最高,自然由她出面主持大局。
待安抚好有些人心惶惶的大臣宗亲之后,又说了几句场面话,这除夕夜宴便散了。
苏父苏正离开的时候,还特意担忧地看了高台上的端柔贵妃一眼。
苏之婉回以微笑,算是安抚了。
自从知道裴云若要对四皇子动手,她就已经料到了自己的嫌疑。
准确地说,是裴云若千方百计地想把这整件事推到她的头上,让端柔贵妃替她背黑锅。
反正作为苏家一脉,有这个动机和实力这么做,不是吗?
对此,苏之婉只想冷冷一笑,看来,这位女主大人的后宫生活果然是太过顺风顺水了!
胆子也变大!
随后,太后面露忧色地出了交泰殿。
虽然和皇后闹掰了,但是再怎么说,四皇子也是她的亲孙子,是曾经有过期待的亲孙子。
苏之婉暗自吩咐了侍书几句,又抬眼,正巧和良妃不约而同地对视,嘴角牵起同样的弧度,带领着身后大小妃嫔,一同去了承乾宫。
中宫嫡子有危,这些个妃嫔自然要表达关心,自然没有找借口离开。
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惹得皇上不快。
李承泽也察觉到了不对劲,直觉这事儿对阿婉不利,但是他的主要势力在前朝,后宫这些弯弯绕绕,他只知道一个大概而已。
无视了阿婉让他离开的眼神,打着关心皇弟的旗号,和宫妃一起去了承乾宫。
承乾宫里一片寂静。
还是同样的那群人,还是同样的焦急神色,只是耳边没有了女子生产时候的哭喊,只听到明景帝在一遍又一遍地责问太医。
“你们这些太医是干什么吃的?”明景帝怒砸茶杯道,茶水和瓷片溅在跪在地上的太医的身上,看着颇为狼狈。
“朕是养了一群闲人吗!”
这时候年老的院正走了出来,双膝跪地,苍老的面容皱纹横生,道,“皇上,四皇子现下因为昨夜着了凉,高烧不止,加上年龄幼小,臣,不敢开药……”
明景帝冷笑一声,看着龟缩在一旁瑟瑟发抖的奶娘,“着了凉?呵。”
又盯着他,冷声道,“也就是说,没有办法了?”
院正浑身抖了一抖,生出冷汗,呐呐道,“臣,臣还有一个办法……”
“说。”
“让精通儿科的太医——针灸。”
明景帝叹了口气,“那就针灸吧。”
站在一旁神色呆滞的皇后一听,泪水就这么流了出来,立马扑上去,道,“皇上!皇儿还那么小!不能针灸啊!”
明景帝一把把她推倒在地,怒极反笑,“现在说不针灸,之前怎么不想着好好照顾着?”
一个锦衣玉食,众多宫婢伺候着的皇子,能因为着凉这个莫须有的理由,就高烧不止!
亏他之前还觉得皇后把四皇子养得好!
是了。
在四皇子还未出生的时候,便想着利用皇嗣来算计宫妃!
哪里是一个母亲会做出来的事?
真不该被她的表象给迷惑了!
明景帝这样想着,怒火攻心,只觉心肺一阵阵地疼,喘不过气来。
☆、第43章 皇子早夭
太后忙奉上一杯温茶,给明景帝消消火气,道,“皇帝,现在最要紧的是四皇子的身体。你也得当心自己的身子。”
明景帝缓了口气,也不管瘫软在地上的皇后,冷声对太医道,“务必保住四皇子的性命。”
太医们听了,如蒙大赦,诚惶诚恐地退下了。
明景帝如此在乎四皇子自然是有原因的。
于情,四皇子是明景帝最小的孩子,才不过周岁,他的人生甚至没有开始。宠爱幺子也是每个父亲下意识的感情。
于理,四皇子是中宫嫡子,身份自然不同于别的孩子。
若是在除夕这么重大的日子里,中宫嫡子出了什么问题,难保民间不会有什么当今天子非受于天的传闻。
甚至会殃及如今本就进行得颇为艰难的科举制。
明景帝都能想象得出来,若是出了事,那些世家的折子上会以怎么样的理由“委婉”地劝他这个皇帝,放弃科举制!
可是,这样利国利民的政策,明景帝绝对不会仅仅因为世家的阻拦而罢手的!
这次是推行科举制,再下次若是又有什么旨意,又触碰到了世家的利益,引得他们不满,恐怕他这个皇帝,随时都会被拉下马。
这样想着,明景帝心里更满意王家想出来的这个法子了。
简直就是瓦解现在朝堂上,势力纠葛的利器。
明景帝喝了口茶水,顺了气,一抬眼就看见站在一旁的端柔贵妃。
十六七岁的年纪,俏生生地站在那,既不谄媚,也不高傲。
嘴角常常牵着微笑,温温柔柔的样子,眉眼柔和,温良无害。
就是这么一个温良无害的女人,身后站着的,却是苏家这样的庞然大物。
此次科举制改革,之所以会这么艰难,一个原因是因为世家的竭力阻止,另一个原因,却是因为苏家没有表态。
若是苏家公开支持他,想来这个政策执行地也不会太过艰难才是。
按理说,作为清流第一人的苏家,不可能对这种名留青史的大事无动于衷,甚至苏家人也没有任何高兴的样子。
王家一看苏家的反应,直觉是因为这事儿是他们王家上的折子,抢了苏家的风头,所以迟迟不肯表态。
越想越觉得这个理由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么一来,城里街巷都在传:苏家妄为清流第一人,竟然因为被抢了风头这种小事,把造福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压着,迟迟不肯表态。
王家一直都会玩这种“流言效应”。
当年,太后就是在王家的运作下,带着“皇城第一闺秀”的名头进的宫,一举封为高位。
太后当然不可能是第一闺秀,这都是王家人暗里操控得好。
那时候,宫外皇城里的人,哪一个不知道王家嫡女是身份高贵却又温柔可亲的姑娘?
同理,王家也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苏家。不过,一个是自家人,一个是外人,自然有所不同。
这种流言一出,天底下的读书人,基本上都不怎么相信。
毕竟苏家一直是清流文人向往的世家。
历数自大明朝开国以来,苏家出了多少独领风骚的清流文人和清正廉洁的青天大老爷!
其风骨之正,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
然而,这世间的流言,总是三人成虎,人云亦云。
这流言传得越久,听到的人,内心也就越将信将疑。
偏偏苏家从来不曾站出来表过态。
任由王家败坏他们的名声。
文人,总是重视风骨、名声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