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经商]暖婿》第110章


李小婵想着自己要接手这么多土地,根本没有办法忙活过来,便早早地找了老刘来商量,让他带了自家人来,给她做总管。这件事,李小婵事先也知会了李名远和文娴。
老刘带着家人和李小婵一一见了礼,李小婵又亲自领着他们到了早就收拾好的前院的厢房安置了。
两家人便一起吃了午饭。
原本,李名远和文娴是不满李小婵如此善待下人老刘一家的,言谈之间,对于老刘一家颇多微词,搞得老刘一家很是尴尬。
但是,李小婵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老刘一家并非是她买来的下人,而是她特意请来帮忙的,是贵客,所以,一切吃穿用度、待人礼数,都不能按照下人的来。
李名远和文娴不敢过多地反驳李小婵,惹得她真的生了气,只得按捺下来,心想反正只是多几口人吃饭,也就不再争辩了。
下午,李小婵和老刘一家人,将前来登记的佃户们的人口和各人擅长的东西一一都记下了下来。
接下来几天,李小婵和老刘又考察一二,心里有了定数,对于佃户们都做了妥善的安排。
李小婵此举,获得了因为战争 将起而惶恐不安的佃户们的一致拥戴,这使得接下里的几年,李小婵管理起来十分地省心省力。
赶着时序,老刘带着所有的佃户们匆忙播种下了冬小麦,所用的种子,全都是李小婵自家培育出来的优良的小麦种子,所以丰收,是可以预见的。
因为第一次接手自己的四百多亩田产,所以,这个本该闲暇的冬季,李小婵过得十分忙碌。
很快,新年将至。
李小婵第一次做东家,为了收服人心,每家送去了五两银子算作过年的红包,一共散去了近一百两银子。加上特意给老刘一家的十两银子的红包,李小婵一下子花费了一百余两银子。
五两银子对于李小婵来说虽然不多,但是对于那些工人家来说,却抵得上之前一季的收入了,所以大家对于李小婵这个新东家 都十分满意。再加上李小婵平时不但从来不拖欠他们的工钱,而且处得工钱比周围的价钱都还要高上些许,所以他们差点都对要李小婵感恩戴德、顶礼膜拜了。
老刘也不例外,作为一个靠做工来养活一家人的农人来说,老刘一直过得都十分辛苦。但是自打遇上了李小婵,老刘的人生就开始越来越顺利,挣的钱也越来越多,现在,甚至全家都在李小婵这儿领了职事,拿的工钱也从来不比外面少。
在所有人都笼罩在战争的惶恐中的时候,他们能够在李小婵的手下,过上衣食无忧的安心日子,这让他们怎么能不感激。
所以,过年的时候,李小婵同样收到了各家送来的米面粮油、鸡鱼肉蛋等年货,丰盛得李小婵不但不用再准备年货,甚至都可以一直吃到开春之后很长时间了。
李名远和文娴,原本还在责备李小婵给 佃户们和老刘家发放过年的红包时太过大方浪费,甚至为此还和李小婵小闹过几回。但是,如今一见大家送来了这么丰盛的年礼,李名远和文娴便住了口,不再多说什么。
虽然,这些年礼远远抵不过李小婵散去的那一百余两银子,但是,有回报总比没有回报的号,所以,李名远和文娴那颗失衡的心,终于略略平衡了一些。
第十一章 成亲
新年,李小婵一家自然是要回李家村过的。
不过,新年后,地里的活多了,李小婵为了 方便照看田产,就又搬到了城北的两进宅院。
李名远和文娴因为住惯了城北的大房子,也不愿意再在李家村窝屈着,便也要一同搬过去。
作为女儿的李小婵如何能拒绝?只得让李名远和文娴一起跟来了。
同来的还有老刘一家。
虽然开春之后,地里的活儿多了起来,但是有了老刘的监管,李小婵就放心了很多,便也不再事事亲力亲为了,转而在屋子里谋划起其他的事来。
春日,阳光和煦、暖风习习。
这一日,李小婵正在前院的书房里写写画画的,李小龙突然到访。
李小婵连忙搁下纸笔,笑着迎了上去。
“小龙哥,开春这么忙,你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李小婵笑着将李小龙让座了,又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清茶,递了过去。
李小龙接了过来,笑道:“我看你倒是越来越有 大家掌家的范儿了。这么多田地,你都给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很不容易。”
李小婵笑道:“小龙哥,你别笑话我。我如今都将一切交给老刘去打点了,让王嫂子和刘大哥帮他搭把手,很多事,我都不再过问了。”
“那可见是你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李小龙又笑赞道。
李小婵忍不住乐了,问:“小龙哥你今天来,是专门为了夸我来着的?”
李小婵这么问,原本只是一句玩笑话,谁知李小龙却一脸“就是如此”的样子,笑道:“那是当然!”
“咦?怎么回事?”李小婵正色问道。
李小婵知道,李小龙自打升任西川府农监之后,自己很是努力,上面又有渴求政绩的刘有德压着。一直都很忙,不是有事,平时基本上是不会大老远地绕来城北找她的。今次来找她,李小龙肯定是有事。
果然。李小龙笑道:“年前你让我和刘大人说,可能有人别有用心地散布战争将至的消息,如今,有了结果了。刘大人念着你的提醒之功,特意派我来嘉奖你的。”
“不是跟你说了嘛,你就说是你自己无意间听来的,不用提我的名字。”李小婵埋怨道。
李小婵之所以要借由李小龙之口让刘有德知道这件事,一来,是想送李小龙一桩功劳,二来。也是不想要自己出头的意思。谁知,李小龙还是将自己给供出来了,李小婵有些无力。
“那怕什么。”李小龙笑道,“你如今有姚家做靠山,没必要这么畏首畏尾地躲起来。再说了。你帮我的太多了,我也不好意思总从你这里抢功劳。”
李小婵见李小龙如此诚恳地这么说了,自己还能再说什么?事情都已经成了定局,就算了吧。
“查出什么结果来了吗?”李小婵忙问,她关心的是调查的结果。
李小龙点点头,说:“听刘大人说,是有细作混了进来。跟本地的一些地痞奸商勾结,故意放出来的消息,目的,是为了搅乱民心,而奸商地痞,大概是想要从中获利。你知道的。一旦战争起,物价肯定就飞涨。到时候,那些奸商便可以狠赚一笔。”
李小婵皱眉,口中骂道:“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祸害乡里。这样的人,真是可恶!难道以前姚大人整治的力度还不够大吗?怎么又出了这样的人!这真是……”
话未说完,李小婵就住了口,忙对一旁的李小龙说:“我这并不是说刘大人不如姚大人,只是觉得这些奸商怎么就跟杂草似的,怎么除都除不尽。割过了一茬,又起来一茬!”
“我知道 。你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了解?”李小龙笑道,安抚了李小婵,又斥责起那些奸商来,不过很快他又笑着安慰李小婵说:“不过,你别担心,刘大人都处理好了。幸好西川府本身地理位置,离着战争之地较远,那些细作也不过是顺带着搅乱西川府这一池水,并没有太在意,所以闹出的乱子不答。这倒是方便刘大人收拾残局,稳定民心。”
李小婵点点头,关于西川府在战争中会处于怎么样的情形,姚士卿和姚怀瑾都曾经跟她提起过,所以她并不是很担心。
“但是,战争估计不久,真的会打起来。”李小婵忧心忡忡,低声道:“不管怎样,都希望咱们大夏是最后的赢家吧!”
“那是当然!”李小龙极其自信地答道。
李小婵笑笑,想来是李小龙从刘有德那里听到了什么消息,才如此自信地说话。不过,李小婵并未打听。
当天,李小龙留下来吃了饭,这才离开。
就像是李小婵说的,不久,就传来了西北已经开战的消息。
而传递消息的,正是姚怀瑾本人。
不,或许应该说是探花郎。
彼时,李小婵正在书房里认真构思自己夏收之后的计划,突然觉得心头一惊,忙抬头朝门口看去时,就见一年多未见的姚怀瑾正站在门口,满面尘霜地微笑着,显然是一路着急赶回来的。
李小婵手里的笔,啪嗒一下掉在了桌子上,然后,她竟然呆呆地站着,眼泪就无声无息地流了下来,连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