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皇商》第197章


但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接下来的工作她要让人帮忙了,而最佳人选就是苏家爹娘。
此时秋播早已结束,已进入农闲时间,一般农家人这时候早就进城做工去了,但今年枫叶村都没有往外跑。
枫华酒楼那么大场面,能供应的东西有许多,干啥不是赚钱,自家种的、养的,自己上山摘的,都能卖给苏家。
苏长安兄弟都在县城里住着,家里只有苏正清夫妇带着小女儿,不愁吃穿,日子轻松多了,家里不缺肉吃,苏正清也不会再馋酒了。
但苏家还养着几只羊、几头猪,每天一早还是要割草,家里还要洗衣打扫做饭,也并没有多清闲。
但主要是上午,下午是空闲的。
苏芳自然清楚这个时间规律,因此准备好步骤之后,就喊林天学去苏家一趟,跟她爹娘说明天中午过来吃饭,下午给她帮忙。
她没说帮忙什么事,林天学虽然疑惑,但还是立刻跑过去了。
结果爹娘一听疑惑不解,问林天学也问不出名堂,干脆就跑了过来。
苏芳正在屋里堆放用草纸包好的配料,哪些是自己种的、哪些是收来的、哪些是根本不曾出现过的……只有她自己知道。
看见爹娘过来不禁笑了起来。
“今天刚卖了一批作料出去,接下来还要很多,天明不在家,我忙不过来,就让爹娘来帮忙磨粉,每天一两个时辰就行。”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担心死我了。”苏林氏抚着胸口吁了一口气。
“那我们每天下午一个时辰,夜里一个时辰吧。”苏正清说道,“家里也有些零碎活儿,不能一直呆在这里。”
“是啊,家里也要喂猪、扫猪栏、羊圈,地里也要锄草、浇水,下午一个时辰刚好,夜里闲着,过来一个时辰没事。”
苏林氏看了孩子爹一眼,立刻附和。
她明白过来他的意思,是不想一直呆在林家,还要管饭,如今芳丫头有了身子,干活的都是表妹和婆婆,他们在这边吃饭可是四张口,时间长了负担重。
再说了,他们过来是帮芳丫头磨作料粉子的,若是还要腾时间帮林家做家务活儿,担搁的可是赚钱。
那就不如专注于一个时辰,回家去吃饭,闲活收拾好再过来。都在一个村里,也不麻烦。
苏芳有些明白,感谢爹娘体谅,也不说穿,帮忙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不过现在爹娘既然过来了,她就把怎么做法说了一遍,苏正清和苏林氏见了觉得并不难办,这种手磨用着也容易。
苏正清和苏林氏当晚回家之后收拾了一下家里,把事情划分一下,早上天蒙蒙亮时,夫妇俩带着孩子直奔村西山坡。
苏正清割草,苏林氏帮着割草之后,在苏正清往家送草时,她就用林家的水井先洗衣裳。
等苏正清回来再割草时,苏林氏就回家去忙,也把早饭做好。苏正清回来一家人吃了早饭,就往林家去。
上午可以忙一个时辰再回家忙自己的,错开了中饭时间,下午再来忙一个时辰,吃了晚饭天还没黑,再过来忙一个时辰。
苏芳没想到爹娘已经把每天划算好了,还能多做一个时辰,很是感动。这就是父母,为了儿女总是无私奉献着。
她是说不出口自己不是正主,不忍心让这样善良纯朴的夫妇悲伤。
但她想要留爹娘吃饭,却被婉拒了。但她自己也在忙着把磨出来的粉按比例兑混淀粉和盐,没空进厨房做吃的。
十月下旬,天已冷了许多,北风自山林间吹过,枯叶簌簌而落。
炭的订单已陆续完成,虽然新增生意没那么快,但隔些日子还是能接到一笔,不过是福安客栈派了马车来拖。
林家的运输队还没回来,不过有寄信已在回乡路上,一切安好。
林天明也有家书回来,已平安到达京城。苏芳每天等待着他的第二封家书,好知道他何时回家。
☆、第273章 把人安全带回来
十月过去,虽然又被拖走两批作料,转眼赚了三万多两,但苏芳并没有继续拓铺了。
她在等林天明回来,既然决定了去京城开铺子,当然周转资金要预留下来。
若都用来盘铺子了,到时候资金链断了,可不影响更多?
而且铺子也开了这么多家了,接下来应该停下来观望生意运营情况,到底赚不赚、赚多少,都需要等帐本收回。
再看越来越饱满的肚子,她决定今年先就这样,只继续赚作料钱便可以了。
随着月份越来越大,苏林氏一边帮忙磨作料粉子,一边也张罗着给即将出生的孩子做小衣裳。
苏芳自己也用并不精湛的针线手艺做小衣裳,但娘和婆婆都不敢依靠她。
也就林天明敢把她做的针线粗糙的衣衫穿上身了,但不能苦着娇嫩的孩子呀。
因为孙志胜出了远门,林梅儿也会时常过来这边串门,她也有帮苏芳做小衣裳。
不管到时生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初生孩子的衣裳性别分辨度不需要那么高,舒适便行。
冬月初三,苏正河带了人来拖走各五百斤的货,说是上面发了话,怕冬天路不好走,给各酒楼全面铺货,准备过冬。
苏芳一边数着银票,一边暗自咋舌。
幸亏她打着同样的算盘,怕接下来天冷下雪不方便,在生孩子之前也要多储存些作料,因此让爹娘多辛苦了一下。
不然今天可就开天窗了!
只是钱赚了不少,林天明那家伙现在怎么样了?
转眼初五傍晚时,运输车队进了村。一路有人看见都吆喝起来,奔走相告。
运输车队组建几个月了,但都是在县城里跑跑,也不是有那么多生意,但这次却出了一趟远门,见世面了。
大家都很期待他们归来,好听听外面的世界。
王正华刚把马车赶到家交给兄弟处理,他就匆匆来到林家,这才知道林天明去京城了,便向苏芳汇报这次出门情况。
这次出门,林天明给了王正华两百两银子,一路要吃要住总有用钱的时候,虽说是送货出门,也是穷家富路。
因此王正华拿了帐册出来把帐算了,一共三十八天时间,比预期早了五、六天回来。
他们车队人员加上管事、苏长安兄弟一行,再加上白不凡,一共四十五个人。
早饭每人三个大馒头加一碗热水,中饭和晚饭按四桌来挤坐,要吃掉每桌两百文,但三餐饭已经是很低标准了。
再加上马匹粮草,每天用在吃上面最低成本是一千七百文,再加上新州和各县的停留消费更高一点,三十八天下来折合银两就是七十两银子。
住宿都是包的大通铺,还要留下人看守粮车,有时还在野外露营,开支高,但没高过吃。也要花到四十二两银子。
这一趟耗时一个多月,他们路上开支就用掉了一百一十二两银子,还没算工钱,对此王正华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花费太多了。
“不是你们花费多,而是去的人太多。”苏芳却不以为意,反而安抚起王正华。
“是我哥和管事他们占用了你们此行的成本,而且你们是第一趟出远门,用掉的钱也不算多,重要的是都安全回家,已经很好。”
若只有王正华领着车队往返,能省下几十两银子的成本,而且这趟还是每辆车安排了两个人的情况下花费。
若再减少十个人不跟车,每车再增加两百斤粮食,成本还能下调。
但苏芳并没有这么说,有点伤感情。何况王正华也是第一趟不熟悉,出于保障才安排了这么多人。
但她这句话却戳到王正华心窝里去了。
这一趟出远门同行的人这么多还要控制成本,自然很辛苦,尤其还有好多回露宿在外连饭都吃不上。
等能吃上饭的时候,肯定不能吃太差,大碗肉还是要保障一下的,不然大家也会有怨言。
为了保障大家吃住、人员和粮食的安全,还要节省成本,他可是操碎了心,因此总算安全回来,他是大大松了一口气的。
把人安全带回来,才是真正的任务完成了。
但他心中还是忐忑的,毕竟花掉了一百多两银子,还没算工钱。就算一斤大米的市价顶多三十文一斤,买得多二十文都可能拿得到。
这次运去的大米只有九千六百斤,顶多两百两银子。
从这边专程送过去,人力、物力加上种粮、打米各方面的成本,其实已经超过本地购买成本了。
但林天明却选择从这边专程运过去,这个得失问题一路困惑着他。
“正华大哥不必疑惑,送粮并不是主要事情,运输车队成立起来自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