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变法那些年》第74章


正值夕阳西下,淡黄色的荒岗让那淡黄色的太阳照着,越发显得凄凉。云娘突然明白了赤地千里的含义。但此时她觉得,那个赤字还只能形容光秃秃的地皮,但上天下地那种凄惨的颜色,就无论如何也形容不出了。
云娘一行人来到陕西路的府治长安,发现这里比数年前更荒凉了。自仁宗以来,朝廷在西北用兵,并有科役,民户早就没有积蓄,再加上今春的旱灾,百姓向东逃荒,城内早就十室九空,唐时长安城繁盛的景象,早就一去不复返。城内稍有商业气息的,也就是西关一片了,然而粮店早就关了个干净,云娘打听粮价,小麦已经卖到了每斗三百文,忍不住倒抽了口气。
他们来到驿馆住下,感到饥肠辘辘,招呼馆吏备些膳食,馆吏苦笑道:“长安眼下的情形列位也是知道的,便是官驿也没什么像样的吃食招待了。仅有的几斤羊肉前几日就用完,只剩下些黑馍了,还得防着灾民抢去。列位勉强用些填饱肚子,我再去出去寻些鸡子来。”
那黑馍不知存放了多少时日了,又粗又涩,众人勉强吃了一些,沈括苦笑道:“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当此大灾之年,我们的待遇,却连三班奉职也比不上了。”
众人正在感慨,却听得后院一阵骚乱。云娘细问缘故,馆吏叹道:“是前日刚住进来的一位客人,昨夜像是水土不服,有些水泄,今日索性起不了身了。想是痛得难忍,竟在屋里打起滚来。说不得,小的还得出门去请大夫。只是眼下这情形,却叫我去那里寻?”
云娘与沈括忙起道:“你且不用出去,我们先看看。”
二人来到病人的住所,那人年纪约三十余岁,此时脸上发青,倒在地上只是呻吟,后来想是痛苦极了。索性向后一倒昏迷过去。沈括摸了摸他的手足,冰冷得厉害。云娘上前诊了脉,皱眉道:“不好,这是霍乱,又名勾脚沙。”
霍乱是会过人的,沈括颇感头大,问馆吏道:“长安城内还有得这种病的人吗?”
馆吏叹道:“西关一带有些百姓确实有此病症,不过人数并不算多,此人想是在那里传染上的。”他惊恐地问:“如今却要怎么办,我们不会都传染上吧。”
云娘沉声道:“小心一些应该无妨。你去找些生石灰,把此人的粪便全部淹埋,另外嘱咐大家,一定不要喝生水。”
馆吏忙答应着下去准备了。云娘随手取出一枚青铜钱,又在院子里拣了一把麻秸,沈括会意问道:“娘子这是准备刮痧吗?”
云娘点头,顾不上跟他多说,便连刮带打起来,直弄得那人周身紫烂浑青,打出一身的黑紫包来,他的手脚才渐渐热过来,云娘对仆从分咐道:“你去煮一锅绿豆汤。另外我说一个方子,你记下赶快去抓药。”
却见她低声道:“牛黄四分,冰片六分,麝香六分,蟾酥一钱,火硝三钱,滑石四钱,煅石膏二两,让店家碾成细末,越细越好。”
沈括却从没听说过这个方子,好奇问出自何处,云娘不便告知是自己前世得来的偏方,只得说是从一名老军医那里学来的。药配好后,云娘拿了些粉末,吹入那人口鼻之中,又喂了那人几口滚烫的绿豆汤。那人呻吟一身,悠悠醒转过来。
他见到是这位年轻女子救了自己,惊异之余心生感激,忙欲挣扎着下床致谢,却见云娘上前止住他道:“病中不必客气,我们相遇亦是有缘,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那人在床上拱手道:“娘子大恩无以为报,在下姓郑,字介夫。”
等等,此人难道是郑侠?云娘和沈括相视苦笑。
云娘试探着问:“阁下可号一拂学士,曾经受教于王相公门下?”
那人似乎对这个话题不感冒,沉声道:“一拂学士正是不才。少时确实受教于王相公门下。但如今王相公一意孤行,不恤人言,必要行害民之法,在下再三谏言只是不听,早就和他疏远了。”
这么着急撇清关系,可见是积怨已久了,沈括叹了口气反问:“阁下为何以为新法害民?”
那人冷笑道:“去年大蝗,秋冬亢旱,以至今春不雨,麦苗干枯,民情忧惶,十九惧死,逃移南北,困苦道路。这都是因为辅臣佐陛下不以道,天意示警才会如此。若陛下罢去新法,在下敢断言十日内必雨。”
沈括却对天意示警那套不大感冒,皱眉道:“我朝自开国以来,每隔几年就会有旱涝之灾,若全归咎于为政不当,恐怕说不通吧。”
郑侠非常固执:“天意岂可不畏。执行者自当上应天心,调理阴阳,罢去一切不善之政。上天感知诚意,自当普降雨露,以延天下苍生垂死之命。”
云娘看着郑侠,突然内心一动问:“恕妾直言,阁下本在京城任职,为何来到长安呢。”
郑侠叹道:“娘子是在下的恩人,在下亦不打算瞒着娘子。眼下陛下与王相公想来也听不进忠言。下官特来灾情最重的陕西路采风,欲将百姓质妻卖女,父子不保,迁移逃走,困顿蓝缕,遑遑不给之状,手绘成一图,以呈御览,以回圣心。若陛下听下官之言罢去新法,十日内还是不雨,下官甘受戮刑。”
果然郑侠要献流民图了。云娘颇感头大,思索一阵劝道:“阁下得的是霍乱之症,容易过人的。需好好休养一阵子才能痊愈。绘图一事先不用着急,先把身子养好最要紧。”
郑侠拱手道:“深感娘子好意,只是灾情紧急,不容耽搁,下官也又何敢惜此微贱之躯?”
却见沈括开言道:“我等受皇命而来,也是为了救灾的,朝廷已下令开放常平仓粮谷以平粮价,还下令在陕西诸路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兼利后世。不才以为,这才是当下最紧急之事。阁下曾在地方任职,经验丰富,不才正要多多请教。更何况,霍乱属于瘟疫,阁下此时若着急赶赴京城,一路之上若传染别人,一传百百传千导致瘟疫横行,那就是阁下得罪责了。”
郑侠不由愣住了,正在迟疑间,却听沈括再接再厉劝道:“霍乱虽然来势汹涌,但只要方法得当,完全治愈也花不了多少时间。阁下可静观其变,若这些天内觉得我等不可以成事,等阁下病好了,可以接着进京上书,我等绝不阻拦。”
郑侠叹息一声道:“若不是在下怕传染给无辜平民,真想现在就走。也罢,民政之事我也略知一二,愿尽微薄之力。等病好了,我还是要进京的。”
云娘总算松了口气,她不禁佩服沈括的三寸不烂之舌了,怪不得他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从众多中层官吏中脱颖而出。
作者有话要说: 1。浑仪那一段作者完全从百度搬来的,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啥意思,囧。
2。《新宋》和《宰执天下》比,我还是更喜欢后者,就是韩大锤给人一种“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感觉,代入感差了些,哈哈。
第67章 创痍犹在岂讴吟
在驿馆里安顿下来后,沈括召集陕西路转运司、提举常平司司监、京兆府府尹来官署议事。却见他皱眉问道:“朝廷已有命令; 受灾诸路开放常平仓存粮赈灾; 怎么长安的麦价还是居高不下?”
提举常平司司监苦着脸道:“中允,陕西近年来水旱不绝,常平仓内早就没有多少存粮了。这次救灾; 把仅有的一点库存都放出去了; 但还是杯水车薪。我等实在是没办法了。还望中允上书朝廷; 支援我们一些粮食吧。”
沈括沉吟道:“长安大户不少; 当此大灾之年,要防着它们囤积居奇。你向他们募捐了吗?”
京兆府尹苦笑道:“长安王、李、薛、张等大户,下官已依次拜访过了,自然有急公近义慷慨解囊的,但说破了嘴皮一毛不拔的也大有人在。”
云娘忍不住问:“都是些什么人不愿意捐粮?”
京兆府尹不知云娘来历,惊讶地看了她一眼,又见沈括示意她回答,方犹豫道:“比如薛氏一族人口众多; 自前朝起就是长安的大族。若是他们拿出一些存粮; 倒是能解燃眉之急。但他们的族长硬是不松口。薛氏的势力遍布朝野,与京中的列位贵人往来紧密; 下官也不敢得罪他们。”
沈括与云娘相视一眼,觉得此事有些麻烦。云娘决定先易后难,起身向陕西诸位地方长官拱手道:“妾身此次陪沈中允来,是为了防治瘟疫的。据妾所知,长安西关一带已经有不少人染了霍乱。当务之急是将他们尽快隔离; 粪便全部用生石灰掩埋。另外还需官府广贴告示,令民众不能饮用生水。我这里有防治瘟疫的方子,还望府尹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