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北宋变法那些年》第96章


云娘伏身叩首,正容道:“我有事情要求官家。”
赵顼忙要扶起她:“何必行此大礼,起来说话。”
云娘固执道:“官家若不答应,我不敢起身。”
赵顼知道此话大有文章,皱眉道:“你先说说看。”
云娘沉声道:“妾听闻官家任沈括为回谢使赴契丹,妾熟知边事,特请随行。”
“不行。”赵顼随即答道:“且不论你身子不好,契丹是虎狼之国,沈括此次出行更是把遗书都写好了,我是不论如何不能放你去的。”
云娘坚持道:“此次只是随行,凡事有沈括主张,我不会强行出头,只会相机而动。契丹与朝廷争河东之地久议不决,此次无论如何要做个决断了。前些日子我遇到沈括,他说自己发现了枢密院中保存的地畔书,据书中所载,两国在河东一代是以古长城为界,与现在所争的黄嵬山相距三十余里。是分水岭一带本就是大宋的领土,若与其据理力争,我们是有胜算的。”
赵顼皱眉道:“此事我已尽知,也赏赐过沈括了。虽然这样一来我方会占据主动,但国使一身系国之安危。礼仪由中国出,较虚气无补于国,这话我已再三嘱咐他了。”
云娘缓缓道:“官家此言甚是,沈括定会谨慎从事,不在言语上触怒契丹。但两国相交不可逞强,亦不可示弱,若契丹知我畏惧,其心将永不餍足,若有一天谋我关南之地,官家将何以处之?”
云娘见赵顼暂时沉默,继续劝道:“昔日在陕西军中,我亲眼见过无数将士因拓边守土而亡。香子城一战,田琼为了拖住吐蕃人,明知会全军覆没,也严守军令挺身而出,他这是报了必死之心。边境即便尺寸之地,也是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官家九年来励精图治、夙兴夜寐,不就是为了一雪祖宗败兵之耻,复汉唐旧域吗?”
赵顼提高了声音道:“祖宗败兵之耻,我一刻不敢忘,但如今边备不整,将帅乏人,还不是与契丹较量的时候,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云娘沉声道:“此次出使契丹,不过据理力争而已,并非要大动干戈,违背两国盟誓。更何况,耶律洪基并非明主,前有重元之乱,后有耶律乙辛乱政,契丹内部党争不断,父子君臣之间相互猜忌,分裂之势已显,我方只需相机行事,保全国土并非难事。”
赵顼凝视云娘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这次之所以派沈括出使,是因为我知道他绝非等闲之辈,必能不辱使命。万一有什么差池,我即便亲自出征,也不会让你冒险去辽境的。”他伸手拉起云娘:“地上凉,不要一直跪在这里。”
云娘轻轻挣开赵顼的手直视他道:“官家可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全?”
赵顼一愣,却见云娘顾自道:“男儿须展平生志,为国输忠合天地。我虽身为女子,但幼承庭训,亦有报国之志。爹爹年轻时出使契丹,竭力周璇,拒绝割地,然亦不能尽折虏焰,最终还是许增岁币,至今深以为憾。我大宋如今国力已不同当年,爹爹未完成的心愿,就让我替他达成,官家就当成全我与爹爹两代人的心愿吧。”
赵顼固执地沉默了,良久方道:“若我还是不答应呢?”
云娘轻轻一笑:“官家不会不答应的。我自少年起便爱慕官家,因为我知道,我们是一样的人,认定一件事情,认定一个人,便是千难万难也不会放弃。还是那句话: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我和官家一样,不想将来有后悔的那一天,这对于我来说,和死了并无区别,还请官家成全。”
赵顼不禁为之动容,他再一次拉起云娘柔声道:“你先回去,容我好好想想再给你答复。”
云娘回到自己的居所,便一直在院中徘徊,暖玉看不下去劝道:“天越发凉了,娘子还是回室内吧,官家今晚应该不会来了。”
云娘笑笑道:“我有预感,他今晚一定回来。”
暖玉叹道:“娘子让我找的药,我已经寻来了。用量上千万要小心。”
云娘拉住暖玉的手:“谢谢你。”
暖玉深知云娘性情,知道劝也无用,给她披上一件玉色斗篷,便默默退了下去。
秋夜露寒霜重,凉风乍起,满院树影摇落,月色如涟漪一般慢慢浮散,云娘一阵恍惚,仿佛身在梦中,不知今夕是何年。不知过了多久,熟悉的沉水香味传来,赵顼再一次拉住她的手,轻声道:“我知道,今晚若不给你答复,你是不会安心的。”
云娘忙问:“官家是同意了?”
赵顼沉声道:“先别高兴,我有二个要求。第一,你需扮男装作为沈括的侍从出行,不能有官方身份。第二,让王韶选几名武艺精湛的亲兵与你们同行,凡事由沈括出面周旋,你不能出头,更不能与契丹较虚气。”
云娘忙答应了,赵顼笑问:“你可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云娘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今天有什么特殊,一时竟愣在那里。赵顼点点她的额头笑道:“你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今天是下元节,乃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时。”
云娘抬头向天上望去,一轮明月如冰盘般挂在空中,月华便如水一般洒落在地上,赵顼轻声道:“我虽不信这些。却也令道观做道场,乞求上苍赐福解厄。明年的上元节,你应该已经从边境回来了,到时我们一起去坊间看灯好不好?”
云娘笑笑道:“好,天子无戏言,官家要说道做到。”
作者有话要说: 沈括作为出使契丹,按《长编》载是在熙宁八年三月,这里改为熙宁九年。
《长编》:右正言、知制诰沈括假翰林院侍读学士,为回谢辽国使,西上合门使、荣州刺史李评假四方馆使副之。萧禧久留不肯还,故遣括诣敌廷面议,括时按狱御史台,忽有是命,客皆为括危之,括曰:“顾才智不足以敌忾为忧;死生、祸福,非所当虑也。”即日请对,上谓括曰:“敌情难测,设欲危使人,卿何以处之?”括曰:“臣以死任之。”上曰:“卿忠义固当如此,然卿此行,系一时安危,卿安则边计安。礼义由中国出,较虚气无补于国,切勿为也。”
第81章 。又作尘沙万里行
云娘一行人来到代州,已经是熙宁九年初冬了。她与沈括登上雁门关巡视; 天已向晚; 阳光早已失去了温度,极目四望,黄云遮蔽千里; 四周一片荒凉; 朔风迎面吹来; 二人虽然穿着裘衣; 还是觉得寒意入骨。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对大宋来说,雁门关是与辽国接壤的前沿阵地,历来征战不断。太平兴国五年,杨业在此大破辽军,威震契丹。然后好景不长,雍熙北伐时,杨业被监军王侁威逼带兵出征; 最终力战而死; 导致北伐功亏一篑。
云娘感慨道:“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这气势果然不凡。”
沈括亦叹道:“雁门关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 契丹人贪得无厌,一直窥伺我关南之地,我身为国使,这一次无论如何不能退让。”
在沈括一行人赴辽国之前,辽国国使萧禧因争边界一事在汴京久留; 坚持要以分水岭为界,多次争执后,赵顼最后下诏:朝廷与契丹通和年深,终不欲以疆场细故有伤欢好大体。一、李福蛮地,许以见开壕堑处分水岭为界。二、水峪内七儿马筋并三小铺,即撤移近南,以现安新铺山头分水岭为界。三、自西陉地方,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远探白草铺山头分水岭向西,按石长城为界。四、黄嵬山地已经仁宗朝差官与北界官吏于聂再友等人侵耕地外标立四至讫。顺义军牒称地理系宁化军,并无可议。五、瓦窑坞地,前来两部官司商量未了。今已指挥韩缜等一就检视拨比以分水岭为界。
这份诏书,表面上算是答应了契丹一方以分水岭为界的要求,但是诏书中一到三条其实本来就属辽地,并无争议。第四条明确表示是黄嵬山是大宋疆域,依据便是沈括从枢密院元找出的证照。第五条还要韩缜去视,等于赵顼并未松口。所以萧禧这个国使虽然表面风光,但实际上并未沾得什么便宜,最后无功而返。
沈括这回是以回谢使的身份出使辽国的,并不直接参与两国边界之争,来之前又在枢密院找到了地畔书,把两国边界的一系列证照背得滚瓜烂熟,越发觉得信心满满,云娘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下:“契丹人一向无赖,学士即便有证照在手,也要小心行事。”她放低声音对沈括耳语几句,沈括听完笑道:“还是娘子机灵,对付这等小人,当用非常之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